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别说,这绰号和胡勇军还真的有些贴切,只不过从马莹的嘴里说出来怎么着有一种喜感呢?
让杨立民不禁想起了在后世纵横一个叫做胡子的编辑,虽然绰号都一样,不过两人的对工作的态度完全是两个极端,让人不得不感叹人生百态。
对于马莹善意的提醒杨立民只是默默的记在了心里,并且很快以将要班为借口转移了话题。毕竟对于她这么一个小办事员来说,背后说司的坏话肯定是要冒一定风险的。
杨立民不愿意这个善良的小姑娘帮着自己承担不必要的风险,有的更多的是深深的感激。
因为午才能领取劳保用品,杨立民告辞马莹后直接去了技转科办公室。
到了技转科才刚刚九点钟,科里边的技术员们都已经了班。
彭刚因为昨晚和杨立民碰了头提前知道杨立民要去后勤部办理宿舍的事情看到杨立民到来便顺理成章的开了个简单的内部会,一则是宣布杨立民作为技转科副科长的任命,二来也算是大家认识一下。
技转科人不多,科长彭刚,副科长杨立民,下面分别是下料技术员胡志军,面部技术员张月霞和陈国仙,下案技术员吴刚以及包装技术员陈。
人不多,不过却相当于一个小社会,开会的时候技术员们在打量杨立民的同时杨立民也暗自观察这些技术员。
其面部的张月霞和包装技术员陈杨立民是认识的。
昨晚彭刚通知加班的时候来的两人是他们,而其他的几人此时眼观鼻鼻观心,仿佛对昨晚的事情根本不知道一般木讷的听着彭刚对接下来工作的安排。
事实技转科的工作性质和现场生产单位的工作完全相反。
因为技转的原因,技转科的工作将会在正是生产大货之前全部完成,所以当现场生产单位努力加班的时候技转科这边无疑非常清闲。
原本按照惯例新官任三把火是需要烧一烧的,不过杨立民却并没有任何的表示,只是勉励了技术员们几句之后便示意彭刚结束了这次短会。
当然,并不是杨立民不想说什么。根据昨晚技转科加班的情况他发现了很多问题,只不过想要解决他必须要深入了解,找到根源之后才能对症下药。
杨立民相信只要有了彭刚的支持,一切将不是问题。
“立民啊,午开会的时候你怎么不多说两句?”下班后,彭刚特意叫住了杨立民问道。
“呵呵,我这不是刚来吗?”杨立民也不客套,心里有什么说什么道:“你也知道,我现在对科里的情况并不了解,所以还是决定先看看再说。不过开完会之后我翻看了以前的技转资料,发现咱们以前的工艺书做的实在是太过简单,本来想着等两天再和你商量怎么规范一下,没想道这会儿你找我了!”
“哦?工艺书有问题?”
不是彭刚少见多怪,如果换成别人这么说他甚至根本不会理会。
毕竟爱民厂有着几十年的历史,单从工艺书来说算是起荣华厂也不见的差。
然而说话的却是杨立民,这让彭刚不得不重视起来。
“彭科长,您老别这么疑神疑鬼好不好?”杨立民也是被彭刚严肃的样子给逗乐了,他从旁边抽过来两根凳子,示意彭刚坐下,然后笑道:“大问题没有,像我说的那样有些简单了!”
杨立民本是个想到做的人,当下他先是将爱民厂的工艺件拿了一份出来,然后又取了一个件夹之后才道:“你看,这是咱们厂的工艺书。咱们的工艺书全部都是用字书写的,虽然写的人非常认真,也很全面,但是相对而言还是抽象了一些!
之所以这么说主要是因为我自学的那本德国设计书的时候,从里面曾经看到过德国的工艺书,不仅如此,德国人为了大货的顺利生产他们还制作了一个叫做看板的东西,非常清晰的将每一个步骤都分解出来。
可以说只要拿着看板,哪怕是从来没有接触过鞋业的人都能看懂,从而大幅的降低”
也是说在这一到两年的时间内这名学徒工并不能独立创造价值,甚至他们除了自己的工序外连鞋的构造都不知道。
这相当于一个人读一本书,读的只是其一段,然后闭门造成,算是理解了这段话那么对这本书的意思无疑根本不知道。
但是如果这名学徒工在学习之时能够看一遍看板,那么他能从鞋的构造进行学习,虽然并不一定能够掌握每个工序的技术,但是绝对对他的本工序学习有着巨大的帮助。
彭刚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深知看板的重要性,不由得向杨立民问道:“利民,你的意思是咱们厂也试试看板?”
“是啊!”杨立民点了点头。
事实拿出看板和彭刚商量他自然是有自己的想法的。
爱民厂之所以连续出现生产事故,除了技转科和下料车间这两个部门沟通协调出现了问题之外,主要的问题还是下料车间的工人对鞋样格板信息掌握不够,完全是犯了经验性的错误。
而有了工艺书,如果再加看板作为事物补充,那么现场生产无疑将要简单的多了。
当然,如果只是这些其实算是用不着看板只要技转科能够做好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其实也是可以杜绝的。
但是随着计划经济的红利消失,新生代市场经济的到来,源源不断的私人企业如春笋一般冒出,那么到了那个时候爱民厂还有什么生产力与其竞争?
既然已经成为了爱民厂的一员,杨立民觉得自己有义务让爱民厂成长起来,起码也要对得起朱红军对他的一翻知遇之恩。
当然,更多的是一展他前世想要实现却又未能实现的抱负!
因此,在他看来想要发展必须创新,在继续依靠轻工厅做传统老三样之外还必须自主开发新的鞋款,并且开拓自己的渠道,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的市场立住脚。
于是杨立民接着道:“我的想法是看看咱们能不能先试行一下看看效果,如案车间完全符合。如果可行,咱们推广到全厂,如果不行咱们也可以立即终止!毕竟这也是德国鞋业的东西,也不一定适合咱们国!”
“怎么会不适合?这可都是人家不知道多少年从千百次失败的经验总结出来的精华!”彭刚如同兔子看到了小白菜,两只眼睛除了杨立民在纸画出的看板构想哪里还看的见其他的东西?一边研究琢磨,一边不在意道:“鲁迅先生不曾经说过嘛,咱们要学会拿来主义,去其糟粕、留其精华。这看板我看是精华的精华,有了他咱们技转科的战斗力又增添了不少!”
杨立民看着已经无心吃饭已经扑入了工作的彭刚,心道,看来这个技术宅今天不把看板给弄清楚是不会吃饭了。
他暗暗有些后悔,早知道下午拿出看板也不会发生这事儿.....
告辞了彭刚,杨立民又轻车熟路的去了彭刚的家里,通知彭刚的爱人帮彭刚送饭后才准备去食堂吃饭。
只不过当他正想去食堂的时候才发现自己似乎忘了去后勤部领取劳保用品和饭票,人家食堂的工作人员可不认识他这个新来的副科长,没饭票想要吃饭没门!
“杨科长,吃饭呢?”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