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向前也懒得解释,他可是清楚的很,杨立民和他一样到现在都还没吃完饭,这次厂子里为荣华厂的人接风多一个杨立民不多,少一个杨立民也不少。
更何况杨立民算来也是荣华厂的人,虽然还没有正式报到.....
想到这儿,马向前便对杨立民道:“既然老王都这么说了利民你一块下去吧,正好也和荣华厂的领导们认识认识!”
都说朝有人好办事,杨立民当然懂得这个道理,借着这次机会如果真能和以后的厂领导们混个脸熟,指不定以后开展起工作也容易的多。
于是在马向前和王大山的邀请下也半推半的进了包间。
包间不大,约莫也十来个平米,不过却装点的很是雅致,一张八仙桌四荤四素还摆着一瓶柳浪春。
不过在座的人却并没有喝酒吃菜,一位约莫六十下却显得很有精神的老人,正和四个年男人拿着鞋样的格板商量着如何解决问题。
“老厂长,其实我们的办法和彭科长的办法也都差不多,武威是把正确配码的料子选出来,然后再余留一些作为当码的损耗补料。至于剩下的....依我看也只能报废了!”
正客位一个带着眼镜的年秃顶男人拿着几张面料格板在桌子一边划,突然仿佛又想起了什么似的又对老人说道:“当然其实不报废也行,把这些下好聊的鞋面都先丢到仓库里,等下批订单下来如果遇同款的鞋还是可以使用的,到时候节省出来的材料正好也能吧这次的损失填补起来。”
这位秃顶男人正是受爱民鞋厂邀请而来的荣华鞋厂技转科科长刘浩,而他旁边的是副科长张继,至于老人则是爱民鞋厂的老厂长朱红军。
“恩,老厂长,我也认为刘科长的这个主意对我们来说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了!”
另一边,老人旁边的一个胖子点了点头,算是认可了秃顶眼镜男人的方案。
不用问,凭着看他那胖胖的样子显然是马向前所说的爱民鞋厂技转科科长彭刚了。
还别说,这个方案别说是七十年代末,算是九十年代初也是一个相对实用的办法。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法子是逐码替代。
所谓逐码替代顾名思义是用小一个码的材料替代大一个码的材料进行作业。
众所周知,一个码的码差一般为2毫米,对于鞋面来说其实也是一条线的距离,只要操作工人掌握好划线距离进行作业,几乎完全可以避免因为材料偏小而造成码差的局面。
这样的方法无论是制鞋厂还是制衣长甚至绝大多数轻工企业都一直在用,所以杨立民有些纳闷,一个码的码差而已,难道在场的几人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当杨立民一行三人进了包间,正在说话的几人也明显注意到了三人。
“小马,这次过去两边厅里边有没有回复?”朱红军一眼便看见了马向前,当即急切的问了起来。
“这一趟过去还是老样子!”马先前顿了顿,组织了一下语言才道:“轻工厅那边说他们只负责核算用量移交物资厅那边,现在材料早发了下来算是想要重新做用量也没办法,又让我去找物资厅想办法。
而物资厅那边也说材料已经发放完了,况且这段时间省里边各个鞋厂都有生产任务,要是将其他鞋厂的材料派发给我们指不定会造成怠工......”
在马向前这儿本来还寄托了一丝希望,听了马向前的话后朱红军这位老厂长明显神色有些黯然,然后便转过头又朝刘浩问道:“刘科长,你说咱们能不能再考虑一下逐码替代的法子?”
显然这位老厂长还是不死心,总幻想着几人能够通过技术解决问题,从杜绝报废或者向其他地方外援。
毕竟正如厅里边所说的那样,现在各个厂子都有生产任务,想要虎口捞食其的难度着实不小。
算是别人答应了,还要欠下一个不小的人情。
刘浩显然也没有更好的办法,沉默着夹了一片回锅肉丢进嘴里,嚼了几下然后才为难道:“朱厂长,这鞋面的情况你也知道,帮脚余留的太少那么五个毫米堪堪能够把楦头围一圈,如果再除去两个毫米别说还要粘贴大底,算是能不能包稳楦头都难。
这个问题我和你们厂的彭科长也讨论过,实在是没法子可想啊!”
鞋的构造其实并不复杂,无非是面鞋面,间底然后最下面套大底通过胶水粘贴而成。因为粘贴需要粘贴面否则无法进行粘贴,所以有了帮脚的存在。
一般而言,帮脚的长度为6-8个毫米,可是爱民鞋厂为了响应节约材料的口号,却是硬生生的将6-8个毫米的帮脚减少到了5个毫米。
其实采用这样的操作办法如果不出意外还真的可行,可是如今却因为下错料想要通过逐码替代却是不可能了。
正是这个原因哪怕是集合了爱民、荣华两个鞋厂的技转科力量都无法通过技术解决。
看着众人愁眉苦脸的模样,杨立民有些不忍。
今天多亏了马向前的照顾,又是帮忙找住宿又是吃饭的,如果真不说点儿什么还真的有点儿说不过去。
杨立民暗暗组织了一下语言之后才小声的说道:“其实如果真要通过逐码替代也不是不可以!”
顿时,随着杨立民这一句话出口,所有人的眼光都齐刷刷的朝他看了过来。
“嗯?你有办法?”朱红军还没等众人反应过来当下急忙问道:“快说说!”
“嗯,小同志你快说吧!”
像一场干旱突然下起了小雨,在场的每个人都是一脸的期待。
可是当他们看到说话的人居然只是个二十来岁的小青年的时候,所有人都不由得失望起来。
马向前也是暗暗捏了一把汗。
毕竟杨立民是他带过来的人,当着王大山的面还叫了他一声马叔,如此一来杨立民要是闹了笑话,他这个做叔的人自然面子过不去。
不过马向前却也不是那种拿得起放不下的人,相反的他对杨立民的印象非常好,虽然他也觉得杨立民凭着三言两语分析出来的办法不靠谱,但是也不能太多打击了年轻人的积极性不是?
更何况根据他的观察杨立民可不是那种哗众取宠的性子,都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保不准还真能给大家带来一条可以操作的思路也不一定。
正是出于这种考虑,马向前当下便看向了一旁的杨立民沉吟道:“利民,你真有把握?”
“嘿嘿!”
杨立民挠了挠头,脸一副不好意思的表情,淡淡的说道:“马叔,我这儿也是刚才听到刘科长和朱厂长谈话,突然灵机一动有了点儿想法,也不知道具体能不能够实施,要不我还是先把我的想法说给几位领导听听看如何?“
杨立民自然不会说自己早有了可实施的方案,毕竟在坐的都是鞋业界的老人,而且其好几位还是荣华厂的领导,再怎么说他也必须要考虑到几人的脸面不是?
而他提起荣华技转科科长刘浩和爱民老厂长朱红军刚才的谈话不同了,这可以理解为他所谓的方案无非是站在了两人的理解,突发性的抓住了闪光点从而想到的。
如此一来如果方案不行也是他一个还没正是参加工作的小轻工对工作业务不熟悉,但是起码敢想敢说态度是正确的。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