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谎言知多少——大唐真相》
第20节作者:
宗承灏 很快,朝野半岛三国再起风云。百济与高丽联合,夺取新罗的四十多座城,还刻意阻绝新罗通唐的道路,新罗派人向唐朝求援。李世民派司农丞相里玄奖带信到高丽,让高丽停止进攻新罗,不然唐朝将出兵讨伐。贞观十八年(644年)正月,相里玄奖到达平壤,将信交给高丽,掌权的泉盖苏文不肯从命。李世民得到回报后大怒,决意亲自率军讨伐高丽。褚遂良等重臣极力谏止,认为征高丽不可行。然而,李世民有心讨伐高丽已久,加上沙场征战出身,自马上打得天下,对戎马生涯有着非同一般的感情,当年他未能亲自参与铲平东突厥的战斗,已经是深以为憾,如今,他即将到知天命的年纪,无论如何不会错过他人生中可能的最后一战,因此当然听不进去褚遂良等人的意见,开始紧锣密鼓地调兵遣将,预备亲征高丽。高丽恐慌之下,曾派使者入贡。然而李世民一意孤行,没有接受,还将使者拘留。
贞观十九年(645年)正月,李世民率大军由洛阳北上定州,太子李治留在定州镇守,李世民率军继续北上。唐对高丽之战就此拉开帷幕。
四月,唐朝大将张亮率领海军从东莱渡海而东,袭击高丽占据的卑沙城。程名振带兵趁机行军至城下,王文度率先攻上城墙。
五月,唐军攻克卑沙城,俘获男女八千多人。此时,唐朝另一名将李世勣率领大军进至辽东城下,高丽派四万兵马援救辽东。江夏王李道宗、唐将马文举奋勇冲杀,歼敌千余名。李世民带数百名骑兵赶到辽东,慰问奖赏将士,亲自指挥唐军攻城。皇帝亲临前线,唐军士气大振,一举攻克辽东城,俘获男女四万人,歼敌一万多名。李世民即以辽东城为辽州。
六月,李世勣攻白岩城,右卫大将军李思摩中箭受伤,李世民亲自为他吸去脓血,将士深受感动。乌骨城派出一万多人声援高丽白岩城守将,唐朝大将契苾何力率八百名骑兵迎战,腰部被敌将高突勃击伤。唐将薛万备不顾兄长薛万钧、薛万彻昔日与契苾何力有隙,单枪匹马突入敌阵,救出了契苾何力。契苾何力情绪更加激动,包扎上伤口又去拼杀,所向披靡,跟从的骑兵们奋勇出击,于是大败高丽兵。高突勃后来被俘虏,李世民将他交给契苾何力处置,契苾何力认为两军交战、各为其主,将高突勃放走。最终,在唐军的压力下,白岩城守将孙代音被迫献城投降。李世民以白岩城为岩州,以孙代音为刺史。
同月,唐军进围安市城。高丽派高延寿、高惠真统兵十五万救援安市。李世民设计将高丽援军诱至安市城东南八里处,指挥唐军依山布阵出击。薛仁贵当时还只是个普通的军士,他穿奇装异服,手持方天画戟,腰挂两张弓,大声呼叫,单骑冲入敌阵,所向无敌。李世民一眼望见,大为倾倒,当即拜薛仁贵为游击将军。薛仁贵从此扬名。
此战中,高丽军队大败,唐军歼敌二万余名,高延寿、高惠真率所部三万六千多人降唐。高丽举国震惊,后黄城、银城等地军民皆弃城而逃,数百里内断绝人烟。
然而,李世民的好运就到这里为止了。辽东对他完全是一个陌生的世界,这块神秘迷人的土地却完全将他吸引住了,以致他不断地想深入前进。此时的李世民,自信将所向无敌。确实,以唐帝国当时的军事实力,确实没有任何力量能与他相抗。然而,他除了遭遇到顽强的抵抗外,还遇到了比抵抗更危险的阻力——一心要征服的愿望令他的感觉模糊,他逐渐分不请什么是幻想,什么是现实。
与之前的节节胜利相比,攻打安市成为一场苦战。安市人在城墙上远远望见李世民的旗帜伞盖,总是一齐敲鼓呐喊,令李世民怒火冲天。于是李世勣请求攻下城池当天,将全城男女老幼全部活埋。风声传入安市后,安市百姓为了保命,全力支援守城士卒。
之前李世民击败安市援兵时,曾活埋了三千三百名精于射骑的靺鞨兵,造成另外一座京观。这件事情十分反常,与李世民一贯大度的作风完全迥异。巡逻的唐骑兵曾经抓住了到唐军军营打探情报的高丽间谍高竹离,李世民亲自为他松绑,还问道:“你怎么这么瘦呢?”高竹离说:“我只能偷偷走小道,已经有几天没吃东西了。”李世民命人赐给他食物,还说:“你身为间谍,应当迅速回去复命。你替我告诉泉盖苏文,想要知道我方军中情形,可以派人直接到我们的营地,不必偷偷摸摸地这么辛苦。”高竹离光着脚,李世民又赐给他草鞋,放他回去。这只是一件小事,可见李世民为人胸襟广阔。但他突然大开杀戒,活埋掉靺鞨兵,很可能是他急于灭掉高丽,要杀鸡骇猴。
有一天,李世民听见了城中鸡鸣猪叫,立即对李世勣说:“我们围城的时间不短了,城中炊烟日见稀少,但几天鸡和猪却叫得厉害,这一定是城主在犒劳士兵,打算半夜出来偷袭。”果然,当夜有几百高丽士兵从墙头顺绳索而下。李世民亲自赶到城下,指挥唐军围攻,杀死几十人,其余高丽兵则逃回城中。之所以要特别提到这场小战斗,是因为李世民极有可能就是在这一战中受了箭伤。
当时李世民对安市志在必得,命江夏王李道宗率部在城东南角筑土山,唐军昼夜不停,两个月后,土山逼近城墙,山顶离城只有几丈,已经可以向下俯瞰城中,破城在即。李道宗派果毅都尉傅伏爱领兵驻守在山顶,随时观察军情。不料傅伏爱擅离职守,更不巧的是土山突然坍塌,压向城墙,城墙崩塌,高丽兵趁势冲出,占领了土山,并挖掘沟堑,重新布置了防御工事。李世民大怒,将傅伏爱斩首示众,又命唐军攻城,三天都未能攻下。
唐军围攻安市两月有余,未能攻下。此时已经是九月深秋,辽东一带早寒,草枯水冻,士马难以久留,而且粮食快要吃完,李世民于是下令班师。有意思的是,本来是无功而还,李世民还在撤退前命唐军在安市城下炫耀兵力,城中高丽人均藏身不出,只有安市城主登上城楼。李世民竟然还赐给城主一百匹绸段,表彰他能够坚守城池。这显然就是李世民为了保持“天可汗”的形象而有意做作了。
这一场大战,唐军攻拔高丽辽东、白岩、卑沙等十城,杀高丽兵四万多人,但唐军阵亡近两千人,战马死十之七、八,基本上是得不偿失。尤其在回师途中,正赶上天降暴风雪,唐军衣服单薄,多被冻死。李世民也意识到征高丽其实是场失败之战,深为后悔,慨叹说:“魏徵若在,不使我有是行也!”已经毫无之前的踌躇满志。唯一的安慰是于战斗中发现了薛仁贵。李世民对薛仁贵说:“朕旧将并老,不堪受阃外之寄,每欲抽擢骁雄,莫如卿者。朕不喜得辽东,喜得卿也。”
这里特别要提到的是,根据高丽一方的记载,李世民之所以被迫退兵,其实是因为受了箭伤。尽管唐史籍中没有任何关于李世民受伤的记载,但从许多史料可见到蛛丝马迹。
李世民远征高丽中箭受伤,此说当然不见于国内的史料,此为朝鲜方面的说法,本人也是才得知不久。贞观19年6月,李世民围困安市,因高延寿、高惠真率高丽、靺鞨兵十五万来救,双方僵持不下,李世民亲率李世勣、长孙无忌、李道宗等出击,三月不能下,只得班师还朝。按《资治通鉴》的记载,退兵的原因是因为“上以辽左早寒,草枯水冻,士马难久留,且粮食将尽,癸未,敕班师。”不过,按高丽的记载,是因为联军屡挫唐军,并射伤了李世民,使其不得不撤退的。
当然,李世民是否真的中箭受伤已成历史疑团,即便是事实,在当时也只能是有限人知的天大秘密,《资治通鉴》有一个细节,“会伏爱私离所部,高丽数百人从城缺出战,遂夺据土山,堑而守之。上怒,斩伏爱以徇,命诸将攻之,三日不能克。道宗徒跣诣旗下请罪,上曰:‘汝罪当死……故特赦汝耳。”失掉一个并非足以影响到战局成败的土山,让江夏王都“徒跣诣旗下请罪”且是“罪当死”,看来在这场土山争夺战中,李世民确实吃了大亏。以李世民以往的风格,常亲冒失石在第一线指挥作战,假如李世民真的受伤,当属此战。《新唐书》载,辽东之战时靺鞨兵精于射骑,故“每战,靺鞨兵常居前”,击破高惠真之后,李世民坑杀了三千靺鞨兵,这也不符合李世民一向的宽大作风,此中的深仇大约只能用箭伤来解释了。李世民班师途中尝言:“魏征若在,不使我有是行也!”如此的失落与伤感,也不像是出自一位曾经身经百战的的统帅之口。
《资治通鉴》载,就在回程途中,李世民又忽然患上了“痈疽”,严重到了“御步辇而行”的程度,乃至“太子为上吮痈,扶辇步从者数日。”到了并州,民部尚书刘洎曾经晋见,“及上不豫,洎从内出,色甚悲惧,谓同列曰:‘疾势如此,圣躬可忧!’”此言一出,大祸立至,这位重臣便被李世民下诏,“洎与人窃议,窥窬万一,谋执朝衡,自处伊、霍,猜忌大臣,皆欲夷戮。宜赐自尽,免其妻孥。”按说刘尚书罪不至此,大约实情是他对外人透露过李世民所谓“痈疽”症的真相吧?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