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回到这上面,饭桌上的气氛明显缓和了不少,陈月娥给李亚东夹一撮汉菜后,笑着问道:“小东,算算时间也快了,打算啥时候动身啊?”
“九月初开学,报名会提前几天,所以打算月底走。”
“那没几天了,到时让你大哥请个假,送你去省城。”陈月娥点头道。
这个年代他们县里还没有火车站,出远门只能到省城乘坐绿皮火车。
下午从大哥家出来以后,李亚东一直心事重重,越发觉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作为家里最小的一个,他很难通过言语上的沟通,去改变家里人的命运轨迹,一是不能说,二是说了大概也无用。
就比如他大哥,如果按照李亚东的想法,他会劝大哥尽早离职,趁着现在政策刚放开,做个个体户,将来不说富得不能动,一定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但这话他敢说吗?
他说了他大哥就会听吗?
答案显而易见。
“白给”大概也是行不通的,不说他大哥这种心怀信仰的人,就算他三哥也不会坦然接受他的馈赠之物。
那能怎么办呢?
他除了要为自己的人生做好规划外,也得替家人谋取一条后路。
“算了,还是一样样的来吧。”
寻思着这两件事情大概是个递进关系,李亚东暂时也就懒得去考虑了,他现在倒是迫不及待的想飞往京城,只有到了那里,他才算真正的赶上了时代的浪潮。
八月份的中下旬,自从乡长上他家里来了一趟后,李亚东就不怎么着家了,倒不是对当官的有什么歧视,只是单纯的不太想接触,他自认说不了太官僚的话,绕来绕去的兜圈子心累,所以懒得应付。
烤鸭店的生意现在触底反弹,每天要烤两炉,赚钱倒是其次,主要还是为了将张春喜和蔡小惠俩人彻底教会。李亚东可不想等自己走了后,俩人砸了自己的招牌,做餐饮他可是很认真的,向来注重口碑,这也是多年来养成的一点偏执。
“小东,有啥独门绝活全使出来,你放心,等你走了后,胡婶儿那边我一定照顾好,别的不敢说,三天一条鱼,五天一斤肉,妥妥的!”
“算你小子有点良心。”
李亚东倒真没藏着掖着,对张春喜可谓倾囊相授,连自己制作烤鸭时省去的一些诸如“淋油、上蜜、填料”的步骤,都一一给他讲解,不要求他一步到位,以后有了时间慢慢改进就是。
这份买卖要真的沉下心来闷头去做,有多赚钱李亚东是心知肚明的,至少在这个年代,很快就能积累到一份不错的家底,只怕一年得出两个万元户,说不出都没人敢信。
而作为创业人的他,是没有索要过一分钱的,放日后怎么的不得弄个技术入股?因为张春喜答应帮忙照顾他娘,这对李亚东来说比什么都重要。
时间就这样匆匆流逝,转眼间,月底到了,李亚东也要启程离家了。
李亚东不算一个多愁善感的人,但有时候还是容易受到他人情绪的影响,尤其是他在乎的人。
离别的这天终究还是来了,胡秀英原本已经打定主意,要高高兴兴的送儿子去上大学,毕竟这是一件光宗耀祖的大好事,可事到临头,仍然止不住眼泪。
“小东啊,到了大学要照顾好自己,记得按时吃饭,家里现在也不缺钱,别像你大哥一样嫌麻烦,吃了上顿不顾下顿,再饿出个胃病来。到了地方记得给家里来个信……”
老李家的堂屋里,胡秀英坐在长条板凳上抓着儿子的手,眼泪婆娑的不停念叨着,像是总有说不完的话。李亚东就坐在一旁静静地听着。
“好了,娘,小东就是去上个大学,又不是不回来了,这离过年也没几个月了。”
李亚民是昨晚回来的,今天特地请了一天假,送小弟去省城。在他看来小弟长这么大还没出过县,路上肯定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可不得让他这个大哥帮衬着送上车?
“不说了,不说了……”胡秀英明白大儿子说的在理,摆摆手后,破涕为笑。
“小东,姐给你煮了几个鸡蛋,就不放包里了,你自己提着路上吃,听说要坐两天两夜的火车呢,咋就这么远?”
李春兰天蒙蒙亮的时候,就带着丈夫和儿子一起回来了,家里也拿不出来什么好东西,就把攒了有一阵儿的十来个鸡蛋全煮了。
“哥,真不要我去?”李亚军踌躇着问道。
“你去干嘛,难不成我还能把人弄丢了不成,浪费车钱。”李亚民摆了摆手,从家里往返省城一趟可不便宜,一个人得花好几块,攥着以后都够给孩子交半年学费了。
李冬梅人多了就不怎么爱说话,只是红着眼睛对着弟弟一个劲儿的傻笑。
“好了好了,就这样吧。小东,东西拿好,咱们早点走,还要转好几趟车呢。”李亚民看天色已经不早,赶紧催促起来。
李亚东并没有带太多行礼,原本他娘给他收拾了整整两大包,一包是换洗的衣裳,一包是家里的土特产什么的,另外还有两床被子,一床薄的,一床厚的。他一看头都大了,最后只带了那一包衣裳。他娘纠缠了老半天,实在说不过,也只好作罢。
当然,李亚东此时并不知道,他昨晚亲手交给他娘的两千块钱,除去数量太多的零碎外,其余的大票子,全在这只尼龙编织袋里。
“小东啊,袋子可得提好咯,听他们说火车上乱的很,最好放在怀里抱着。”一家人一起走出门外,胡秀还是有些担心的提醒了一句。
“娘,知道了,我又不是小孩子,你都念叨好几回了。”李亚东很想微笑,但望着娘和两个姐姐红着眼睛的模样,却又笑得很尴尬。
村里人结伴过来送行,黑压压的一大片,几乎没有空手的,这家两个鸡蛋,那家两捧花生,李亚东拿都拿不下,最后只能一一谢绝了。算不上什么贵重东西,却代表着乡亲们真真切切的心意。
李亚东这时就在想啊,能生在这个小山村里是他的荣幸,老天爷最好别让他太有钱,否则改天回来把村里的破墙烂瓦全给推了,一家一幢楼房,贴瓷砖的那种。
“娘,哥,姐。各位大爷大婶,大哥大嫂们,那我就先走了,等腊月过年再回来看你们!”
李亚东没有矫情的给他们鞠躬行礼什么的,只是简单的笑着挥了挥手,然后将尼龙编织袋甩到肩头上,跟着大哥大步流星的往村口走去。
“小东,好好读啊,争取以后留在首都当个大官!”
“是啊,别让大城市的人把咱们农村孩子给瞧扁了。”
“对,混出个人样来让他们瞧瞧!”
“那啥……小东啊,听说大学里是可以处对象的,最好能拐个首都的漂亮媳妇回来。”
“哈哈……”
身后传来乡亲们直白却淳朴的祝福,李亚东深吸一口气后,抬头望向天空,努力不让眼泪掉下……
待我衣锦还乡时,定叫这笑声更开颜。
原本俩人是打算直接走到乡里坐大巴的,毕竟是出远门,借个自行车来也不方便,可刚出村口没多久,却发现前面的土路被一架牛车给挡住了。
一个带着大草帽的家伙嘴里叼着根茅草,正优哉游哉的躺在车板上抖着二郎腿。
“买卖不做了?”李亚东笑着问道。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