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朝的妙人们》
第7节

作者: 梵狮子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09-05-28 11:16:27

  赵普看火候差不多了,才说了一些冠冕堂皇的话,中心思想就是你们不要骚扰百姓,防止那些节度使再次作乱,稳定压倒一切!安定人心,就是长保你们的富贵!
  赵书记这一番话深入浅出,点出要害,随后,吩咐众将回去鼓动士兵,准备拥立劝进。另一方面和赵光义派快马入京,通知守城的石守信和王审琦等人,要他们做好应变准备。
  外围工作部署就绪,这幕戏的主角呢?

  赵点检这几天过得不错,并没有因为契丹犯边而增加自己的工作压力,他晚上多喝了一点酒,现在宿醉未醒,似乎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
  这真是一个奇妙的时代啊,有些人在梦里稀里糊涂就化作孤魂野鬼,有些人,则莫名其妙成了九五之尊。
  天刚蒙蒙亮,士兵们就聚集在赵匡胤营帐周围齐声高呼,声震原野,新科皇帝的弟弟和赵书记率领全副武装的士兵破门而入,将一件合体的黄袍“强行”披在赵匡胤身上。
  在陈桥驿薄雾笼罩的拂晓,被人强行推上权力巅峰,此时的赵匡胤,会是什么表情呢?诡异的淡淡微笑,虚假的过分惊恐,或者睡眼惺忪浑身酒气……,我们无从知道,反正结果只有一个,他必须无条件接受。
  太祖披着黄袍,被人扶上战马,众人喊叫着要回京城,先把位子稳定下来再说。
  赵匡胤又发表了一番讲话,大意还是要遵纪守法,听我的话,我就当皇上,否则我就不干了。然后又说,少帝和太后都是我们的老上级,那些公卿大臣,也都是老同事,不要欺凌他们。历来帝王登基进入京城,都要纵容手下烧杀抢掠,我是不会允许的。事成之后,肯定重重赏赐你们,否则,就是灭族之罪。
  众人一听赵匡胤同意当皇帝,同时拜服说,谨遵号令!
  这是相当完美的一次策划,兵不血刃夺得皇权,从前虚无缥缈的预言,刹那间结结实实地变成了事实。
日期:2009-06-04 22:37:16

  第二章 免死铁券失效了
  就像《百年孤独》开首第一句:很多年后……
  老宰相赵普回想起这一幕,肯定会发出会心的微笑,这是自己一生最为成功的作品。但是有一个小小的细节,他始终觉得遗憾,如鲠在喉,那天他应该这样……
  进入太祖营帐之前,他应该当着众人的面大声宣布,为了拥立太尉作皇帝,为了不像周太祖裂旗为衣那样尴尬寒酸,我们连夜让村口的王裁缝赶制了一件黄袍,尺寸合适,价钱公道……
  这样的话,就再也不会有人怀疑这件事是早有预谋的。一招不慎,露出了破绽,遗憾终生啊。
  赵匡胤自己并非没有注意到这个细节,但是赵书记拥戴之功劳实在巨大,这些细节也就抹平拉倒,但有些人就令太祖耿耿于怀,比如说翰林承旨陶谷。
  却说回到京城,石守信得到消息,打开城门迎接新帝,随后安排少帝“禅让”,执杖明火抢了人家的位子,还要人陪着表演“禅让礼”,礼教的虚伪在此可见一斑。

  禅让是个非常严肃庄重的场合,有成套的礼数,但大家都太兴奋了,忘记了一个说重要重要就重要,说不重要就一文不值的玩意——禅让诏书!总不能让幼帝对太祖进行口头禅让吧?
  就在众人面面相觑,总设计师赵普暗自懊悔自己失误时,陶谷洋洋得意从袖子里抽出诏书,显示了自己的远见卓识和高瞻远瞩。
  我们不止一次强调过,太祖是个实在人,他很讨厌这种自作聪明的做派,陶谷此举虽说为太祖解了围,但据记载“太祖由是薄其为人”,一是为他不忠后周,向新主争宠;二来肯定怪他泄露了此事早有安排。
  陶谷文章号称宋初第一,却一直是翰林学士承旨,这个职位的待遇一般,所以他想辞去,但太祖不允许,跟他说:“此职有何难做,依样画葫芦而矣,且做,且做!” 既不许罢官,也不进用。
  陶谷一生的尴尬,都是被小聪明害的。所以无奈题诗曰:官职有来须有做,才能用处不忧无。堪笑翰林陶学士,一生依样画葫芦。太祖看后更不高兴。
  再回头说进城之前,赵匡胤派潘美通知城里的几位老同志,高层人事变动,请大家做好心理准备。
日期:2009-06-04 22:38:18

  此时早朝尚未退下,范质得到消息惊惧交加,抓住王溥胳膊急切道,仓促出兵,导致兵变,这是我等的罪过。可能是因为太激动了,范质“爪入溥手几出血” 。
  韩通一看这几个知识分子,或惊慌失措,或面无表情,根本没有要反抗的意思,一言不发冲出宫门,去集合自己的部下。
  所谓危难识英雄,周世宗确实看准了韩通这个人的本性,可谓知人,但他不该将军权交给韩通,不可谓善用。
  韩通到侍卫司集合少数亲兵,集合起来能干什么?现在局势并不明朗,赵匡胤尚未出面,那就干脆去攻打他的办公室,殿前都检点公署。

  不料石守信料到会有此招,早就埋伏在左掖门,韩通他们一露面,铺天盖地的箭雨刷刷飞来,人少势微,加上情势突变,韩通手下的几个兄弟们顷刻四散逃窜。
  《挥麈后录》记载,韩通在指挥攻打都检点公署同时,听说赵匡胤临出发前,曾给家人嘱咐,让他们到佛寺躲避,于是派了一彪人马,企图活捉杜老太太。
  想不到这寺内主僧守能,虽是方外之人,政治立场却无比坚定,誓死保卫皇帝他娘的安全,组织弟子积极反抗,挫败了韩通手下,故太祖得天下之后,对该僧无比照顾。
  到守能八十岁死的时候,神秘地告诉弟子,我乃是泽州明马儿!明马儿何人?五代巨寇,社会不稳定因素,恐怖分子之流!这件事被记载下来,大约也是太祖“天命有归,人心所向”的证据了。
  如果此事属实,那么杜太后肯定就是这一刻,才得到儿子造反的消息的,这个女人在历史上露面本不多。留下的话语更是稀罕,但其彪悍程度令笔者(盖同为女子)无比汗颜。
  听闻儿子黄袍加身,杜太后点头笑道,我儿素有大志,今日来看,果然如此!其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尽管当时尚未尘埃落定,外面还是乱哄哄一片。

  杜老太的得意,就更加衬托了韩通的倒霉。
  他被石守信的伏兵打回原形,又搞不定杜老太,只好孤身跑回家里,大概是要通知家人逃命,正巧遇上了命中注定的克星——王彦升!我们很难猜测,为何赵匡胤要派王彦升来完成这个特殊的任务,难道就是看中了此人的嗜血残忍,好将韩通一党一网打尽?
  史书记载王彦升:性残忍多力,善击剑,号“王剑儿”。他看到刚刚跑回家,还没来得及关门的韩通,双眼迅速变得血红,疯狗一样扑上去,遇到活物通通砍杀。顷刻之间韩府血流成河,韩通夫妇和三个成年的儿子被活活砍死。
  用今天的观点来看,这个王彦升似乎心理有点扭曲变态,其嚣张跋扈远超一般正常人。同样是他,建国后作京城巡检,晚上巡逻竟然巡到了宰相王溥家里(难道是因为王溥第一个归顺赵匡胤,让人感觉好欺负?)。
日期:2009-06-04 22:39:17

  王溥当然知道这个大名鼎鼎的瘟神,急忙起身迎接。王彦升大大咧咧说,没事,巡逻累了,搞点小酒喝喝。
  王溥知道这厮的来意,磨蹭许久,方才不情愿地拿出白金千两,打发了他。心里却觉得十分委屈,这什么世道,都抢劫到宰相家来了,次日给太祖密奏一道,赵匡胤一看确实有点离谱,就打发王彦升到唐州作刺史去了。
  王彦升后来又到原州作防御使,每有西人(西夏人)触犯了汉法,也不施加刑法,反而大摆筵席,召集部属前来饮酒。席间把那个犯法的倒霉蛋叫上来,一手端酒杯,一手撕下此人耳朵,塞进嘴里咔嚓咔嚓下酒!如此吃了几次,治安状况明显好转。
  因为夺杀韩通,使得本来温文尔雅的禅让,出现了血丝,令太祖很不开心,所以下令对他“终身不授节铖”。
  解决了韩通唯一的反抗,赵匡胤身披黄袍,策马涌入京城,真正属于他的时代拉开序幕!
  在将士簇拥之下,赵匡胤登上明德门,命令众军解甲归营,自己则很低调地返回都点检公署,似乎从来没有黄袍加身这回事一样。
  赵普等人却没有闲着,一会工夫,范质等旧臣一个个前来觐见,这是好听的说法,事实上,他们背后跟着的是一大群心潮澎湃的军士。

  赵匡胤此时已经休息了一会,情绪也酝酿的差不多了。见到昨天的同事,今天的降臣,忽然之间泪如雨下,痛心疾首说,老板待我不薄,我今天被这些该死的大兵胁迫,真是惭愧,对不起苍天对不起大地……
  此时范质等人处于一个很尴尬的境地,老赵说自己没办法纯属扯淡,我们才真的是没办法啊。马上就投降似乎不妥,再坚持坚持,脑袋恐怕就要搬家。范质几人正表情木然胡思乱想时,背后哗啦一声,罗彦环拔出宝剑捍卫他们的胜利果实,喝道:“我辈无主,今日须得天子!”
  这才是秀才遇上兵,王溥打破沉默,第一个上前朝拜,施以臣子之礼,其次是范质,再后来……
  赵匡胤现在不哭了,抓紧时间去崇元殿,接受八岁小皇帝的禅让,禅让之后,一切就都顺利成章,大家也都不再尴尬,心里舒坦了。
  一个崭新的朝代——宋朝,就此登上历史舞台,这个名字来源于赵匡胤的最后一个职务,归德军宋州节度使。
  这一切得来似乎过于容易,赵匡胤这年34岁,距离他离家外出讨生活,不过十余年的光景,从流浪汉到开国皇帝,他浓墨重彩地写下了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传奇。
  心理学上说,人的性格是逐渐自我养成的,早年的经历直接影响着后来的行事风格,赵匡胤虽然不是一般人,但也不能例外。
  入主皇宫之后,他肯定细细总结过自己成功的原因,这个问题他老娘杜老太也问过,赵匡胤回答得很是敷衍,说都是因为祖宗积德,我才能有今天。很显然,这是哄老太太开心的说法。
  不料杜太后没那么好糊弄,一针见血指出,你得天下,都是因为别人的江山在孤儿寡母手里,所以你才捡了便宜。所以“国赖长君”,你以后要把位子传给弟弟光义,然后再传给你儿子,才能永葆平安。
  姑且不论老太太有没有说过此话,也不论对不对,自己得天下的原因,赵匡胤应该是比任何人都清楚,那里头的奥妙,只不过是两个字而已。
  就因为这两个字,赵匡胤后来大刀阔斧实施改革,不厌其烦制定了种种策略,才造成了宋代独特的治国风格,以及后世子孙的耻辱与遗憾。

  到底是哪两个字?兵权!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