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狗子成了养鸭专业户?”李亚东眼珠子一瞪,脑海里浮现出一个缺门牙的黑小子形象。
二狗子是俩人的初中同学,关系不错,不过读到初二就辍学了,为人那叫一个仗义,打架总是冲在最前面,那两颗门牙就是这样没的。上辈子到了九十年代末,李亚东回乡的时候曾见过一面,记得那时二狗子混得不错,家里盖了砖房,还买了一脚踹,想不到是靠养鸭起的家。
“反正他说你要弄鸭子的话,就得先把他家的鸭子收完,他正愁没遇到上门贩子,让你自己看着办。”
“行了,你明天跟他说,他家的鸭子我包圆了。”李亚东哈哈大笑,这些小时候的伙伴现在有印象的没几个,能撞上一个不容易。
一路心情不错,俩人换着挑箩筐,不知不觉就到了镇上。
张春喜自己生炉子去煮茶叶蛋了,李亚东也没招呼,该放手的时候就要放手,自顾自的忙活起自己的事情。
蔡小惠反正也是闲着,就在一旁打下手,劳动带娃两不误,之前李亚东已经说过,鸭肚子里的东西都不要,鸭肠鸭肫那可是好东西,权当是她的辛苦费了。
俩人又是放血,又是钳毛,忙活了老半天,等鸭子处理好后,蔡小惠显得很诧异的问道:“亚东,你以前常干这个?手脚咋这么麻利?”
“没……平时看我娘弄的时候学的。”
蔡小惠叹了口气,感慨道:“要不能考上大学?这脑子灵活的人就是厉害,学什么都快。”
李亚东老脸一红,赶紧抱着一盆鸭子遁走。
由于条件有限,他也没有太折腾,淋油上蜜的那些步骤就直接省了,简单的腌制了一下后,就将铁丝穿过鸭脖子弄成一个钩,然后一个个的挂进瓮里面。
瓮底有烧红的炭火,这是李亚东特地让蔡小惠帮忙弄来的栗碳,另外还让她买了些面粉、蔬菜,以及糖油。这都是昨天下午商量好的事情,早上过来的时候对了账,昨天余下的二块八毛钱给了三嫂一块,剩下的一块八毛明显不够,也只能回头再补了。
用一块破门板将瓮口封好后,李亚东就开始准备其他的辅料:面饼、甜面酱、黄瓜丝、葱丝。
这就是他设想好的销售模式,并非整只去卖,而是一片一片的卖。一片鸭肉配上一张面饼,再抹上甜面酱,卷上黄瓜丝和葱丝,很标准的北方烤鸭的吃法。
这样无疑能将一只烤鸭的利润最大化,否则整只或半只去卖,能有多少利润?一只三斤的鸭子,成本不过三块多,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撑死也就卖个四五块,多了没人能接受。
再说还得考虑到这个年代的购买力,动辄好几块的东西,几个人能吃得起?
而凭李亚东的刀工,一只鸭子最多能片出108片,他设想的是:加上辅料卷起来吃,一个烤鸭卷只卖一毛钱。
如此一来的话,不仅经济实惠,人人都吃得起,而且一只鸭子就可以卖出十块八毛钱!
至于利润他也算了笔账,平均一只鸭子按三斤算,这样一个成本是三块六毛钱。栗碳不值钱,黄瓜不值钱,葱不值钱,面糊也不算值钱,值钱一点就是油和糖,这是做甜面酱用的,量也不大。合计起来搭配一只烤鸭的成本撑死也就一块左右。
那么也就是说,单单一只烤鸭,纯利润大概能有六块钱!这还不包括鸭架子处理一下也能有点进账。
同样一只鸭子,不同的销售模式,所带来的利润也是截然不同的。
制作烤鸭的时间相对较短,火候掌握好了,也就是几十分钟的事情,因此刚吃完午饭没多大会儿,烤鸭也就出炉了。
瓮口刚一掀开,那股刺鼻的肉香挡都挡不住,肆无忌惮的在街道上蔓延,这使得很多还没吃饭的人,双腿根本不听使唤。
“什么东西呀,这么香?”
“还用问,当然是肉了!”
“我刚还瞅着这里好像在烧什么吃的呢,走,赶紧过去瞧瞧。”
灶台摆在大街上的好处这一刻显露无疑,哪里还用得着招揽,客人都是自己嗅着香气跑过来的。
李亚东用自制的挂杆将八只烤鸭逐一取出,然后放在特地从蔡小惠家堂屋里搬出来的大桌子上,上面还放着一盆巴掌大小的白面饼,以及切好的葱丝、黄瓜丝,和简易的甜面酱。
“这东西是烤鸭对吧?”
“可不是,以前听人说起过,就是没吃过,想不到我们这里也有人会做。”
“闻着可真香啊,估计价格也不便宜。”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渐渐形成了一个圈子,大家都盯着香喷喷的烤鸭直咽口水,但奇怪的是,没有一个人开口问价。
李亚东心知肚明,这是对自身购买力产生了怀疑的表现,手里持着一把磨得锋利无比的大菜刀,笑呵呵的吆喝了一句,“京城烤鸭,一毛钱一份,童叟无欺,每天仅限八只,要吃的请赶早。”
“多少?”
围观众人还以为自己耳朵出了毛病,没人会傻啦吧唧的以为一毛钱可以买到整只烤鸭,看那桌上又是菜又是饼又是酱的,明显有别的吃法,但什么时候一毛钱就能吃上肉了?
还是来自京城的烤鸭?
这个年代的人对于首都的向往是后人难以想象的,多少人将能去一次首都、看一眼天安门、爬一爬长城,当成此生最大的宏愿。首都的一切都那么令人敬仰,犹如那面鲜艳的五星红旗。
眼前的烤鸭在众人七嘴八舌的议论声中,被确认为正是京城的吃法后,那扑鼻而来的香气更多的演变成了一种情怀。
对于在场绝大多数人而言,这辈子大概是不太有机会去感受首都的宏伟的,于是这京城烤鸭,就成了不得不吃的东西。
一毛钱不仅能吃到肉,还能品尝到来自首都的味道,没人愿意错过。
“我要一个!”
“我要俩!”
“我通身就八毛钱,就按这个买。乖乖,京城烤鸭嘞,可不得带回去给家里人尝尝?”
顾客实在太多了,李亚东疲于应付,提起菜刀往胸口一横,“一个个的来,都排好队,谁要是敢乱来,我可不伺候!”
旁边的张春喜和蔡小惠同样被这险些造成哄抢的场面吓了一跳,赶紧帮忙打起下手,李亚东负责片肉,他们就往面饼上抹酱,卷菜,收钱。
八只烤鸭顶多撑了一个小时,主要加工起来稍显麻烦,要是像茶叶蛋那样顾客自取的话,只怕十分钟都用不着。
收摊时,李亚东是用一个搪瓷脸盆把钱抱进去的,最后三个人一起数了老半天,总共八十七块四毛!
其中包含五副鸭架子的钱,还留下三副,晚上各家拿一副,好歹能熬个鸭架汤。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李亚东倒也不担心母亲唠叨。
“小东,我现在终于知道你为什么看不上茶叶蛋的买卖了。”张春喜望着桌面上整理好的一堆毛票子,感觉整个人都是懵的。
那八只鸭子可是他亲手收的,多少成本他一清二楚,在他想来天底下就没有这样的暴利了。人比人气死人,当他还在为每天赚个三两块钱沾沾自喜的时候,人家一天就能赚五十块!
五十块啊,能买一辆旧点的二八大杠了,那可是他朝思暮想的东西。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