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总是这样开始的》
第34节

作者: 熊孩子
收藏本书TXT下载
  姜德看着这个在后世足以办一个小学的地方,却也真的觉得这五百二十足贯不算多,五百二十足贯以黄金价格计算大概就是后世的五六十万,如果按大米价格计算大概是后世的二三十万,当然,真正的购买力也不能这样算,但这样的价格能在县城的中心街道附近买下这样大的地方,真的是值了!
  姜德满意的点点头说道“好哇,不过这毕竟是住宅,和酒楼的很多布局还是不一样的,我看要大改一下才行啊。”
  说着姜德回头对王明说道“我们做的是油的生意,但现在大部分酒店馆子都会有自己的油料来源,我们一下杀不进去,所以现在最重要的是就是先打开我们的品牌和口碑。”
  王明点头赞同的说道“的确如此,但该如何做呢?”

  姜德继续说道“商家其实都是趋利的,只是我们的大豆油是新出现的油,他们不会那么敢于尝试,所以要我们教他们这油的好处,这也是为什么我要开酒楼的原因,但这酒楼看起来要点时间才做的起来,那么我们就先把我们的豆油名声打出去吧。张主簿,不知道衙门里的衙役兄弟们是否愿意帮个忙?”
  王明好奇的问道“说说看,如果可以,我自然会帮你们去说。”
  姜德笑道“其实也是简单,不过是帮我们宣传几句,然后派些弟兄到我们这里看看场子,以防一些人的破坏,当然,我们不会白白累了弟兄们,每个帮忙的弟兄我们给五斤豆油!”
  “姜小郎君讲究啊!”张问行竖起大拇指说道,这五斤豆油可不少了,最少也值得五六百文啊,要知道这些衙役本来就没有什么俸禄,现在只是喊几句话,看看场子,便有这样的收入,恐怕到时候那些人会抢着来。
  姜德挥挥手说道“当然,做为最为劳累的张主簿,自然是另有重谢了。”
  张问行笑了笑,他可不是那些清流,他忙前忙后一来是因为周同的面子,二来也是知道这里面有利可图。
  “姜小郎君,你还没说到底要宣传什么呢!”张问行说道。
  姜德笑了笑说道“就说我们这里可以用大豆换油,十斤大豆换一斤豆油,一百斤大豆换十一斤豆油,两百斤大豆换二十三斤豆油!”
  张问行是主簿,算学也是学的不错的,他心中估算了一下说道“王保正,小郎君的意思是你的意思吗?这样一来,我怕你们会亏啊。”
  王明一听,连忙笑道“不会,不会,安心就是。”
  张问行摇摇头说道“现在的行价一斤大豆不过七文,这十斤不过七十文,可一斤油呢?你这可是素油,最次也要七八十文,何况你还大豆越多,换的越多,虽然要打响名头,可这样烧钱却不是个办法啊。”
  王明心中那个得意啊,亏?这是要赚死的节奏好吗?一百斤大豆就是十七斤左右的豆油,这一下就白赚了六斤豆油,这利润可一点都不低了,就算加上过往税收,也是不少,毕竟,宋代是个商业税低的时代。

  姜德继续说道“另外,让高大娘来这里支一个摊子,在教几个聪慧的厨娘,现场做炸鱼、炸肉饼、炸春卷等物,这些东西本来就没有什么机密可言,现场做,当场卖,让他们知道用我们的豆油的菜有多好吃!”
  张问行好奇的问道“这炸是怎么做法?”
  姜德说道“其实就是油烧热了之后,把东西放进去,只不过麻油等物根本不适合做这样的菜,等到时候必定请张主簿吃个痛快。”
  张问行哈哈的笑道“那就说定了,我的嘴巴也是很挑食的。”
  ——

  古代的生活是很平静的,东家的狗生了小狗都可以当做新闻说上一天,更别说其他的趣事了。
  “李大娘,你们家有豆子吗?”一个村妇神神秘秘的拉着一个正在晾晒衣服的村妇说道。
  “有哇,怎么?你们刘家要吃豆腐?”那李大娘笑着说道“我家里还有不少,先借给你些,日后再还就是。”
  “不是豆腐的是,我家那口子不是在衙门当差嘛,我听他说,城里马上就要新开一家叫做...叫做..叫做什么家的油坊,可以用豆子换油呢!”那村妇想了半天也没想出那个油坊叫什么。
  “换油?什么油?怎么换?”李大娘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做为管家婆的她对一切柴米油盐价格都极为敏感,西村的猪肉价低,南村的鸡蛋价高,这一切他都了如指掌。毕竟,家里就这点家当,要不是省着过,天知道什么时候就吃不上热饭了。
  “十斤豆子换一斤油,一百斤豆子换十一斤油,我是觉得便宜的,这十斤豆子也不过是七十文钱,这一斤油可不止七十文啊!”刘大娘算着精明的小账本道“我们家里还有百八十斤的豆子,我准备全部换成油,这么多的油,够我们家吃一年的了!”
  李大娘却摇摇头说道“不要着急,这便宜必有原因,我看说不定是猪油呢!就算是素油,也不一定是好油,我看我们去要去,但不要第一个换,先看看别人换的油再说!”

  刘大娘连忙点头,嘻嘻的说道“我就知道你最为精明,你们家那口子当年娶你的时候,我们都说他福气好!”
  李大娘呵呵的说道“其实嘛,只要去那些大户人家中做过几年,都会精明一些的,所以我家女儿一长大,我便劝她先去那些大户人家中当个丫环,这一回来又体面又有本事,可不比在地里刨食懂得多嘛。”
  老百姓有老百姓的算盘,商人也有商人的计较。
  明昼油坊,是整个河北最大的几个油坊之一,在内黄也有分店,此时的店中,已经来了好几个油粮店的老板。所有人都是一脸的严肃,其中明显以明昼油坊的老板和另外一个笑嘻嘻的老板为主。
  “韩掌柜的,你说这马上就要开门的宜家油坊到底是什么来路?这七十文的油,到底是什么油?他们是亏本赚吆喝呢?还是真的有这样便宜的油卖?”一个掌柜的忍不住,开口对坐在中间的明昼油坊韩掌柜的问道。
  韩掌柜看向了旁边一人问道“这个我可就不好说了,黄掌柜,你们黄家的油粮店可是在这内黄开了百年了,这里的人人事事你是最清楚不过的了,我相信,您一定是知道一些的吧?”

  被称为黄掌柜的便是哪个笑嘻嘻的掌柜的,一看就是一个和气生财的主,而韩掌柜看上去与其说是一个掌柜的,倒是更像是一个书生。
  黄掌柜的笑嘻嘻的说道“这事我倒是真的打听了一下,这宜家油坊的老板是那三家村的王保正,最近到处宣传的那些衙役,其实也是听那张主簿的吩咐,这王保正你们应该都知道吧,当年他们三兄弟到我们这里落户,动静可不小啊。”
  “张主簿?莫非是那张问行?的确听说他和那王保正有些交情。”一个掌柜担忧的说道“难不成是那张主簿想做这粮油买卖?这倒是有点难办了,恐怕还不得不给他点面儿。”
  主簿,如果在隋唐之前,那可是极为重要的工作,因为是长官的亲吏,又掌握文书,甚至有三十年看儒书,不如一诣习主簿的说法,例如陈琳、吕布、杨修、司马懿、凌敬都当过主簿,宋代后,三省六部等中央部门不设主簿,使得主簿的含金量下降,现在只有地方政府还有,但宋代又和其他时期不一样的是,宋代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县丞,直到王安石变法后才开始放开设立,但也因为这个,县丞不断因为新法和旧法的兴废而兴废,这使得在地方事务上县丞虽然职位名义高于主簿,而权力和威望都大大不如主簿,主簿实际就是县城中的二把手。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