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如果这样读,可以更有趣!》
第48节作者:
龙驹书房
李逵向前抱住道:“娘呀!你一向在那里吃苦?铁牛只道被虎吃了,今日却在这里!”娘道:“吾儿,我原不曾被虎吃。”李逵哭着说道:“铁牛今日受了招安,真个做了官。宋哥哥大兵现屯扎城中,铁牛背娘到城中去。”正在那里说,猛可的一声响亮,林子里跳出一个斑斓猛虎,吼了一声,把尾一剪,向前直扑下来。慌的李逵掿板斧,望虎砍去,用力太猛了,双斧劈个空,一交扑去,却扑在宜春圃雨香亭酒桌上。
李逵这个梦境共有四个要素。一是杀了一伙强盗救下年少女子。二是受到皇上嘉奖做了值殿将军。三是手刃四大奸贼。四是梦见老娘却被虎惊醒。
施耐庵为何要把这四样要素加进李逵的梦境中?先说第一个要素,杀强盗救年少女子,并且不图回报,老人愿将女子许配给他,他却跳将起来嚷道:“这样腌臜歪货!却才可是我要谋你的女儿,杀了这几个撮鸟?快夹了鸟嘴,不要放那鸟屁!”
这么写用意在于确定宋江领导的这支队伍,不是简单的占山为王,打家劫舍,跟普通的强盗是有区别的,是一支地道的农民起义军。这支起义队伍里面最能代表农民阶级的,当然首推黑旋风李逵。
再看第二个要素,受封值殿将军。加入这个要素正是为了说明农民起义的局限性。农民阶级是不具备革命的坚定性的。常常半途而废,不能将革命进行到底。要说梁山上最具备造反精神的首推李逵,而一旦统治阶级给了他一些好处,他便马上忘了革命的目的,转而站到统治阶级这边来。李逵受封之后,心中喜欢道:“原来皇帝恁般明白!”一连磕了十数个头,便起身立于殿下。这是农民起义的通病。
第三个要素,手刃四大贼臣。这不是李逵的梦境,李逵不在梦中,施先生在梦中耳。施耐庵是借李逵的斧子出了胸中的恶气。据史料记载,元朝末期,贪污剥削愈来愈严重。政府卖官鬻爵,贿赂公行。官吏敛财的花样无奇不有。作为一个有气节的文人,对当局的贪污腐败恨入骨髓,可是又手无缚鸡之力,只能借助笔端。当然,最好借助黑旋风李逵那两把板斧,砍杀起来才够痛快。李逵手刃四大奸贼之后,“大笑道:‘快当!快当!那四个贼臣今日才得了当,我去报与宋哥哥知道。’”这其实正是施耐庵的心声,或许他本人就曾经做过类似的手刃奸贼的梦,此时,借着李逵的板斧,岂不大快人心!
最后一个要素,梦见老娘不曾被虎吃,刚要背老娘去城中,却跳出一只斑斓猛虎,惊醒了黑旋风。施耐庵加入这一要素,意在暗示农民起义的最终悲剧结局。农民起义最终逃脱不了失败的结局。或许就是亲眼目睹了张士诚领导的农民起义由最初的强盛逐步走向失败的悲剧结局,乃有感而发。李逵在梦境中说,今日做了官了,可以接老娘去城中享福了,却被一只斑斓猛虎惊醒了好梦。暗示农民起义不过像一场梦,不管梦里怎样轰轰烈烈,最终都是要醒的!
日期:2019-02-26 07:52:31
85.《李逵卷》(12)李逵如此灭绝人性地滥杀无辜是有难言之隐的!
黑旋风李逵这个人物,说简单还真是蛮简单的,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直来直去,没有自己的判断能力,因此被宋江玩弄于股掌之中,成了宋江的一枚棋子。说复杂,其实也蛮复杂的,关键是这个人物形象很不好评价。他本身确有很多优点,就像戴宗对公孙胜的老师罗真人讲的:第一,耿直,分毫不肯苟取于人;第二,不会阿谀于人,虽死,其忠不改;第三,并无淫欲邪心,贪财背义,敢勇当先。
这些优点在书中都有很好的印证,不过他也有很多可恶之处。杀人成性,滥杀无辜,黑旋风简直成了杀人魔君的代名词。第四十回“梁山好汉劫法场,白龙庙英雄小聚义”,李逵为救宋公明,大开杀戒,“晁盖便挺朴刀叫道:‘不干百姓事,休只管伤人!’那汉那里来听叫唤,一斧一个,排头砍将去。”第五十回“吴学究双掌连环计,宋公明三打祝家庄”,“且说李逵正杀得手顺,直抢入扈家庄里,把扈太公一门老幼,尽数杀了,不留一个。”第五十一回“插翅虎枷打白秀英,美髯公误失小衙内”,李逵为了帮助宋江扩大势力范围,赚取宋江以前的同事朱仝上梁山,使出了惨绝人寰的手段:“朱仝乘着月色明朗,径抢入林子里寻时,只见小衙内倒在地上。朱仝便把手去扶时,只见头劈成两半个,己死在那里。”
李逵把杀人当做平生第一大爱好,这个爱好古往今来也真是没谁了!三打祝家庄的时候,有一段他和宋江之间的对话:李逵答道:“谁鸟耐烦,见着活的便砍了。”宋江道:“你这厮违了我的军令,本合斩首,且把杀祝龙、祝彪的功劳拆过了,下次违令,定行不饶。”黑旋风笑道:“虽然没了功劳,也吃我杀得快活。”记不记功劳无所谓,只要杀人便快活。把杀人当做快活的事情,这是很可怕的!李逵就是这样一个很可怕的人物!
施耐庵为何要塑造这样一个人物?为何要这样描写梁山上的英雄好汉?这不是给“替天行道、除暴安良”的英雄好汉脸上抹黑吗?
通观全书,我们会发现,作者把李逵塑造成一个嗜杀如命杀人的魔君形象,并非仅仅是为了呈现出一个与众不同的英雄人物,而是要借着李逵这个人物形象和他的所作所为,真实地反映出农民起义中真实存在的种种历史现象。
历史上历次农民起义,最初的目的都是好的,为了拯救劳苦大众,当然也有是拿这个做幌子的。一旦起义声势做大,事情搞起来了,遭殃的往往是劳苦大众。这里面的典型就属黄巢领导的唐末农民起义,关于黄巢的义军,《资治通鉴》载:“巢益怒,营于州北,立宫室百司,为持久之计。时民间无积聚,贼掠人为粮,生投于碓,并骨食之,号给粮之处曰‘舂磨寨’。纵兵四掠,自河南、许、汝、唐、邓、孟、郑、卞、曹、濮、徐、衮等数十州,咸被其毒。”《旧唐书》载:“贼围陈郡三日,关东仍岁无耕稼,人俄倚墙壁间,贼俘人而食,日杀数千。贼有舂磨砦,为巨碓数百,生纳人于碎之,合骨而食,其流毒若是。”《新唐书》载:“楷击陈州败死,巢自围之,略邓、许、孟、洛,东入徐、衮数十州。人大饥,倚死城堑,贼俘以食,日数千人,乃办列百巨碓,糜骨皮于臼,并啖之。”
《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参加过张士诚领导的反抗大元朝统治的农民起义,对农民起义军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看的一清二楚,特别是起义军为了自身的目的残害百姓,这种现象让施耐庵目不忍视。他或许已经预见到了起义军最后的结局,因此,在创作《水浒传》时,把自己目睹的起义军中真实存在的种种弊端用小说的形式,借助李逵这个农民起义军的代表展现了出来。他让李逵这个农民起义的代表,举起了双斧砍向了无辜的农民的头颅,这的确显得有些滑稽,但是,这却是真实存在的历史现象。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