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谎言知多少——大唐真相》
第9节作者:
宗承灏 第一是告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和李渊的小老婆通奸。李渊是男人啊,是男人,谁能忍受别人给自己戴绿帽子呢?何况自己还是皇帝,皇帝的女人除了皇帝,谁敢睡啊?即使是自己的儿子也不行。前朝隋文帝杨坚在病床上快不行了,听说自己儿子杨广调戏自己的小老婆,还要立即把他给废掉,只可惜没废成反而被自己的儿子给杀掉了。前车之鉴,殷见不远啊。难道自己也要步杨坚的后程吗?而且二儿子李世民这状告的似乎挺可信的,自己宠爱的妃子不是经常在自己面前说大儿子的好话而诋毁二儿子吗,他们之间是不是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啊?不过我觉得通奸一说不可信。因为这种行为收益太小,而成本太高,任何一个理智的人都不会做的,何况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以及李渊后宫的妃子们也都不是蠢人。从李建成和李元吉方面来说,第一,他们并不缺女人,以他们的身份,找到比宫中妃子更漂亮的女人也都是很容易的事,没有必要再找李渊的小老婆来满足自己的性欲;第二,即使他们要巴结自己的后妈让她们为自己在老子面前说好话,也没有必要使用这样的性贿赂手段,只要在宫外把她们的亲属照顾好,她们就一定很感谢的;第三,这种行为很难做到万无一失的保密,不要说自己的对手李世民在宫中会布置耳目,就是宫中争风吃醋的妃子们也会相互把状告到老子李渊那里去的;第四,这种事一旦被发现,太子之位一定保不住。所以从太子集团这边来说,不会傻到用自己的太子之位去做这种必然被人发现的丑事。从妃子们来说,仅仅为了满足自己的性欲就冒着被发现杀头甚至满门抄斩的危险去做这种事也不太可能。
第二是告李建成和李元吉一心一意要致自己于死地。作为父亲,李渊当然不希望自己的儿子骨肉相残了,虽然他们之间有矛盾,可是自己不是一直在调和着吗?希望他们能够和平相处。二儿子李世民虽然不断在笼络人心,但毕竟没有做出要致大儿子和四儿子于死地的事啊,可是小四子李元吉最近老是说老二要谋反,劝自己杀他,这个儿子也太狠心了吧!还有前段时间赛马的事件,看来自己真的是误会了二儿子了。李世民这样告,不由让李渊联想翩翩。这个状告的十分可信,也让李渊对李建成和李元吉产生反感。
第三是告李建成和李元吉要为王世充和窦建德报仇。虽然这种说法不太可信,李建成和李元吉和他们根本谈不上什么交情,何来为其报仇之说?但李世民这样告,却很明显触到李渊的痛处。王世充和窦建德虽然是李世民所擒获的,但两人却是李渊所杀的。窦建德是被李渊下令斩杀的。王世充虽然因为投降时李世民答应不杀,李渊将其释放迁徙到四川,可是在路上却被仇人定州刺史独孤修所杀。独孤修之所以敢杀王世充,肯定有李渊暗中的指示,如果没有,他是绝对不敢杀一个皇帝答应要放的人。事实上,事后李渊根本就没有追究他的责任。
李世民的秘密报告内容还是被李渊的小老婆张婕妤探听到了。这么秘密的事也能被探听到,可见皇宫里对两大集团来说的确没有什么秘密可言。张婕妤立即派人飞奔告诉李建成。李建成召唤李元吉商量。李元吉认为:应该动员控制的军队备战,一面声称有病不要入朝,观察形势变化。李建成认为:护卫军队已经出动,戒备森严,应当一同入朝,看看到底怎么回事。于是二人一同入朝,直向玄武门走去。李元吉的建议的确要比李建成的高明一点,但也无法成功,因为不控制皇宫和皇帝,不消灭秦王集团,所谓的控制军队是空话,太子集团在军队中的影响和李世民集团是无法比的,两年前的杨文干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杨文干是李建成的一个卫士,李建成命他暗中招募勇士,送到长安。武德七年,杨文干起事,结果李世民率领军队一到,杨文干的部队就崩溃了,自己也被部下斩首邀功去了。
李建成、李元吉二人走到临湖殿,发觉情况不对,立即掉转马头,向太子宫奔去。李世民拍马追上,高喊大哥。李元吉举弓射击李世民,因过度紧张,三次都无法拉满弓。李世民瞄准李建成,一箭射死。尉迟敬德率骑兵七十余人赶到,左右射击李元吉,李元吉从马上栽下。李世民的坐骑受惊,失去控制,向树林狂奔,被树枝挂住,李世民摔倒在地,无法爬起,而李元吉突然出现,夺下李世民手中的弓,准备将他勒死。尉迟敬德飞马赶到,厉声大喝住手,李元吉徒步逃命,尉迟敬德追到,射死李元吉。太子集团两个主要首领在玄武门前全部被杀。
太子手下大将冯立听说太子李建成被杀的消息后,叹息着说:“他生前我们接受他的恩惠,他死之后,怎么可以逃避他的灾难呢!”真是一个重情义的汗子啊,只是可惜没有跟到好的主子。于是,和太子宫大将薛万彻、谢叔方等率东宫和齐王府的精锐部队二千人,直向玄武门。李世民手下的大将张公谨力大无穷,独自闭城据守,谢叔方的军队不得进入。这时,玄武们守将敬军弘率宫中禁军,挺身迎战,和内府中郎将吕世蘅一同战死。
玄武门守军和秦王军同太子军薛万彻等鏖战很久,分不出胜负,直到尉迟敬德提着李建成、李元吉的人头赶到,让大家查看,太子军才一哄而散,薛万彻等各自逃跑。
这时,皇帝李渊在皇宫的人工湖的船上,和手下的宰相们正等着几个儿子到来对质。李世民派尉迟敬德进宫护驾,尉迟敬德头戴铁盔,身穿铠甲,手拿长矛,一直走到李渊面前。李渊大惊,问:“今天谁作乱?你来这里干什么?” 尉迟敬德回答:“太子和齐王作乱,秦王出动军队,把二人诛杀了,恐惊动陛下,特命我来护驾。” 李渊说:“想不到今天会发生这样的事情,该怎么办呢?”宰相萧吕和陈叔达都劝李渊立李世民为太子,将国家大权交给他。在这种情况下,李渊不得不同意。
李世民派尉迟敬德进宫,名为护驾,实为逼宫。李世民既杀李建成和李元吉,自然不可能让李渊继续掌握朝政大权。对骨肉相残的行为,李渊肯定是十分反对的,如果李世民不逼李渊交出权力,自己也不会获得安全的。而尉迟敬德能够全副武装来到皇帝李渊面前,说明皇宫中已被李世民所控制,皇宫中的禁军已接受李世民的指挥,在这样的情况下,李渊的命令如果得不到李世民的同意是出不了皇宫的,如果李渊不同意交出权力,自身的安危也很难得到保证的。
政变三日后,李渊立李世民为太子,二个月后,将帝位传给李世民。李世民通过这场政变,最终夺得了皇帝的宝座。
三、砸碎纳谏惜臣的牌坊
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四日,李世民玄武门之变中杀掉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后又诛杀其子侄十余人,夺得皇位继承权。同年八月,李渊被迫让位于李世民。李世民一方面令人修纂国史,让国人认识自己继承大统的合法性;另一方面,为减轻自己杀兄逼父的心理压力,并迅速缓和他即位之初的复杂形势,对原太子东宫集团中的人物,大多予以起用。特别是魏征,比其在原东宫府更受重用。那么,李世民对魏征及原东宫附属为什么不像对其兄弟子侄那样赶尽杀绝,是否像一些史家所言是李世民知人善任、重用人才?事实上情况并非如此简单,而是与贞观初期的政治矛盾、经济形势、民族关系密切相关。
唐初政局的动荡,也使得南北朝以来本就尖锐的民族矛盾更为突出。东北地区,高丽虎视辽东。西北地区,突厥、吐谷浑不断寇边,内犯势头尤以突厥为烈。但李世民深知,之所以暂时不能与突厥发生正面冲突,就是因他“即位日浅,国家未安,百姓未富”,不具备和突厥大规模作战的条件。在此情况下,李世民要想解决这些问题,一定要先稳定山东,因为山东不仅是解决西北问题的关键而且对关中也有影响。要想稳定山东,就一定要控制山东的士族势力。而最能牵制山东士族势力的就是山东豪杰了。山东豪杰就是隋末山东农民起义军的大小领袖,这些人在降唐之后大都转化为庶族地主,他们和山东士族在政治、经济利益上有根本冲突。如果充分利用他们,使之和山东士族互为牵制,就能取得山东的暂时稳定。而魏征又是最能代表山东庶族集团即所谓山东豪杰利益的人物之一。魏征不仅参加了瓦岗起义,而且又是原东宫集团的主要谋臣之一,这种特殊的经历不仅使其成为山东豪杰的联络人,而且也成为东宫集团的代言人。如果李世民杀掉魏征,就会导致这两大势力的不安和反对,从而失去山东豪杰的支持而无法处理好山东问题。所以唐太宗认为他们是“各为其主,是可以原谅的,赦免了他们的死罪,并可使他们感恩”。
补充:这是最开始的一章,忘记发了,补上,望见谅。
(引子)隋炀帝“飞蛾扑火”的强国梦
唐朝连同隋朝被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是相继秦汉于之后的中国第二帝国时期。《资治通鉴》说:“是时天下凡有郡一百九十,县一千二百五十五,户八百九十万有奇。东西九千三百里,南北一万四千八百一十五里。隋氏之盛,极于此矣。”说唐绕不开隋朝,说隋朝绕不开它的亡国之君隋炀帝。炀,是历代帝王中最恶的谥号,陈亡之后,杨广轻蔑地将这个称号谥予陈后主,不料十多年后,大唐君臣将其还予杨广,隋炀帝杨广,死后止有恶谥,没有庙号。千百年来人们对隋炀帝的印象,是《隋炀帝艳史》里那个残暴、荒淫、昏愦的恶君典型。对待隋炀帝,我们应当辨证地看待,他虽属亡国之君,却也是有为之主,他确有种种恶政,但大隋在炀帝的统治下达到极盛。
但千余年来,在人们的印象中,炀帝在位十四年,除了这些残暴和荒淫的劣迹,后人对他没有过多的评价。隋末农民起义四方响应,隋军无力抵抗,最后杨广在亲信近臣发起的宫变中被迫自杀,更证明他昏愦无能,守不住父亲留给他的大好江山。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