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会捉鬼》
第20节

作者: 龙虎铃
收藏本书TXT下载
  “妈,这算个事嘛?”余思远不满地抱怨道,又对钟魁道,“三碗够了吧?”
  “至少三碗吧,能再加个锅盔吗?”钟魁觉得自己脸有点发烧。

  果然,余思远和林兰都愣住了,连一直只是哼哼没有说话的余家栋也将目光看过来。
  “行,那啥……你们坐着看会电视,我去厨房,一会好。”
  在余家三口的注视下,钟魁飞快地吃下三碗肉丝面,外加一个大锅盔。
  “这孩子可怜啊,这么瘦,平时一定吃不饱饭。”林兰爱心泛滥。
  换谁谁会这么想,却不知道钟魁的情况根本不是这样,虽然一年吃不几次肉,但养父母身康体健,又勤快能干,不足,至少下有余,虽然没什么挣钱的门路,平时吃的不好,但绝不会让自己的儿子挨饿。
  “我说,你这么个吃法,早晚会吃穷你爹娘的。”余思远开玩笑道,“你应该生在百万富翁家。”
  “你这孩子,怎么说话的?亏你还是干部身份。”林兰出身普通人家,嫁到政治豪族,以前也没少在妯娌间被挤兑过,对身份地位这些东西天生有些敏感。
  咳咳,余家栋发出咳嗽声。
  当然不是他感冒了,而是一种信号。余思远乖乖地坐到沙发,例行公事地问道:
  “爸,近来工作还忙吗,你一定要注意身体啊。”

  “我还是老样子,没什么大毛病。倒是你,最近去太乙县工作的怎么样,跟领导和同事们相处的如何?”余家栋放下手报纸,他的声音低沉,隐藏某种威严。
  “我去太乙县才三个月,都还在熟悉之。不过,县委郭建国书记,刘长江县长,对我都很照顾。”余思远道。
  “郭建国和刘长江二位同志,都是老同志了,在同级干部资历很老,经历过严峻考验,党性原则强,也很有威望,你要向他们多多学习。”余家栋道。
  “我听说,郭书记和刘县长,他们这是最后一班岗了?”余思远小心翼翼地问道。
  “你不要瞎想,组织原则你是知道的,还没做最后决定,不是百分之百的事情。”余家栋道,“不过,他们两位同志年纪有些大了,有些跟不形势发展了。目前省委面临的压力也很大,东部省区都在各显神通吸引外资,发展经济,有的省市甚至公开喊出超越亚洲四小龙的口号,姑且不论这口号是否太过高调了,但人家这种敢拼敢干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西秦省领导干部普通思想僵化,因循守旧,得过且过,这样是不行的!”

  “是啊。我们太乙县也是这样,身处内陆,一无资源,二无资金,大家不知道怎么办,找不到好的出路。”余思远道。
  “这种思想也是要不得的。”
  作为高级干部,余家栋的手腕成熟,但他的思想却有些激进,这是西秦省官场众所周知的事情,这跟他曾经出国考察学习的经历有关。
  “什么叫不知道怎么办?只知道向级要钱,永远也不会搞好经济。木头脑子!”
  余思远硬生生地替木头脑子们挨了父亲的骂,大感冤枉。
  林兰从厨房端出一盘水果,递给客厅前的三人每人一个,对钟魁热情地说道:

  “小魁,这是进口水果,叫异果,你肯定没吃过,很甜的!”
  “什么异果?不是猕猴桃嘛。”余思远在旁嘟囔道。
  “对啊,余叔叔说的对。”钟魁接过话,“我们华夏是猕猴桃原产地,准确的说,我们秦岭是世界猕猴桃的故乡,二千多年前史书有记载了。不过野生的个小,味涩,我们那山到处都是。不过,一百多年前,新西兰人将种子带到新西兰后,加以培育,结果反销回来,成了今天猕猴桃的模样了。”
  “这是真的吗?”余思远当然吃过猕猴桃,也知道猕猴桃跟异果其实是一回事,他只是单纯地反对崇洋媚外,但这些背后故事还是第一次听说。
  “当然是真的,你可以去请教农林专家。”钟魁像是想到什么道,“我要是太乙县县长,我公开地对外宣传,太乙县是世界猕猴桃之乡和原产地!这也是宣传需要嘛,反正据我所知,咱们丁官镇有不少种猕猴桃的,我家有。听说都是十年前请的农林专家培育的,是不太好卖。实事求是地讲,根据我品尝的结果,味道跟这进口的,只是差一点而已。”
  “你这话不太合适吧,你刚才也说了,秦岭是猕猴桃的原产地,怎么成了咱太乙县的专利了?这样宣传是要出问题的,至少会引起邻县甚至邻省的抗议。”余思远质疑道。
  钟魁心道,你真是实心人,这不怪你。你要是知道后世人家怎么卖拉面的,不会这么说了。
  “我说了你能去法院告我吗?告我也不怕,你越告,我越知名,我还怕你不来告哩,这才叫广而告之!当这种宣传成了妇孺皆知的事实之后,那是真理!如果再能配政府引导农民种植,成立农业协会,积极对外宣传,寻找销售渠道,一定大卖。”钟魁道,“我要是卖猕猴桃的,一定要包装好,最好礼盒装的,像是包装精美的月饼一样,送礼好看,还档次!明年全运会不是要在咱镐城开吗?正好,我要是太乙县的领导,向级申请,咱们以全运会组委会指定用水果的名义,赞助一下,咱没钱,送两百箱猕猴桃还是能做到的,我想咱省委一定会乐观其成的!”

  余思远愣了好一会,一拍大腿,大叫:“绝了!”
  连余家栋也满脸震惊之色。
  “孩子,这都是谁教的?”余家栋问道。

  “我自己想的啊。”钟魁道。
  “你怎么会想这个问题?”余家栋觉得为什么会想很重要。
  “因为我想挣钱啊。你看我一晚吃了三碗面条和一个锅盔,也吃了八分饱,因为你家的碗太小。”钟魁不好意思道,“没钱要饿肚子,这是硬道理啊。”
  “确实是硬道理,一分钱难倒英雄汉!”余家栋道,对自己的老婆道,“这孩子没吃饱,嫌咱家的碗小,这是在抗议啊,咱是不是要表示表示?哪有让客人饿肚子的道理嘛。”
  “那行,晚还有剩的米饭,我炒两碗,不,三碗蛋妙饭!”林兰笑道。
  “谢谢林奶奶!”钟魁连忙顺杆子爬,省委组织部长的夫人亲自下厨,你还要怎样?

  “怎么?你光谢谢林奶奶,也不谢谢我这个老头?”余家栋佯装不满道。
  “谢谢余爷爷!”
  钟魁又吃了三碗蛋炒饭。
  没办法,余家的碗太小了。
  钟魁很理解,越是生活富足优裕,家里用的碗越小,跟太乙村里家家常用的大海碗相,这碗是个茶碗。正如生活品质高低与米面等主食用量有着紧密的关联。
  余思远踌躇一番,道:“爸,儿子想跟你商量个事。”
  “说吧,我听着呢,但不要搞歪门邪道,没门。”余家栋先打了个埋伏。
  余思远道:“这事我没有求你,更不会走后门,只是儿子有个想法想征求你的意见。我想到基层去。”

  “嗯?”余家栋再一次放下手的报纸。
  “丁官镇老书记兼着镇长职务,他到了退休年龄,早打报告要提前退休。因为丁官镇是个烂摊子,连教师的工资都发不出去,听说一到逢年过节,有教师结队到他家堵门,其他的破事一大堆,所以并没有多少人想接他的班。我是副科级,他是正科级,我想先去做个常务副镇长,算是平级调动,阻力会小点,别人也说不了闲话。”余思远道。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