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锋上的文明 - 宋辽金西夏的另类历史》
第46节

作者: 赫连勃勃大王
收藏本书TXT下载
  金人侵汴京,宋徽宗退位为太上皇,朱勔想得很美,拥徽宗南行,准备想邀皇帝临幸其苏州老家,露把光宗耀祖的脸.钦宗皇帝上台后,老账新账一起算,把他贬为平民,没收财产.核查数日,竟然发现这个朱勔的田产达三十万亩之多,他物无算.大怒之下,宋钦宗把朱勔贬至循州(今广东龙川,南昆山旅游盛地所在,当时是僻荒之地).没多久,又遣使至其贬所当众斩杀.忙乎大半辈子,搜罗金山银山,最终朱勔还是在岭南小县城把脑袋喂了大刀片子.

  其四:太监"三贱客"梁师成、杨戬、李彦
  宋朝大太监虽然有名,但基本祸国殃民的坏分子皆出自宋徽宗一朝."宋世待宦者甚严",宋太祖开国初期,内宫只有五十几个宦者以供洒扫杂役,严令宦官中年后方可收养子为后,下诏严禁官员私蓄阉人,民间有私阉人孩童贩卖得利者,可处以死罪."去唐未远,有所惩也,"晚唐五代的宦官之祸,宋初之人仍记忆犹新.太监王继恩于宋太宗有拥立之功,但是太宗坚定地不予他宣徽使之官.宋真宗想以太监刘承规为节度使,大臣们也一片反对声音.仁宗、哲宗两朝太后听政,如果此类事发生于汉、唐,早已是大公公们耍威风的年代,但太后与太监皆慑于"祖宗严法",又有群臣牵制,防微杜渐,确实没有出格的祸患.对西夏战争中,虽一直有李宪等大公公掌兵当元师,可败退致祸之由基本与他们无关,反而这些人小心翼翼,还帮过不少小忙,主要原因,在于太监们手中一直没有掌兵的私权,人主喜则用之,怒则退之,他们基本搅不出大祸端.可见,北宋的宦官之所以不能酿巨祸,与当时政治制度有深刻关联.宋徽宗之前,北宋对宦者有完全区别于士大夫的阶官任命,景德年间,地位最高的宦官也不过是"从五品",且与士大夫清流之官泾渭分明.《宋史》中的宦者传,其中有超过一半的宦者评论是正面的,"淳谨"、"公忠"等褒义词不少.两次太后临朝,北宋仍旧没出现大宦祸.

  太监们也有自知之明,大臣彭孙拼命巴结宋神宗宠信的大公公李宪,一次为李公公洗脚,他谄媚说:"太尉您这脚丫子真香呵!"李宪又笑又恶心,一大脚踹在彭孙身上,骂道:"你这个小子,谄媚太过!"童贯大公公封王拜相,确实也有平方腊、招西北的功劳,虽为祸不小,也绝非是北宋灭亡的终极原因.
  宋徽宗时,公公们权力最盛,以梁师成、杨戬、李彦最"有名". 梁师成,(别搞混了,不是大建筑师梁思成),字守道,自称是苏轼的私生子,史书对此一直含混支吾,估计有八、九成是真.苏东坡名声一直很好,当时、后世之人都不忍心他生出这么一个坏种(何况梁师成是个太监),所以一直没人就此事"炒作".
  由于梁师成"慧黠习文法",在宦者里面算得上高级知识分子,"主出外传道圣旨",很荣耀显赫的工作.政和年间,宋徽宗尤其宠幸他,并把他的名字划入进士名籍,很类似现在的黑煤矿矿长有北大博士衔头一样,光耀一时.他主持修建明堂,并因此得授节度使,最后得拜检校太傅、太尉(三公之位,梁公公竟也能得其二).  深知宋徽宗喜欢"礼文符瑞之事",梁师成奉迎谨慎,深得皇帝欢喜,"凡御书号令皆出其手".梁公公很会用权,挑选善于摹仿皇帝笔迹的书吏跟从左右,常常仿写任命诏令,与真诏令混杂在一起,"外廷莫能辨",没有哪个官员敢问皇帝本人:王二麻子当太守的诏书是您亲自批准吗?当然,王二麻子们都曾送重礼于梁公公.大臣王黼就靠梁师成发迹,拜之为父.蔡京父子也相继谄附,时人称梁公公为"隐相",即幕后宰相.只有士人能出钱百万,梁公公一定答应给对方廷试的机会,甚至他自己一个仆人储宏也以此得中进士,"而执厮养之役如初".进士当成了,储宏仍安心"本职"工作,天天在梁府为公公铺床叠被.

  梁师成贪财爱钱,但也有一功,即"保护我国古代文化作出了杰出贡献"由于他自认为苏轼亲生子,宋徽宗时蔡京大兴文狱,天下禁毁苏东坡诗文,"其尺牍在民间者皆毁去",梁公公力挽狂澜,在宋徽宗面前申诉:"先臣何罪!"(我老爸有啥罪呵,他冤!),由此,"(苏)轼之文乃稍出",现在苏东坡文集洋洋数卷,和当初梁公公的挺身保护大有关系.苏轼的儿子苏过,虽然从"辈份"上讲是梁公公的兄弟,但也"父事之".老公公却以苏东坡遗腹子自居,待苏过如亲兄弟,并对宫廷内库的官员讲:"苏学士(苏过)支使一万贯以下任其意,不必向上汇报",对于老苏家真是仁至义尽.

  后来,宋徽宗去王黼家花园游玩,发现其中小门暗通梁公公家,这才对梁、王二人起疑,逐渐疏远他们.
  徽宗晚年,喜欢另一个儿子儿子郓王赵楷,宋钦宗的太子之位摇摇欲坠,梁师成首鼠两端,赵楷闯宫不成,钦宗已立,他才表示"坚定"站在钦宗一边,"能力保护",依理也是有功之人.靖康乱起,大臣们纷纷指斥"六贼"乱国,有人还直斥梁师成为"李辅国"(唐代大太监),吓得老梁天天不离钦宗皇帝左右.很快,金兵兵临城下,大索宝器金银,为平民愤,钦宗派他出城献宝,半路把他逮捕,最终赐死,一条白绫送上路.

  苏东坡有诗云:"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但愿吾儿愚且鲁,无灾无病到公侯."其实,也是悲愤郁结之言,梁师成不仅不"愚且鲁",更是"精而滑"之集大成者,处心积虑一辈子,还是逃不脱"被杀"二字.
  杨戬,自幼阉割入宫,主管御花园,"善测伺人主意",崇宁年间有宠,主掌大晟府等"形象工程".政和四年,杨公公已经有节度使的封号,与梁公公地位相当.不同的是,梁师成是东宫派,杨戬是郓王一派,有动摇东宫之意.杨公公最大的"贡献"是敛财,立法逼索人民田契,然后更为国有,增立租赋.有幸的是,杨公公在宣和三年即病死,宋徽宗还追赠这位财神公公为太师.

  杨戬死,李彦接掌其职权,大肆搜刮民间良田,把居民田契收上来后就一把火烧毁,然后就说是公田,致使千万户人家流离失所,缺德带冒烟.如果有人诉冤,李彦马上指使官府重拁,不把人弄死不罢休."发物供奉,大抵类朱勔",四处为宋徽宗搜罗奇竹异木,"经时阅月,无休息期,农不得之田,牛得不耕垦,骈财靡刍,(人民)力竭饿死,或自缢辕轭间".单单是从岭南弄一棵龙鳞荔枝树到汴京,李彦就能花费百万缗,他事可以联想.李公公四方罗致金银,兢兢业业,当时人称:"朱勔结怨于东南,李彦结怨于西北".靖康年间,一根牛筋送到面前,李公公只能把鸡脖上往上耷挂,与梁师成公公前后脚,阴曹地府去报到.

  宋徽宗做皇帝,只是开始的一年多有善可陈.而后,小人迭进,蔡京攘权,天下逐渐成大乱之势.二十多年间,君也戏来臣也戏,皆拿国事、政事、边事、民事不当回事,君戏臣,臣戏君,上下相瞒,粉饰太平,"君不似乎人之君,相不似乎君之相,垂老之童心,冶游之浪子,拥离散之人心以当大变,无一而非必亡之势!"
  最后,选摘《宋史》中有关宋徽宗君臣精心营造的"良岳"描写,从一个小小侧面彰显一下他们穷奢极欲的生活和殚竭民力的愚蠢: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