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残破的古书,引人无意中踏入盗墓寻宝之路》
第34节

作者: 青思道
收藏本书TXT下载
  “据我所知,这铜镜为华阳道人所铸。其中一面被我从别人手里买了过来,现下就是在你手中,另外一面不是在陕西就是湖北。”聂先生摆出一副老态龙钟的模样。
  我有些不相信,于是便问:“先生何以得知在陕西跟湖北?”
  “想不想听一个故事?”聂先生问得一本正经。
  我端起茶水喝了一口,心想:“这里还有故事,先听他说说。”于是便说:“这里还有传说?这倒想听听。”
  聂先生悠然点上一支香烟,给我们讲了一个小故事:

  魏晋时期有一位道人,人称华阳道长。当时华阳道长隐居于河南的山阳县,稽康常常在山阳县一带饮酒抚琴。且说这日嵇康正在独自弹奏一曲《广陵散》,华阳道长路过此地便趁此机会舞起剑来。
  世人都知道这稽慷乃是音律方面的高人,他见对面林中的道人借助他的琴音在此舞剑,又见这道人颇有仙骨,稽慷心下顿时十分高兴,遂将道人约在一起喝酒聊天,这一来二往两人便成了知心朋友,这道人时日一长也同另外六人一起时常饮酒论道,日子过得也算是有滋有味。
  后来稽慷被杀,因当时社会政坛矛盾比较复杂。华阳道长离开山阳县,游历人间至陕西再到湖北,后因再也不能听到稽慷所奏的《广陵散》,又太过于怀念故人,于是铸了两面传神的铜镜将七人刻在铜镜之上,希望能时常见到故人。
  华阳道长后来寻得仙道,有一天他看到铜镜后,不禁掉下落泪,泪水滴在铜镜上,铜镜上的人物似乎活了过来。华阳道长心下甚喜,历经改朝易代,铜镜辗转流离。但是始终只有一面流传于世,而另外一面铜镜始终没有人知道藏在什么地方。
  听他说完,事情竟然是这样,世人只知竹林七贤,却不知还有一位华阳道长。
  不过陕西跟湖北这么大,对于我们来说,寻找魏晋时期华阳道人的居住地无疑是大海捞针。这一点又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

  聂先生似乎看出我的心思,随即笑道:“这个不用担心!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他显得是胸有成竹。我当下也没有多想,只好恭维了一句:“看来先生是早有准备。”
  “我也只不过是多做些准备罢了。”聂先生说完低头一笑,似乎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三天后,我们再一次踏上前往陕西的行程,这是鬼手的故乡,一路上他显得不是那么的平静。
  我明白他的心情,曾经的风云人物如今历经岁月沧桑的洗礼,家庭的苦、社会的残酷!是苦?是愁?是忧?也只有他自己才明白。

  一路颠簸,人倍感疲惫万分。刚下车牙子跟露露就不耐烦了,吵着要出去逛逛。赶巧我们对西安也没有什么了解,决定出去看看这个历经十三个朝代的长安城。
  聂先生则是到酒店养精蓄锐,星仔耐不住好奇之心,也想同我们随行观光。
  这个曾经风华数代的古都,如今处处依然是古色古香。从周武王分封天下到秦始皇一统六国,从灿烂辉煌的汉代文明到金融发达的大唐盛世,从丝绸之路的起点到镇宅圣君钟魁的故乡,无一不透露着长安深厚的文化底蕴、名副其实的政治、文化、金融中心。
  彭玉扭头看着我,问道:“哥,陕西有什么名胜?”
  我被她突然一下问得蒙住了,正在犯难,只听得有人说道:“这个当然得问鬼手老师了。”
  我回头望去,却见露露抿嘴一笑。鬼手在前面转过身,两股浓眉一扬,说道:“陕西的风景名胜可有很多,秦岭主峰的太白山、华山、终南山、骊山、翠华山、南五台山等等。不知彭小姐想去哪里?”
  “这个终南山是不是金庸写的那个神雕侠侣里面的终南山?”牙子好奇的问。
  “这我不清楚,你倒可以问一个人,他可能会知道。”鬼手故作神秘。
  一旁很久没有说话的星仔急忙问:“谁知道?”
  鬼手沉吟半刻,吐出两个字:“金庸。”

  “老师真幽默!”星仔连连摇了摇头,一行人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鬼手提到的这几处名山之中有我们此次正要前去的地方,那就是翠华山的巫溪峡。
  根据聂先生对华阳道长的表述可分为两种说法,一是华阳道人离开云阳县来到陕西翠华山的巫溪峡,在此地隐居,过着闲云野鹤般的生活。
  他望着丽景修行参道,终于寻得仙道,思念故人之余泪水夺眶而出。铸就的铜镜便活了起来。
  再者一说是湖北荆门的龙潭溪,具体谁真谁假,我们也只能慢慢地去弄清楚。在沉重的步伐中我们找了一家小店,每人两个肉夹馍一碗羊肉汤,精肉的香味,羊肉汤的鲜嫩,不过还别说,味道真的还不错,牙子吃完还特意又叫老板再打包一份。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头上刮过,不管是那西北风,还是东南风……”车子里正放着陈琳久违传唱的《黄土高坡》。

  一片片黄土,一阵阵大风,这便是真实陕西黄土高原的写照。
  在前往翠华山的路上我同露露闲聊起来,问大哥现在怎么样?
  露露却有些伤心,望着眼前的这一片片黄土,突然嘤嘤唱道:“大哥,大哥你好吗?”
  “我不做大哥好多年!”牙子二话不说便迎了上来。
  露露正要跟牙子吵起来,鬼手劝了一句说:“人都有自己的事情做,都有自己的目标跟信仰,你们也不要难过。”
  “是啊,他今年会回家的。”牙子这时却很诚恳。
  我们几经周折终于到达距翠华山八十多公里的一个小村子,已经是晚上九点多了。
  我们在一家农户家里住了下来,这家人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一家四口人,两口子跟两个老人。农家主人叫梁好汉,人已到知命之年,膝下没有子女,我们也不便多问。梁好汉倒是很热情,女主人又忙着给我们做饭,我只能连连称谢。

  在谈话之中我们了解到,梁好汉没有出去务过工,年纪大了只能在家种种庄家过过小日子。
  小慧问道:“好汉大叔,怎么你爹妈给你取了这个名字,梁好汉,难不成是梁山里的好汉?”
  “还真是这么回事,我们本是山东梁山人。小的时候出生在梁山,因文化***时期的原因,便迁移到现在这里居住。”梁好汉说着伸出一双庄家人的老手不停的撮着旱烟。
  我不禁问道:“大叔,你知道这里的巫溪峡吗?”
  “怎么你们不知道这里就是巫溪峡?”好汉很惊讶。
  听好汉这么一说,才知道我们已经到了巫溪峡,我只好做了解释:“我们误打误撞的走进巫溪峡,确实真的不知道这里就是巫溪峡。”
  聂先生又问他:“老哥,怎么这里只有你们一家人?”
  “以前我们只有七八户人家,他们都嫌这里是穷山恶水,什么都不方便,别人的后辈都把老人接到别的地方去了,就剩下我们这一家子。”好汉深深吸了一口旱烟。
  鬼手说着一口陕西话,问道:“老哥,你可知这巫溪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也没见什么特别的地方。只是每当天晴的时候,太阳一落山这巫溪峡有个很大的水池中便会盛开一朵水莲花。”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