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汉恩仇录——见证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
第4节作者:
折冲万里
黄初元年(公元220年),魏文帝增设护鲜卑校尉,处置鲜卑各部事务。青龙三年(公元235年),幽州刺史王雄遣人刺杀了鲜卑首领轲比能。此后,鲜卑“种落离散,互相侵伐,强者远遁,弱者请服。由是,边陲差安,漠南少事”。为补充军力,曹魏又将“鲜卑数万”散居雍、梁二州,防范蜀汉。正始五年(公元241年),曹魏复设辽东属国,安置归附的东部鲜卑诸部。对于氐、羌两族,曹魏一面封官赐爵,予以拉拢。一面,设护西戎校尉于长安,管理关中氐、羌及杂胡事务。并派汉人司马、安夷护军、抚夷护军等,对氐、羌严加监督。
为强化对东北地区各少数民族的管理,曹魏初年,于襄平设立护东夷校尉。东夷校尉统帅辽东、昌黎、玄菟、带方、乐浪五郡,并兼管扶余、高句丽、沃沮、挹娄、寇谩汗等少数民族的各项事务。护东夷校尉肩负着,保护、扶持臣服朝廷的地方民族政权,打击袭扰边疆的敌对部族势力,维护中原王朝在东北民族地区统治秩序的重要职责。西晋太康六年(公元285年),鲜卑慕容廆灭了扶余国。身为晋朝护东夷校尉的鲜于婴,按兵不救,未予干预。晋武帝撤免了失职的鲜于婴,改任何龛为护东夷校尉。何龛上任不久,便“遂复扶余之国”。
汉魏晋时期,为有效管理内地或内附的诸多少数民族,中原王朝不断摸索、创新统治模式。依据“因俗而治”的原则,设立一批适合民族地区统治的行政机构和官职。除了上文提及的机构及官职,汉魏晋时期,还陆续设立南蛮校尉、护氐校尉等等,不一而足。也正是汉魏晋时期,中原王朝对民族地区统治模式的持续探索与改进。为唐代,民族地区羁縻州府制度的最终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也大力促进了我国多民族社会的融合和发展。
日期:2019-08-03 17:52:55
三、
话再说回满族的先人挹娄,汉魏晋时期,由于,东北地区的扶余和高句丽先后崛起。势力尚很单薄的挹娄,饱受扶余、高句丽的欺凌和压迫。扶余人是由我国东北地区的古族秽貊,演变而来的民族。约公元前2世纪左右,建立了奴隶制政权。这也是我国东北地区,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秦朝末年,扶余开始不断向周边扩张。而毗邻扶余的挹娄,首当其冲,受到攻击。到西汉初年,挹娄已经臣属于扶余,并被迫缴纳极为繁重的税赋。根据《三国志》记载,因不堪扶余贵族“责其租赋重”,挹娄部民屡屡聚众反抗,扶余也多次调兵镇压。至曹魏初年,不肯屈服的挹娄,几经抗争,始才摆脱了扶余的统治。为求得曹魏政权的支持,曹魏青龙四年(公元236年),挹娄正式归附曹魏,并遣使向曹魏“献楛矢”,曹魏则将其划归辽东郡管辖。这也是继春秋时期的肃慎以后,挹娄民族第一次与中原王朝直接来往。此后,挹娄长期同中原王朝,保持着融洽的臣属关系,并多次向曹魏、西晋、东晋朝贡。
约5世纪前后,挹娄改族名为勿吉。作为挹娄的延续,勿吉延续了同扶余之间的民族仇怨和战争。只是,百余年间,经过慕容鲜卑、高句丽的接连打击,扶余早已不复当年之盛。西晋太康六年(公元285年),扶余一度被鲜卑慕容廆亡国,扶余王自杀。第二年,在西晋的大力扶持下,扶余得以复国。但受此打击,扶余已元气大伤。东晋永和二年(公元346年),燕王慕容皝派长子慕容儁、四子慕容恪,率一万七千余骑,猛进攻扶余,俘其王玄及部众五万余人,扶余被纳入前燕的统治。前燕灭亡后,扶余又改属于前秦和后燕。当时,中原各割据政权为逐鹿天下,征战不止,厮杀不休,根本无暇他顾。而国力正值鼎盛的邻国高句丽,也开始不断扩张。失去了中原方面的有力支援,扶余面临着高句丽的严峻威胁。东晋义熙六年(公元410年),高句丽好太王进攻扶余,攻克其64座城池,1400个村庄。此战后,扶余被完全纳入到高句丽的势力范围。此时的扶余了无生气、苟延残喘,真到了穷途末路的地步。北魏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勿吉趁机灭掉了扶余,扶余王则于第二年,降于高句丽。
扶余灭亡后,勿吉的散布地向南扩展至吉林各地。其与中原王朝的交往,也更为密切了。史籍记载,勿吉与北魏、北齐的交往,前后有37次之多。频繁的交往中,勿吉继续吸收着内地的先进文化和工艺,加速自身的社会发展。尤其是,包括:铁削、铁锛、铁镰、铁带卡、銎铁锛等大量铁质农具,被引入到勿吉社会,大大促进了勿吉社会的农业生产进步。又据《魏书•勿吉传》记载:“勿吉国,其人劲悍,于东夷最强”,这说明,勿吉已经成为东北地区,一支举足轻重的地方势力。然而,即便勿吉灭掉了,曾经强盛一时的扶余,但在当时的东北地区,勿吉仍算不得最强。紧邻勿吉的南部,就有一个远比勿吉强大许多的政权——高句丽。
高句丽的创立者姓高,名朱蒙,本是扶余的一个王子。因与其他王子不和,朱蒙率领部分部众,逃离至卒本川。西汉末年的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朱蒙称王建国,国号高句丽。这也是继扶余之后,秽貊古族的后裔,所建立的第二个王国政权。建国之初,高句丽人口不过几万。经过对邻近同族诸部的不断吞并和扩张,高句丽逐渐壮大起来。并开始逐渐蚕食,汉朝位于东北地区南部及朝鲜半岛北部的疆土。扩张领土的同时,在原有部众的基础上,不断吸收、融合当地的汉人、卫满朝鲜人、扶余人、秽貊人。最终,形成了一个新的东北亚民族高句丽人。再至曹魏时期,高句丽政权已颇具规模,一度拥人口二十万,精兵两万。
自建国后,高句丽便与汉朝建立了藩属关系,成为汉朝治下的侯国。依制,高句丽须接受汉朝颁发的印缓,还负有奉诏从征的义务。王莽讨伐匈奴的时候,就曾调高句丽兵从征。但因高句丽历代君王,向来奉行对外扩张疆土,掳掠人口。尤其,意欲染指汉朝人口稠密、物产富饶的辽东地区。基于此,高句丽也成为此后数代中原王朝,最不规矩、最不老实的藩属。高句丽也因“时叛时服”,屡屡“寇钞”辽东、乐浪、玄菟等边郡,而受到新朝、东汉、曹魏的多次讨伐。一种说法,认为高句丽的开国君主高朱蒙,即为新朝将领严尤诛杀。每遭打击,高句丽都会规规矩矩地老实一段时间,乞求内属,朝贡、听命。可只待实力稍有恢复,记吃不记打的高句丽总会故态复萌,再度对中原王朝的边疆州郡,蠢蠢欲动起来。汉魏晋时期,对高句丽的讨伐中,属曹魏的征讨,对高句丽的打击最为沉重,以致高句丽几乎亡国。
曹魏消灭了割据辽东的公孙渊后,高句丽君主东川王不知死活,竟欲取代公孙氏,称霸辽东,高句丽的野心激怒了曹魏。曹魏正始五年(公元244年),曹魏大将毋丘俭统万人步骑,征讨高句丽。魏军所向披靡,高句丽两万精兵被斩杀了一万八,残兵“一千余骑奔鸭绿原”。而后,毋丘俭又统兵攻取了高句丽国都丸都山城。据《三国志》记载,破城后,魏兵“屠丸都”。正始六年(公元245年),毌丘俭再征高句丽,东川王逃奔买沟。毌丘俭亲于丸都一带坐镇,派玄菟太守王颀继续追击东川王,又派乐浪太守刘茂、带方太守弓遵为另一路人马,攻打曾依附于高句丽的不耐等濊貊种落。紧咬东川王不放的王颀,率部追至竹岭时,再度大破东川王余部。东川王狼狈逃入北沃沮境内,王颀军继续追击,直至今黑龙江境内的牡丹江流域乃返。东川王则在逃亡中,抑郁死去。曹魏两次征讨,给予了高句丽毁灭性打击,高句丽几乎亡国。只因,魏军误以为高句丽已经灭亡,毌丘俭等将刻石纪功后,便很快撤军而去,高句丽这才侥幸苟活下来。此后七十年,高句丽小心翼翼、休养生息,再不敢生事。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