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里的钱打乱了他原本的计划,按他之前的想法,是准备到了京城后从零开始,但现在手上有了钱,一些回报率太低的事情,也就可以直接跳过了。
至于第一桶金从何而来,李亚东其实从未仔细考虑过,为啥?因为根本无需考虑。
这年头有句话叫作“十亿人民九亿倒,还有一亿在寻找”,大概没有比倒卖商品更加便捷、更为暴利的行当了。
隔壁的老柳现在同样在倒卖家电,联想汉卡应该要到明年才出来,底下十几张嘴巴要吃饭,不倒怎么办?
南边的王石就很机灵,倒卖玉米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现在都开始包船干了,只怕身家已经不菲。
赚小钱得靠能力,赚大钱就要靠政策了。
倒爷的由来源自于国家前两年提出的“价格双轨制”,针对的对象是国营企业。简单点来说就是国家为了拉动生产力,允许国营企业在完成额定的计划内任务之后,拥有对超产的商品自行处理的权利。
这也就意味着,这一部分商品厂家大概想卖给谁都行,已经不属于计划物资的范畴。在这个纯粹的卖方市场年代,一批甚至不需要票据的商品,流通到市场上该有多火,大概用屁股想都能知道。
谁能拿到商品,也就意味着能赚到钱。
商品自然不会自己送上门来,所以李亚东决定出去找。至于入手那一行当,其实都无所谓,在这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任何商品都是脱销的。
海淀这边校区成堆,李亚东本就没抱太大希望,一下午坐公交漫无目的的绕了好大一圈,果然没有看到几家工厂,具体位置已经被他记录下来,打算明天逐一拜访一下,实在不行的话就往旁边的东城和朝阳方向拓展。
这大概就是所谓的踩点。
回到燕园时,已经过了晚饭时间,所幸回来的路上李亚东路过了那家赫赫有名的“长征食堂”,进去干了半斤饺子,价格贵是贵了点,好在饺子馅多味美,用餐坏境干净舒适,也算物超所值。
宿舍里郭琦已经满血复活,躺在床上抱着一本厚厚的英文书在那狂啃,一时半会怕是不好入睡。
“不错嘛,全英文的都能啃得动?”这让李亚东不禁有些刮目相看。
他自己虽然没什么学问,但对有学问的人总是充满敬意。
“东哥,你就别笑话我了,看得一知半解,脑子都快抽筋了。”郭琦将书拉到胸口上,露出一张醉酒之后略显苍白的脸,讪讪一笑。
“那也很厉害了,换我瞅上几眼,一准就晕了。”
郭琦刚还想说点什么,却被上铺的孙卫国给打断了,“小东,要不整一口?”
李亚东不明所以的抬头一望,然后就愣住了,只见这家伙手里拿着一杆那种抗战电影里才有的老烟斗,正在往里面填着烟草。
天呐,他还想多活几年好嘛!
这么小的一间宿舍,看你这意思,是准备抽大烟咯?
李亚东委婉的表达自己对烟草过敏,孙卫国也表示理解,拍着胸口保证以后不在宿舍抽。
然而第二天早上李亚东还没睡醒,就嗅到一阵阵烟味从门口飘进,与宿舍里的唯一一扇窗户形成对流,恰好从他头顶飘过。
还不如待在宿舍抽呢。
一个老烟枪对烟草又多么执着,李亚东无疑最清楚不过,他也不好多说什么,俩人说熟也算不上熟,而且人家已经做出让步,因此这件事情只能从长计议。
我们每个人的身体状况都有所不同,对于某种毒素的抗性也不尽相同,老烟枪里长命百岁的一样大有人在,而他上辈子四十几岁就患上了肺癌,他能找谁说理去?
清晨的燕园充满朝气,烟波浩渺的未名湖畔,莘莘学子三两为伴,或是捧书诵读,或是赛诗弄文。正值伤痕文学和朦胧诗等新文化思潮如日中天的年代,身为一名大学生,若张口来不了几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去寻找光明”,根本就不敢出门见人。
五四操场上也是热闹非凡,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虽然不敢与誓死捍卫3000米的隔壁相提并论,但不少北大学生还是很注重身体的锻炼。
当然,这些与李亚东是没有太大关系的,北大对他来说只是一个窗口,他可以融入这里、并接受知识的洗礼,但这绝不是他的首要目标。
他当前的目标简单到粗俗——钱。
五十多年的人生历程教会了他两个字“务实”,他何尝不想要美好的生活,何尝不想要唯美的爱情,何尝不想要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但想要做到这些,首先得有一个前提——财务自由。
否则成日为生计发愁,谈个鬼的梦想呢。
李亚东做不到与这个年代的很多大学生一样,视金钱如粪土,他心中敬佩这样的人,却一点不想成为他们的一份子。
他今天的第一个目的地,是一家国营食品厂,话说回来这年头内陆地区也没有私营工厂,哪怕是一些个人创办的公司,也都是挂在集体名下。
生意做得越大,越是如履薄冰。
这也为日后企业改革的阵痛,埋下了伏笔。
从无轨电车上下来后,李亚东没有急着前往工厂,而是在附近的马路上寻人打听了一下,大约对这家“向阳食品厂”有了些了解。主要以生产面包为主,据说主打的一款葡萄干面包和一款新型巧克力面包,供不应求,往往早上运到各大百货商店和食品门市部,中午之前一准售罄。
食品,国之根本。
李亚东其实没抱太大希望,也就姑且一试,寻思着看能不能用价格打动他们,大不了薄利多销。
这个年代的人们大多缺乏自信、不敢尝试,所以最先发财的都是那些胆大的人。李亚东不算胆子特别大的那种,但他明白这个道理。
不试一把,怎么就知道不行呢?
要知道几年之后,有一个姓牟的硬是用罐头从苏联换回了4架图-154大型客机。
只要敢想,这个年代大概没有什么不可能。
李亚东的想法是好的,态度也很积极,奈何却吃了个闭门羹。
“我说小同志,不是我不放你进去,我看你也甭去找供销科了,去了也是被轰出来,我们厂的面包供应几家百货公司都不够,哪还有多余的货?”李亚东说明来意后,门卫大叔好心提醒道。
意思就是说生意太好了,小打小闹看不上呗。幸好李亚东有点心理准备。
“那没事,谢了,大叔。”
离开向阳食品厂后,李亚东掏出随身携带的一个小笔记本,看着上面记录的几个地址,略微捋了捋,将下一目标确定在“东升服装厂”。
主要这家工厂李亚东有点印象,规模不算大,从马路上眺望厂门感觉很萧条,想来生意应该不至于太火爆。
李亚东来到东升服装厂后,说是要找供销科领导,洽谈一下进货的事情,果然成功的走了进去。
按照门卫大叔的指引,在一幢两层红砖楼的一楼右侧,找到了供销科的办公室。
办公室很小,零零散散的摆着几张桌子,看起来有些凌乱,此时只有一个梳着麻花辫的小姑娘,坐在一张简易办公桌的后面。当然,说小也不小,肯定要比李亚东大。
“请问,这里是供销科吗?”
听到声音小姑娘抬起头来,显得有气无力的回道:“是的,请问你找谁?”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