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论中西全史——人类的『史记』,当代的『通鉴』》
第41节

作者: 史书一册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下军前队:突击。将拉战车的马匹全部蒙上虎皮,开战时向对方右军猛冲。
  一打起来,胜负立分。
  对方的陈、蔡右军被马假虎威的晋下军前队直接吓跑,申、息左军中计,结果被晋上军主力、中军主力、上军前队围歼。之后,成得臣见势不妙,率中军急速撤退,总算保住了楚军精锐。成得臣羞愧自杀。
  历史上任何一场强强碰撞,总是火星四溅。一场城濮之战,完全改变了天下格局。楚国独大的局面被彻底扭转,春秋四极南楚、北晋、东齐、西秦之势开始形成。

  城濮之战后,楚国仍然不振,齐国尚未复兴,秦、晋成为天下最强势的两个国家。他们之间,马上就要发生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故事。请看下集——秦晋恩仇。
  【51】 秦晋恩仇(上)
  秦国的发家过程,也是一段充满艰辛和奇迹的历史。
  论家谱,秦的祖先据说可以追溯到五帝中的颛顼,但直到周孝王时,嬴非子因为给王室养马有功,才正式被封在了渭水上游的秦川东岸(今甘肃天水县),秦人才有了一块自己的地盘。其实在那个时候,像秦这样的小破国,中国西部比比皆是,秦怎么看都不起眼。
  《左传》形容楚人在南部开荒时,有“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之语,秦人也好不了哪去。

  其实楚人、秦人跟阿卡德人、埃兰人、利比亚人、努比亚人一样,是文明中心四周艰难的拓荒族群中的脱颖而出者。
  他们与更外圈的游牧民族不太相同,他们一方面觊觎着自己身旁的花花世界,另一方面也贪婪地吮吸着文明世界的甜美乳汁。
  这些民族对文明的吸收程度,加上他们本身对文明世界反作用的方式,决定了一个文明最终所影响的地域大小。
  中国的春秋时期之所以重要,正因为在一场场兴国奋斗与争霸战争中,华夏文明圈初步形成。
  西周末年的犬戎之乱中,秦襄公扶助周平王东迁有功,被正式升格为诸侯之一。周平王把周的老巢丰邑、岐山一带全部封给秦国。
  要知道,那个时候这一片地区早已全部沦陷于犬戎之手,周平王根本没打算抢回来。这个分封,纯粹是做了个顺水人情。
  正是这个顺水人情,成就了秦国,改变了中国历史。

  秦人自此开始了与西戎各族艰苦卓绝的斗争,历时半个世纪,秦国终于成功立足,成了西部边陲数一数二的大国。或者说,叫大部落。因为秦国的政治经济等方面发展水平跟中原各国比起来还相去甚远。
  改变这一状况的人是春秋第五位霸主——秦穆公。而他完成这一文明蜕变的办法,是引进人才。准确地说,这个人才还不是引进的,而是晋献公白送的。这也就是著名的“五羖大夫”百里奚了。
  当初为了逃脱被陪嫁到秦国做奴隶的命运,百里奚毅然逃到楚国,结果被捉去养牛。
  在那个时代,即使你满腹经纶,想得到一点施展空间其实是非常困难的。我们说过,春秋时期主要是贵族政治,一介平民想进入统治集团简直难如登天。即便是管仲,进入齐国政坛恐怕也多少沾了鲍叔牙的光,人家鲍叔牙的爷爷好歹也是杞国国君呢。
  所以,百里奚虽然很有能耐,最后也只是好不容易在小小的虞国混口饭吃,结果一不小心就沦为了奴隶。

  像百里奚这样的人,其实还会有很多,如果历史按正常轨道发展,史书上不可能留下他的名字。年近七十的百里奚应该最终老死在楚国的牛棚马棚里。
  谁都知道,不管哪个世纪,最重要的是什么?是人才。可人才其实是很难被发现的。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不管在世界的哪个角落,但凡有远见的政权,都竭尽全力地挖掘人才。我们在今后不妨留心一下,他们究竟都用了哪些方法搜罗人才。
  百里奚的登台,纯属偶然。
  西边秦国新近继任的秦穆公是一个有理想的君主。可秦国实在太落后了,想挖点人才出来,颇有些石头里挖金子的味道。巧的是,一天,秦穆公翻看晋献公给的陪嫁物品清单的时候,发现少了个奴隶百里奚。他又听手下说此人有才,很兴奋。至少,人家是中原文明世界的人嘛,那个时候愿意跑到秦国去的中原人怕是不多。秦穆公就想重金去聘他,但听从了手下公孙枝的建议,为了不引起同样雄才大略的楚成王的注意,就以五张羊皮把百里奚赎了回来。

  在秦、楚这样天苍苍,野茫茫的地方,五张羊皮怕是便宜得要命。而且,五张羊皮买来了一个百里奚,百里奚又推荐了一个蹇叔,俩人成了秦穆公的股肱之臣。还不止这些,蹇叔带来了他的两个儿子西乞术、白乙丙,百里奚后来也认到了失散多年的儿子孟明视。由于百里奚和蹇叔已老,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成为东征西讨,成就穆公霸业的核心人物。

  五张羊皮,完全改变了秦国的历史。
  百里奚和蹇叔究竟采取哪些具体的政策兴秦,我们所知不多,我猜基本上是将文明社会优秀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普及到落后地区吧。总之,秦国经济快速发展,秦穆公开始把眼光投向中原了。
  正如前文所说,落后地区总是在觊觎着先进文明,但我们不要误以为他们想的就是侵略。在落后的时候,他们首先想的常常是学习和交流。
  秦穆公就是一个例子。
  由于跟晋国有“秦晋之好”,秦穆公首先打算与晋国开展睦邻友好关系。具体表现为:在晋国内乱中,扶助公子夷吾登位;夷吾答应以五座城作酬劳,过后又抵赖,秦穆公也不计较;之后晋国大旱,秦穆公又慷慨进行国际主义援助,而且这个援助的规模大的惊人,《史记》载:“以船漕车转,自雍相望至绛。”
  雍城是秦国国都,绛城是晋国国都,两个国都之间的车船连绵不绝,首尾相望,何等壮观!这一来说明秦国的经济发展当真不赖,二来也说明秦穆公向中原示好的决心。
  可秦穆公被彻底耍了。

  转过年来秦国大旱,全国大面积闹饥荒,便向正值丰年的晋国求救。
  无耻的一幕发生了,秦国的存粮已经全部支援给了晋国,现在人家没粮来求助,晋惠公姬夷吾竟然不给!这还罢了,晋国居然准备趁秦国遭灾,起兵攻打秦国。
  无耻是没有止境的。
  秦穆公终于看透了所谓先进文明的恶劣之处,他愤然起兵,先发制人,攻打晋国,得胜,俘虏晋惠公。
  秦穆公后来也没把他怎么样,放了回去,只拿走了晋惠公当初许下的五座城池,并将太子姬圉留在秦国做人质。

  要说秦穆公做人也真够厚道的,为了保持与晋国的睦邻友好关系,他还把自己的女儿怀嬴嫁给了姬圉。
  但结果是,公元前638年,姬圉听说老爹晋惠公病危,为了防止其他兄弟夺位,把老婆一扔,私自奔回晋国去了。
  姬夷吾、姬圉父子彻底惹怒了秦穆公,于是就有了前文讲过的一幕。
  秦穆公将流亡在楚国的姬重耳招去,将女儿怀嬴再嫁给重耳,出兵助他夺位。
  读到这里,我们或许会想,秦穆公这个人实在太死心眼了吧,为什么要不停地救助晋国?
  显然,这是有着他的政治目的的。

  与晋国的关系,一直是秦穆公中原战略的一部分。秦忽然崛起于西方,雄心勃勃,但毕竟戎狄环绕,势单力孤,于是就想与晋国结成战略伙伴关系。在双方都远远没有实力吞掉对方的情况下,这种盟友关系,在错综复杂、群雄并起的春秋局势中,无论对秦国还是晋国都是有利的。
  晋献公一代雄主,自然看到了这一点,因此把女儿嫁给了秦穆公。可姬夷吾和姬圉的智商跟大多数诸侯国君也就差不多,于是与秦国交恶。
  局面在晋文公这里改观。
  晋文公一即位,便派兵协助秦穆公攻占了楚国的商密(今河南淅川县)。秦晋之间似乎又要恢复友好。
  公元前632年,城濮得胜的晋文公在践土(今河南原阳县)大会诸侯,齐、鲁、宋、郑、卫、陈、蔡、莒等中原国家一个不少的来了,周襄王也派了代表,这就是著名的践土之盟。

  可这里唯独少了城濮之战中晋国的盟友,秦国。
  秦穆公连年致力于秦晋之好,为什么会缺席如此重要的会盟呢?请看下集——秦晋恩仇(下)。
  【52】 秦晋恩仇(下)
  原因很简单,城濮之战改变了一切。
  秦穆公希望与一个强大的晋国结盟,但不希望一个过于强大的晋国堵在自己东进中原的出口之处。

  城濮之战,晋文公一战确立晋国霸业,中原诸侯竞相归附,秦穆公就不舒服了。
  但晋文公却比秦穆公更加清楚秦晋结盟的战略价值,因此在第二年再度邀请秦国参加翟泉盟会,并邀请秦国一起攻打郑国。
  秦穆公拗不过晋文公的好意,也就答应了。
  郑国存亡关头冒出了一个烛之武,跑去对秦穆公说,郑国离晋国近,离秦国远,郑国被灭了,胜利果实显然都会被晋国占了去,秦国在这儿起什么哄呢?
  这话实在说得太有道理,秦穆公越想越觉得不对劲,决定撤军,还派杞子等三人协助守郑。

  这就是一段被选入《古文观止》的名篇:“烛之武退秦师”。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