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谎言知多少——大唐真相》
第31节作者:
宗承灏 韩瑗、来济两位宰相被贬,顿时空出来侍中和中书令两个关键的位置,仅四天之后,许敬宗便做上了门下省最高行政长官侍中。他经过三十年的无耻钻营,六十八岁时终得和李义府同时为相了!李义府掌握中书出旨权,许敬宗掌握门下封驳权,二人联手控制了中书、门下,敕令通达不在话下了。
李义府是个无赖小人,当上中书令就狂了,变本加厉地卖官鬻爵,大捞黑钱,他的他老母、妻子、儿子、女婿都发动起来受贿,到他家走门路的人不绝于途。他本来出身贫寒,唐代又特别讲究门阀出身,所以当他为相之后,就妄称自己出于历史名门――赵郡李氏,赵郡李家也乐得多这么一个权倾朝野的“本家”,那些赵郡李氏的无赖之徒很多人都认他做“本家”叔叔或兄弟,然后就可以横行不法。
同为中书令的杜正伦是李义府的同僚,资格远比李义府老,所以总想摆点老资格,但小人得志的李义府却丝毫不愿落下风,于是两人产生了矛盾。一次,两人在高宗面前互相攻击,争吵了起来,高宗一生气,就把李义府贬为普州(今四川安岳县)刺史,把杜正伦贬为横州(今广西横县)刺史。杜正伦不久就病死在了横州刺史任上。李义府也遇到了一件很恶心的事情:本来赵郡李氏出身的给事中李崇德已经认他是本家,也把他写到了自己的宗谱之上,现在见李义府罢相,竟然又把李义府的名字删除了。李义府知道这件事之后,那种气恼和羞辱的感觉不言而喻。
当时的吏部尚书唐临是长孙一派的人,他见李义府被贬出京外,大为兴奋,想趁机扳回局面。他把素与李义府不和的张伦,调为剑南道(今四川云南一部)巡察使,准备好好收拾一下李义府。同时,还保奏与来济关系不错的许炜为江南道巡察使,以保护被贬在台州的来济,等待将来翻身的机会。也许是他动作有点大了,被武皇后发觉,她对高宗说:“唐临玩弄权术,私自选人授官,朝中对此多有议论,为了朝廷安稳,还是罢免了他吧。”高宗觉得有理,立刻贬了唐临的官,断了长孙无忌一派最后的幻想。不久唐临就死在了潮州刺史任上。十一月,武皇后又提议,让许敬宗接任李义府空下的中书令之位,另派大理寺卿辛茂将兼任侍中。这位新贵辛茂将,出身于与关陇大族相对立的寒门小户,是许敬宗的心腹。
这年(显庆三年,即公元658年)的年底,尉迟敬德病死在家,死后极尽哀荣;褚遂良病死在被贬的爱州,死得孤单凄凉。褚遂死后约有半年,即显庆四年(659年)四月,高宗和武后终于对长孙无忌本人动手了。借口很蹩脚,也很常见,有个叫李奉节的洛阳人,出头告发太子洗马(东宫掌图书的官员)韦季方、监察御史李巢,说他二人勾结朝中权贵,朋党而营私。这是个“说你有,你就有”的罪名,何况官场关系从来盘根错节,谁都有人际关系上的渊源。所以这类告发,一般都是别有图谋在。朝中权贵,所指为谁,在当下不言自明。两《唐书》的编者均认定,这就是许敬宗事先策划好的打击方案。高宗接到这个白丁的举报后,居然下诏让许敬宗、辛茂将负责审理此案。(一介平民居然告发朝中官员结党,而且皇帝马上就立案,这都很蹊跷。)许敬宗自感得到机会,故意扭曲案情,严刑拷打韦季方,要求他诬陷长孙无忌谋反。许敬宗本来想按照长孙无忌诱供房遗爱将李恪罗织入罪的手法,来个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可韦季方明白自己一松口就是满门抄斩的罪名,怎么打也不承认。许敬宗炸严刑逼供,韦季方受刑不过,意欲以死相抗,还好给抢救了过来。许敬宗见韦季方死活不招供,就趁他伤重不能说话的时候,向高宗呈报:韦季方勾结长孙无忌意图谋反,奸谋败露后想畏罪自杀。消息传开,举朝震惊。高宗近几年虽与舅舅渐行渐远,但万没想到会有阴谋在身边酝酿。他刚开始的反应,果然就是不信,让新任侍中辛茂将去核实。这位新贵辛茂将,是许敬宗的心腹,他的复核结果,当然是确有其事。高宗还是不信。许敬宗知道,“以疏间亲”的风险极大,现在骑虎难下,必须要扳倒对方,所以嘴相当硬:“事情确实如此,如果陛下不信,江山危矣。”唐高宗又是落泪、又是哭诉地表演了一番,竟然不把长孙叫来问问,就下诏削其太尉官爵与封邑,以扬州都督身份安置到黔州(今四川彭水县),但仍按一品官员的待遇供给饮食。
长孙无忌这个决口一被打开,总清算的浪潮就势不可当。许敬宗趁势再奏:“无忌谋逆,是由褚遂良、柳奭、韩瑗构扇而成的,柳奭还和宫掖中人勾结,谋行鸩毒皇上。于志宁也党附无忌,应该治罪。”于志宁早在皇后废立之争时持中立态度,但也逃不掉。接下来的整肃,犹如铁碾滚过:高宗下诏,追削褚遂良的官爵,连已故爱州刺史也不是了。除去柳奭、韩瑗名籍,免掉于志宁的官职。长孙无忌上路期间,沿途发兵遣送。扫荡了关陇大僚本人,再扫荡亲属和裙带关系。褚遂良的儿子彦甫、彦冲流放爱州,在半途中双双被杀。长孙无忌之子、秘书监、驸马都尉长孙冲除名,流放岭南;族弟长孙诠流放巂州(今四川西昌),到了流放地后,被县令杖杀;外甥高履行由益州长史再贬为洪州(今江西南昌市)都督,不久又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刺史。还有一个人的命运令人感叹。凉州(今甘肃武威)刺史赵持满,力大善射,性喜豪侠,他姨母是韩瑗的妻子,他舅舅是长孙无忌的堂弟长孙铨。许敬宗也诬陷他与长孙无忌同反,把他召到长安,用尽酷刑。但赵持满咬紧牙关不承认,狱吏只得代写供词结案,后被下诏诛杀,亲戚都不敢去收尸。他的朋友王方翼去受葬他,官军把他抓了起来,上报高宗。好在高宗赞赏他的义气,没有加罪。(王方翼文武双全,后来受裴行俭提携而成为屡立战功的名将,但终因是已废王皇后的娘家人而终生不得重用。)
七月,皇帝再度下令,命李勣、许敬宗、辛茂将和新拜相的兵部尚书任雅相、度支尚书卢承庆(这个卢承庆在永徽年间受过褚遂良的恶意诬陷和连续打击,接连被贬,后来高宗在武后的提议下起用他,应该是看中了他和褚遂良、长孙无忌的矛盾)五位,共同复查长孙无忌案。实际上是想对本事件有个最终的结案陈词。李勣对此事始终不肯积极参与,其他人都是许敬宗的属下和才提拔上来的新贵,一切为许敬宗马首是瞻。要审案当然是要先提审犯人,于是派袁公瑜快马至黔州提审长孙无忌。袁公瑜,便是主张立武氏为后的六位翊赞功臣之一,告密致使裴行俭被贬出京的那一位。袁公瑜一到黔州,便逼令长孙无忌自缢-杀人灭口就不用审了,罪名是“畏罪自杀”。接着圣旨命御史往高州追长孙恩,象州追柳奭,振州追韩瑗,将三人批枷带锁押送至京师。使者刚刚上路,新的命令又下来,改为原地处死(估计是武皇后的主意)。于是将柳奭就地处死,另一位使者来到振州,才知道韩瑗早已亡故,掘墓验尸证实无误方才罢休。这三人之中,唯有长孙恩逃得性命,改判流放檀州(今北京密云县)。长孙、柳、韩三家受牵连被贬降者,计有13人;中间派于志宁也被贬为荣州刺史,亲属被贬者9人;几大宰相中,只有来济的命运稍好一点,他当初被诬告时,罪名只是与褚遂良一起煽动长孙无忌不满,没说他参预“谋反”,因此得免一死。次年从台州再贬为西域庭州(今新疆境内)刺史,后来突厥进犯时他不穿盔甲冲入敌阵而死,其实也算自杀。
一个月后,普州刺史李义府调回长安,兼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小人总是睚眦必报的,他回到相位后,立即指使人诬告那个把自己从赵郡李氏宗谱上删除的李崇德,把他下狱。这个曾经看风使舵的李崇德见事不好,在狱中自杀。
十一月,高宗提升许圉师担任宰相。同时因另一宰相辛茂将病死,职位出缺;提升度支侍郎卢承庆同中书门下三品。许圉师是进士出身,早已和长孙无忌等关陇大族没有什么关系了,卢承庆更是多次受到褚遂良的恶意排挤。此时,朝中再没有关陇大户出身的宰相,免得长孙余党再距高位。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