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作为叔字辈,而且又是厂里的老人,如果自己说自己听不懂马向前又觉得非常没面子。
所以考虑再三,马向前还是道:“你直接说你的想法吧!毕竟你现在也是厂里技转科的副科长了,为厂里出出主意也是你的分内事情嘛!”
话说到了这一步,杨立民也只好赶鸭子架,硬着头皮道”“好吧,那我说了!这两个格板没有问题,彭科长的标准也很到位,不过用格板来开布条在我看来还是有些太耗费时间了!”
杨立民一边说,一边再次拿起了格板较给马向前看,继续道:“马叔,你看这两个格板宽度一样,长度不一样,换句话来说他们的规格的区别只是长度,那么我们是不是字不要考虑宽度,不去考虑长度直接开成布条呢?你看看,如果按照一个标码一个标码的画线,裁剪,浪费时间多不说,其实流到下一道工序生产也是很麻烦的。案那边必须按照布条的码数来进行拼缝,可是布条的差别又不大,那是很容易出现拼接错误的。要是拼接错误造成返工也是相当耽误生产的!”
众所周知,一个码的码差是2个毫米,虽然帮脚因为周长的原因会大一些,但是误差也只在1-3毫米以内。1-3毫米,说白了其实只是指甲缝那么一点的长度,如果再加码差的长度差不多是5个毫米以内。
五个毫米的长度并不大,在大货生产区分的难度无疑很大,因此很容易造成错码。
马向前一听,顿时严肃起来。
他虽然不懂技术,可是杨立民解释的却很直白,所以他还是听懂了几分。一琢磨,还真是这个道理。
不过马向前却没有立即表态,而是暗自思索起来。
而杨立民也没有立即催促,这么静静等着马向前考虑。
事实马向前心里也是很纠结的。
一方面杨立民提出的问题很直白,也很重要,并且还给出了解决意见。可是另一方面彭刚作为技转科的科长却没有考虑到这些问题,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彭刚这个技转科科长不合格嘛!
大家都是厂里边的层干部,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况且彭刚这人虽然有时候呆板了一些,但是不可否认人还是不错的。
如果这件事情由他在厂会里剔出来,那么对于彭刚的威信是有很大的打击的。
凭心而论这样的局面马向前是不愿意看到的。
可是这个问题又不能不解决,万一真的发生第三次生产事故,那么爱民厂闹的笑话可真要传遍整个蜀省了。
犹豫再三,马向前才试探的想杨立民道:“要不...要不我们还是去彭科长家里去坐坐?”
他这么说其实还是有点儿想要将事情压.在少数几个人知道的范围内的意思。
虽然下料车间这边已经在按照格板下料,但是还只是第一天,下出来的布条也不多,这是说完全在可控制的范围之内。
如果这个时候找到彭刚,采用杨立民的办法来处理,那么事情既可以解决对于彭刚的威信也可以保住。只是这样一来杨立民这个发现问题的功臣无疑没有半点儿功劳了。
对于杨立民来说势必是有些吃亏的。
正是如此,马向前只是试探的问了问,毕竟这件事情主观意见还是要杨立民说了算,他充其量只能建议。
“那好,我也差不多是这个意思。只不过彭科长住哪儿我可不知道还得你带我去才行!”杨立民笑了笑,然后又对一旁的王英道:“不过婶子这边到是可以先缓缓再下料,等我们回来再说!”
两人出了车间又转回了宿舍区,彭刚的宿舍和马向前家并不远间只间隔了三十来米的距离。
“咚咚咚!老彭在家吗?”马向前敲着门朝里面问道。
“谁啊?”
很快,屋里面响起了一道女人的声音,然后是一阵脚步声传来,门一开映入两人眼前的是一张女人的脸。
这女人约莫四十来岁打扮的很是得体,白净略带风霜的脸已经有了些岁月留下的皱痕,但是以前应该保养不错以至于即便是四十来岁起同年临段的女人看起来要年轻的多。
她身穿了一件手工织的素色毛衣,下身穿的是一条白色的确良的长裤,这种穿着莫说在这七十年代算是在后世也不会很老土。
最重要的是这个女人的手也非常白皙,根本不像是一般工厂女工的手。
在杨立民愣神的时候,马向前已经开口了。
马向前笑道:“原来是周师母啊,我找老彭有点儿事儿,他人在家里吗?”
女人见来人是马向前,虽然杨立民她并不认识,但是还是热情的招呼道:“原来是马科长啊,老彭在家呢!这会儿正在里屋看书呢,你们先进来坐我这去叫他!”
“那谢谢周师母了啊!”
马向前也不客气,带着杨立民进了屋,坐在主屋客厅的沙发等彭刚。
沙发很破旧,是那种藤式编织外加海绵填充的那种。
虽然破旧,但是坐去却非常舒服。在沙发的旁边还摆放着一张木制的茶几,茶几还放着一个硕大的烟灰缸。
马向前掏出烟自己点了一根,然后又给杨立民递过去了一梗,竟然悠然自得的吸起了烟来。
显然,他并不是第一次来彭刚家,对于彭刚家里的摆设很是熟悉,两人才刚刚坐下彭刚从里屋走了出来。
“老马啊,什么风把你这个大忙人给吹来了啊?”一到客厅,彭刚朝马向前笑着说话,在说话的这个当口又看见了杨立民,于是又补充道:“哎哟,小杨也来了?”
“什么风?东南西北风!”马向前站起身也不矫情,直接开门见山道:“我和立民过来主要是给你提意见的。是你开的那个布条的格板.....反正我搞不懂,还是立民给你说吧!”
“格板有问题?”彭刚不禁看向了杨立民。
如果这次的格板再出问题,技转科这边可是出了三次问题了,他这个技转科科长算是别人不说他都没脸见人了。
不过彭刚也是恼火,要知道这次布条的格板并不难,无非是按照帮脚所需的长度直接按照例放格好,作为技转科科长彭刚对于这种几乎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自然不在话下。
而现在马向前带着杨立民来找他显然又不是无的放矢,这让他立刻担忧起来。
难道是昨晚加班太困,以至于又写错标码了?
“彭科长格板到是没有问题,只不过我这儿有个不成熟的想法想要和你沟通一下!”杨立民很是谦虚的一笑,用一种商量的口吻向彭刚说道:“刚才我去车间本打算熟悉一下情况,看见下料车间还在加班多注意了一下。我发现你开的帮脚延伸布条的格板很是准确,不过在大货的生产却有些不合时宜。
你也知道,因为逐码替代的原因,我们每个码的帮脚都只有三个毫米,后来拼接布条的目的是为了将原本的三个毫米帮脚延伸到八个毫米,间除开2个毫米的和缝搭头,那么我们布条宽度都应该为7毫米。也是说每个码布条的宽度是一样的,从你开的格板也能反映这一点!”
“嗯,不错,是七个毫米!”彭刚点了点头,杨立民的分析正如他所操作的一模一样,不过他却高兴不起来。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