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蟒原:普通农家几十年间情感纠葛,尽现关中浓郁风土人情》
第47节

作者: 关中马
收藏本书TXT下载
  木儿眼馋地看着母亲热羊奶。母亲先给锅里倒入一碗奶,热好,盛出来晾着。再把其余奶水倒入锅里,加上几瓢凉水烧开。然后,从抽屉里取出一个小瓶,小心谨慎地放入几粒快糖①。然后每个孩子一人一碗,母亲则和婆一人一碗白开水。这时,全家人围坐在小饭桌前,开始吃早饭。
  春节后,父亲就被队上派去张家山修水库和泾惠渠,已走了半个多月,没有音信。爷爷去了原上沟口村,那里死了人,爷爷背着褡裢,带着他的自乐班,给人家顾事去了。家里还有母亲、婆和五个孩子。此时,婆抱着最小的三个多月大的齐儿,接过母亲递来的奶瓶,小心地把奶嘴塞进齐儿的小嘴。齐儿立刻和小羊一样,贪婪地吮吸起来。
  木儿知道,只有这瓶奶才是浓浓的香甜的原汁原味的纯羊奶!其余碗里,水掺多了,清清的亮亮的早已没了羊奶的本来颜色,只是喝起来有点甜,虽比白开水好喝许多,却全然没了羊奶的味道。

  桌子上还放着一箩蒸红苕,一箩用油渣和麦麸做成的馍馍。这油渣,不是炼过猪油后取出的油渣,而是棉花籽榨过油后的残渣。这种油渣再加麦麸,之前全是队上饲养室用来喂马喂牛的饲料。用这种油渣蒸出的馍馍,口感粗糙干涩,其难以下咽的程度可想而知。还有,这种油渣馍馍稍微多吃一点,马上便秘。如果不及时来一撮番泻叶泡水来喝,丨肛丨门肯定会拉出问题。村里吴毛旦血气方刚,力大无比,就因为吃多了油渣馍馍拉不下,一用劲儿,把大肠头头拉了出来,满尻子流血,被媳妇用架子车拉着进了县城医院。

  这么难吃,吃了又有如此副作用的东西,人们为何又要吃呢?木儿知道这是大人们没了办法!不吃要饿肚子!
  日期:2019-05-26 16:28:50
  青黄不接,人们遭了年馑,队上只好根据上级指示精神,把马牛饲料分给大家充饥,这就更加可怜槽上拴着的马牛骡子这些牲口。没了饲料,整天就吃着秸秆喝凉水,牲口直饿得与村里人并无两样,都是皮包骨头,眼珠子发黄,走起路来摇摇晃晃,风都可以吹倒。只有见了饲养员福儿送来麦秸凉水,它们才有气无力地站起来,无可奈何吃喝一点以保命。其余时间,这些牲口均倒卧在圈里,一动不动。福儿曾经凄惨地说道:好在还没到春耕,不用干活,吊住命就行。现在顾住人命要紧啊!

  金儿将油渣馍馍取出一个,掰成小块泡进碗里,很快吃完,又拿上一个红苕,装在母亲精心给他缝制的书包里,跟着早在一边等待的厚厚、冬月上学去了。木儿、泥儿则艰难地啃着油渣馍馍,小口珍惜地喝着掺水的羊奶。只有如雨坐在板凳上,两只小手托着腮下巴,小嘴噘着,不吃不喝,两眼直直地盯着婆手中的奶瓶。
  如雨是父母亲唯一的女儿,平时活泼娇气,然而此时已饿得没了撒娇的力气。母亲说:“雨儿,咋不吃呢?”如雨小声说:“我也要喝奶瓶。”母亲哄着她说:“我娃先吃一点,你爷回来带的好吃的,就给你一人吃。”“不么!我就要喝奶瓶!”如雨小嘴一噘,哭了起来。

  母亲见如雨不听话,开始数落起来:“你这娃呀,咋就一点不懂事呢?眼看快三岁的人了,还要抢弟弟奶瓶!弟弟小,最可怜,生下来就没吃过妈一口奶!现在只有几个月大,除了几口羊奶可以留他小命,其他啥东西,他还不会吃,这羊奶,可是你弟弟的救命奶呀!如今妈怕你们几个大孩子光吃油渣馍馍没营养,给你们分一点羊奶来喝,虽说加了点水,却也放了快糖。可你还要喝齐儿的奶瓶,你说你像话不像话?”可不管母亲说来说去,如雨依旧噘着小嘴,泪眼还是盯着婆手中的奶瓶。

  木儿说:“如雨嫌油渣馍馍吃多了拉不下屎。”
  母亲说:“拉不下屎咋不喝药茶呢?”
  “如雨嫌苦。”

  “嫌苦咋不吭声呢?”
  说着,母亲从一个陶盆里,舀出一小碗番泻叶泡成的药茶,取出小瓶,又小心地拿出两粒快糖,放入碗里搅拌后放在如雨面前。如雨喝过有了甜味的药茶,这才拿着馍馍,慢慢吃起来。母亲递给她一个红苕说:“这个红苕又干又甜又面,我娃吃。”如雨说:“我吃油渣馍馍。”木儿知道,上顿下顿吃红苕,已经吃了大半年,吃得肚子里又酸又疼,早都吃腻了,还不如吃这马牛饲料做成的馍馍,毕竟还沾点粮食的边。

  母亲又对木儿说:“你哥上学了。下来你最大,要有个当哥的样儿,管好弟弟妹妹。吃完饭带上弟弟妹妹一起去挖野菜,晌午妈收工回来,咱们吃野菜糊糊。”母亲和婆一人吃一块馍馍、一块红苕,喝一碗开水。上工铃响了,母亲又急忙提着草笼、拿着面盆上工去了。
  母亲走后,木儿真像大哥哥一样,安排泥儿、如雨一人一把小铲,自己提着草镰,胳膊上挎着草笼,来到屋子后边的麦田里,开始挖野菜。

  日期:2019-05-26 16:29:54
  麦田里已经有了好多小孩,包括与木儿年龄相仿、关系要好的初社和海海。由于干旱的缘故,小麦已过返青季节,仍旧黄黄的,干干的。可这野菜野草,倒比小麦更具生命力,沾着黄土地地气,趁着春天早晨的潮气,无拘无束疯长起来。再者,为了来年干旱时也有水浇地,男劳力都上了泾惠渠水利工地,妇女们则是按照上级指示,被队上组织起来生产苞谷壳“蛋白水”,全体人民公社社员已无暇顾及田地除草,这些野草野菜,倒为这些腹中饥饿的人们提供了可食之物。

  虽然泥儿带着妹妹如雨一直在地顶头挖窑窑玩,没帮上一点忙,可眼明手快的木儿很快挖满了一草笼野菜。于是,木儿就喊小伙伴初社、海海过来一块儿玩耍。初社、海海草笼也已装满,木儿一叫,很快来了。海海还带来一个大一点的小女孩,很瘦,脸蛋黄黄的,海海说是她表姐,名字叫梅梅。
  此时,梅梅已和初社混得很熟,初社就教梅梅玩“狼吃娃”,木儿和海海玩“积方”。木儿在地头平地上划出横七竖七交错着的四十九个方格,和海海一人用土蛋、一人用草叶杀将起来。
  木儿、海海边玩边聊。木儿问道:“梅梅是你阿哒的表姐,我咋没见过?”海海回答:“我也没见过,是我姑家的孩子,听我大我妈说,我姑夫和他两个儿子得病死了,我姑带着梅梅一路要饭,才到我家里。其实,我听他们悄悄说,姑夫是饿死的,表哥是被人打死的。”

  原来,在解放前的1942年,河南发生百年不遇之大旱,千百万灾民离乡背井,外出逃荒。当时民国政府以抗日名义,认为“国家贫弱,无力救济灾民。只有甩掉包袱,任其自生自灭,才能顾全大局”,因而根本不管灾民死活。也就是这一年,祖辈居住在河南的梅梅爷爷,挑着一副担子,一边筐里装着梅梅姑姑,一边筐里装着锅碗瓢盆全部家当,带着梅梅婆、梅梅父亲,一路逃荒来到陕西。
  梅梅爷爷有一手烧制瓦罐的好手艺。于是,他在神蟒原下一处岩塄子挖了一孔窑洞,全家人将就着住了下来。勤劳多艺的梅梅爷爷又盘起烧制瓦罐的土炉,做起瓦罐生意来。这种瓦罐盛水不腐,装粮不霉,很受方圆百里庄稼人欢迎。梅梅爷爷的生意很快就红火起来。一时间,到处传扬着“河南担,烧瓦罐”的奇闻轶事。后来,有人误解把河南人喊作“河南担”是对河南人的轻蔑,其实不然——神蟒原一带人都知道,这正是在赞扬着像梅梅爷爷一样的河南人,担着担子,挑着全部家当,逃荒来到关中平原,又不惧艰难困苦,靠着烧制瓦罐手艺,发家致富的故事。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