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人们建设好了我们的基础工业体系,生活也逐渐变得富足的时候,那么其他的要求应运而生了。
有句话说的好,仓廪足而知礼仪。
以前的计划经济走到了尽头,土地也包产到户,国家也逐渐的走向了四个现代化,人们的需求从以前的温饱走向了精神层面。
这个精神层面分很多种,诸如音乐、电影、甚至衣食住行无所不包。
正如朱红军所说的那样,一双军用胶鞋的确经久耐用,可是对于一个小姑娘来说,这个经久耐用在她们的眼恐怕根本不漂亮。
毕竟爱美之心有之。
如果是以前买不起的时候她们可能还会将,可是当他们能够购买的时候....那么她们也许仅仅只是考虑一下购买了。
这是人们从贫穷到温饱再到富裕的一种进步,同时也是消费理念的一种进步。
朱红军看不懂,是因为他一直坚持的是以前的那一套思想,勤俭、节约!
这样的思想和理念并不是不好,甚至是我们国家的一种传统美德。
可是,他忘了,他现在的身份是一家有着两百多号工人,六百余工人家属的厂长!他的每一个决定除了代表他自己之外,更是代表着整个爱民厂。
这办企业如果事事讲良心、将道德、将常理,别人可能会觉得朱厂长这人有底线,有良知,是一位好干部。
然而企业的利润呢?工人们的福利呢?
这是个问题!
所以说,国营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死了一大片,其实原因真的很多。
在这个时候,门外响起了淅淅沥沥的脚步声,紧接着们被推开了。
首先进门的是李波,然后是马向前。
“小马啊,来坐!”朱红军抬手指了指杨立民的旁边,示意马向前也坐下说话。
马向前作为朱红军手底下的老人了,也不生分,当下便坐了下来,朝朱红军问道:“老厂长,你找我有什么是?”
他是个直来直去的人,没什么心眼,这也是朱红军最欣赏他的地方。
“哎呀,还是不是荣华厂那边的事情嘛!”朱红军叹了口气说道:“前先荣华厂的刘浩打了电话过来,说是想让彭刚和小杨一起过去一趟。他们那边的生产好像遇到了什么麻烦。这不,小杨我已经给你找来了,待会儿你再叫彭刚,让办公室那边再派一个司机过去。次咱们厂遇到了问题,他们帮我们,现在他们遇到了困难求到了我们门,我们也不好不去嘛!
本来劳动服务公司这边刚走正轨,我是不愿意让他过去的,只不过对方点了名,而且我觉得让小杨过去看看长长见识也是不错的。不过待会儿你去彭刚那儿的时候一定要让他把技转科的工作安排好才行!”
对马向前吩咐完,朱红军又看向了杨立民,说道:“荣华厂那边好像是在生产一款凉鞋,也不知道他们是从那儿弄来的订单,听刘浩说是大底什么地方出了问题。你和彭刚过去仔细研究研究,不管能不能解决最好是多学习一下这方面的制作经验。
刚才你的话让我这个老头子深有感触啊!咱们的老三样看来也是时候该变电而花样咯!”
朱红军的意义很明白,不管杨立民他们去荣华厂能不能帮忙解决问题,但是一定要去看看人家生产凉鞋的细节,为爱民厂以后的生产做好准备。
而且听朱红军的话,还有点儿想要转产的意思。
杨立民不由得有些惊讶,难不成自己刚才说的那几句话改变了老爷子的思路不成?才不到半小时功夫,竟然不想着生产老三样了?
第62章 飞机板错位
第63章 爆了
劳动服务公司这边忙的热火朝天,渐渐走入正轨的同时爱民厂这边却根本不信一群妇女和一帮子临时工能有多大的作为。
不过这些有着数十年技术经验的工人们虽然不看好他们的子女或者家属天天在劳动服务公司的发展,但是当有事请教他们的时候他们还是非常耐心的解答。
特别是包装车间的杨桂林,他的儿子杨能不止一次向他请教关于皮鞋打磨的问题。
对于皮鞋打磨,爱民厂其实还有有点儿技术的。
虽然他们生产的款式不怎么新潮,但是每年蜀省各地的供销社还是有不少订单的。
而打磨这块,作为包装车间的老打磨,杨桂林自然是很有发言权的。
其实以前的时候杨桂林也不是没有教过杨能,只不过当时杨能整日里嘻嘻哈哈,要么陪着狐朋狗友出去闹腾,要么是和人喝酒,根本学不进去。
可是现在才去了劳动服务公司还不到一个月,竟然请教起自己技术来,杨桂林不管杨能不能赚到工资,至少杨能变得踏实起来,他觉得这个小杨经理还是有几分本事的。
除了杨桂林这边,其实已经有不少的家庭遇到过这样的一幕。
那是那些工人的子女再也不闹腾了,每日一大早赶着班,等下班回来还拿着个小本子向大人们请教,整个爱民厂的小青年们与以往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他们在沾沾自喜自己子女懂事的时候还不知道,这一切的改变都源自杨立民的一个承诺。
虽然杨立民一直坚持低调,但是劳动服务公司毕竟是一个有着一百二十多人的小厂,算是再低调,当车间里第一批300双女鞋生产出来的时候还是没有瞒住爱民厂一众领导和工人们的眼睛。
而杨立民则是再一次很荣幸的被李波请到了厂长办公室。
办公室里,朱红军正笑眯眯的拿着一双鞋看来看去,不管是折边位还是针车的针距,又或者大底都一一仔细的查看。
杨立民朝朱红军打了个招呼。
对于朱红军这里为什么会有一双他们正在生产的女鞋,杨立民是早知道的。
因为在前几天包装车间那边已经汇报过朱红军拿了一双鞋的事情。
杨立民当时还以为朱红军是见者喜欢,准备给家里人弄一双,却没有想到朱红军居然会把鞋放在办公室。
这双鞋是杨立民两款设计的一款,当然也是现如今正在生产的一款。
毕竟半流水线虽然容易手,但是相对的也有劣势,那是更换生产的款式不太方便,没有全套作业那么灵活。
“来,小杨,你先坐!”
朱红军满脸都是笑意,他对这双鞋很满意,这样的鞋虽然在他的眼里还算不好,但是胜在款式好看,新颖,如果拿出去销售他觉得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而且他知道,这双鞋仅仅只是劳动服务公司生产第一批三百双鞋任意的一双,也代表了其他的299双鞋应该都有这样的品质。
这.....
显然不简单啊!
固然这里面生产的数量相对爱民厂的大货生产要小,可是别忘记了,劳动服务公司正式生产产品还不到半个月,竟然....竟然已经有了规模!
哪怕是只有区区三百双鞋,可也不得不重视了。
因为这三百双鞋如果按照正常售价每双八块钱来算,那么也有2400块!
半个月2400块,一个月是4800块,一年呢?更不要谈劳动服务公司那边生产流程理顺,工人们技术成熟以后的生产效率。
那该是多少?会不会直接超出爱民厂这边的产能?
想到这儿,朱红军的心底有种狂热,一种喜极而泣的感觉,这一波貌似赌对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