《中国北部内蒙高原1200米的地下》
第10节

作者: 老猫
收藏本书TXT下载
  我拍了拍刚子的肩膀,笑道:“行,行,刚爷你休息,下面的活我来干。”说着从车撕下一小块生满锈的铁皮,将车厢里的泥全部扒开,扯出了里面的包装袋。
  刚子边看边嘟囔:“我操,小鬼子的伙食不错嘛!竟然还能吃得一等白米。我靠,还有‘加啡’,这是什么玩意儿?”

  “我的妈呀,刚子你真该好好认几个字。那念‘咖啡’。”我拿过那个‘加啡’的包装袋,看了看:“真的哎,这帮小鬼子过的挺滋润的嘛,竟然还有咖啡喝!”
  俩人把车的包装袋翻开看了看,后来还过来两个小兵帮忙。四个人把包装袋简单看了一遍,全都是装食品用的,似乎把平时吃过的垃圾袋都集扔在了这辆车里。
  有盛牛肉的、猪肉的,还有水果、茶叶、蔬菜的保鲜袋。这种食物配给真是有点太奢华了,算三十多年后,我们的配给都远没达到这个水平。
  刚子使劲咽了口唾沫,感叹道:“唉呀,小日本是他娘的发达。三十多年吃的咱们现在都好。”
  “这种配给,好像也只有当时日本的731部队才有。”一个小兵揉搓着手的包装袋说道。
  刚子叹了口气:“他娘的,老子怎么没生在日本呢?真他妈的衰,到现在还没喝过咖啡呢!大山,咖啡什么味?”

  “我也没喝过。”丢掉手那些没用的垃圾袋,正要下车突然车后闪过两个女孩子,用手电扫了我们四人一眼,笑道:“咖啡嘛,有种焦糊的味道,一般没喝过的人,头一次喝不惯的。”
  这俩女孩子正是军方跟过来的小军医,说话的这个叫乔佳,听说家庭情况还是较优越的,这次是背着父母来执行任务的。另一个叫陆可儿,家庭情况一般,俩人都是北京人,乔佳陆可儿要稍高一些。
  “两位,以后尽量不要随随便便的跑下车,这里情况较复杂。”看到俩人嘻嘻哈哈像没事儿人一样,一点没有危险的意识,真为她俩感到担心。留下刚子还有两个小兵跟二女说话,我一个人走到车头处看了看。
  无论这两辆车是载人的还是拉货的,都能说明一点,当年下来的那批日本人,数量也应该不少,甚至我们现在还要多的多。
  只是,实在想不明白,这才刚刚离开大坝没有多远,怎么两辆物质车被抛弃了呢?我看了看车子,实在看不出哪有毛病。

  第13章 千米深的湖泊
  很快站在不远处的陈国荣招呼了下郑云山道:“云山,报告情况。”
  “报告连长,这两辆车应该都是好的,而且油箱有很多油质,停车前应该也不缺油。”郑云山敬了个军礼,身体挺的笔直,有板有眼的回答道。
  “啧啧,这他娘的可真是怪了,刚走了没多远,为什么扔在这儿了呢?”陈国荣摸着车的锈迹,有些纳闷的嘟囔着。
  我用手电筒往峡谷前方照了照,从这个位置,山谷再一次往左侧拐去,现在的方向应该和我们一开始进谷时差不多。
  两侧山坡光秃秃的一片死寂,远没有平常见过的大山那么光滑,到处都是突兀的尖石。我自然的往头顶空照了照,根本没看到顶。
  众人围着两辆车转了几圈,陈国荣带着几个人又仔细查看了一下,仍没有发现一点怪异的地方。最后实在看不出什么,大伙又返回了车。
  越过这两辆车,再往前大概两公里,便出了山谷。原本以为出口处应该是一片地下湖,或者说是水量十分充沛的水域,可没想到的是,出了峡谷是一道绵长的向下的斜坡,汽车的远光灯竟然都没照到头。我初步估计了一下,这条斜坡至少让我们的海拔高度又下降了将近三百米。
  往左右两侧看去,同样看不到边际,不过边缘处略显得有些弧度,如果不是往远处看还真发现不了。我估摸着,这应该是一个已经干涸的巨大地下湖泊,不过这个深度,确实有点吓人。
  前面的两辆吉普车,沿着岸边朝两个方向去了,剩下的七辆车地等待。刚子对着几人嘿了一声笑道:“哥几个,这车太挤了,我去后面。”
  “刚子,你坐在副驾驶座有什么挤的呀,该说挤的应该是我们三个啊?”宋小佳一脸不解的看着刚子。
  姜大为摆摆手道:“别管他了,让他折腾去吧,走了更好,咱们不用这么挤了。”
  刚子倒也不急,嘿嘿点头道:“对,对,我走了之后,大山坐前面来,也让你们小两口在后面乐呵乐呵。”
  我催促刚子道:“行了行了,别装好人了,你保准又是看人家那俩小军医了吧?还挤?撒谎都不会。走吧,走吧。”说着,急忙下了车钻进副驾驶的位置。

  过了很久,两辆车才从两个方向赶回来。因为我们这一队人较多,而且有一半都是军人,所以大家还是很懂得遵守纪律。直到两辆车回来,都没有一个人下车。
  很快对讲机想起了声音:“车队注意了,车队注意了。咱们实际还在山谷之,从这儿往两侧走五公里,又会碰到山体。所以目前只有一条路,顺着这面坡下去。虽然坡度不是很陡,但还是要十分的注意,还是要十分的注意!”
  高胜回了句:“收到!”紧接利落的发动起了车子。
  这次坐在了副驾驶的位置,视野顿时好多了。车灯在这漆黑的伸手不见五指的地下世界,显得十分的弱小,似乎随时都会向黑暗妥协。但在局部来看,却又显得那么的明亮。借着略显刺眼的灯光,我留意了一下这条不算很陡的斜坡。
  斜坡有一条条的横纹,如果常年在水边住的人,肯定一眼可以看出来,这是由于水流的冲刷作用造成的。
  看来我的猜测还是对了,这儿以前是一个超大型的地下湖,并且深度更加惊人。只是不知为什么,这么大水量的湖泊怎么他娘的干了呢?

  我让高胜稍停了下车,随手捡起地的一块普通石头,用地质锤将其敲碎,仔细辨认了一下石头的组成:剖面结构非常复杂,组成成分包括了红色厚层长石石英砂岩、粗砂岩,并夹杂着紫红色薄层粉砂岩和杂色泥岩。骨架沙体为三角洲分流河道相沙体,叠置厚度大。这是典型的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纪地质特征!
  这个特殊的地质特征,是我在培训的那几年印象最深的。其分部范围北起阴山、大青山,南抵秦岭,西至贺兰山、六盘山,东达吕梁山、太行山。是国第二大沉积盆地,横跨了陕、甘、宁、蒙、晋五省,为重要的多种矿产资源聚集区和大型能源基地。但地表又是世界最严重的干旱缺水区之一!
  当然我明白的时候,已经后来的事情了,因为根据九十年代的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白垩纪含水系统,是目前世界罕见的具有特大型自流水的盆地,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这个地下空腔会存在如此大的地下湖泊遗迹。
  当然,还可以说明一点,这个空腔应该形成于白垩纪!
  车队小心翼翼的沿着斜坡一直走了一个多小时才开到平地,姜大为看了下海拔表,-2600米!我靠!这个地下湖竟然有一千多米深!快赶俄罗斯边境的贝加尔湖了!
  正在我为这片地下湖的深度感到震惊的时候,突然姜大为弓起身来,趴在了我肩膀叫道:“我靠!那不是树吧?”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