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读懂此书,天下无书》
第28节作者:
渔樵故纸
无论赵国是否接受上党之地,都不会对秦国东出的国家战略有任何影响,只要秦国东出的战略不变,挡在秦国东出路上的赵国,和秦国之间就必有一战,这跟赵国是否接受上党,可以说几乎没有半点关系。
我们把这个问题移到当下,可能会更便于理解——如果美国现在提出向俄罗斯无条件出让在中东的所有权益,俄罗斯会直接拒绝吗?美国如果真的这么做,必然是心怀鬼胎,但俄罗斯不接受中东的利益,美国就不制裁俄罗斯了吗?显然是不可能的——只要美国制霸全球的战略不动摇,任何一个挑战其霸权的国家都将承受其打压,这一点绝不会因为他国在部分国际事务上的退让而改变。
基于以上的理由,熊槐选择了相信张仪。
他有没有怀疑过张仪可能不守信用?我想一定是有的,就算最初没有,在陈轸提醒他之后,他不可能不想。
那为什么想过之后还是信了?因为他对张仪的失信有自己的打算,后来他用行动说明了他的想法——秦国言而无信,那就以此理由发动进攻。
至于最终打了败仗,我已说过,当时第一大国之君熊槐没有觉得必败的可能,而且也没有一场战争是在必胜的前提下发动的。
秦楚之战无可避免,不在自己实力最盛并占有舆论优势时先下手为强,难道要等到别人准备好了打到自家门口吗?
我之所以说楚怀王是偷鸡不成蚀把米,是因为笔者认为,如果秦国真的让出六百里土地,楚国也不一定会跟齐国彻底断交。
这也是为什么陈轸提出假装和齐国断交先把土地骗到手时,熊槐会恼羞成怒的让他闭嘴,因为这可能正是他真实的想法。
如果按这个思路发展下去,六百里土地一旦到手,那怕秦国觉得楚国言而无信而讨伐楚国,熊槐完全可以按陈轸后来的思路,在楚国的东边割让几百里土地给齐国,和齐国再次联军抗秦——和齐国领土不接壤的秦国,却无法给予齐国这样的实际利益。
而且,如果最初楚国攻秦只是熊槐泄私愤的行为,哪么在丹阳大败之后,他完全有理由冷静下来,休养生息。但实际上并非如此——楚国动员全部兵力,再次对秦国发动进攻,一直打到了秦国境内的蓝田,这足以证明,这场战役,楚国是有计划的与虎视眈眈的秦国一决雌雄。
并且,在楚国蓝田大败之后,被熊槐派人骂了一通的齐王并没有在东边趁火打劫,这说明,在外交上,楚国也可能早有准备——和齐国的断交,从一开始就是在演双簧。
以此观之,我们不难发现,熊槐在此事中所犯的错误,不是轻信了张仪,而是错误的估计了楚国和秦国的实力对比,假如楚国在蓝田之战中取得了胜利,魏国和韩国可能就不是南袭楚国,而是西伐秦国。甚至齐国都参与到伐秦的队伍中来,也为未可知。最终割地求和的,可能就不是楚国,而是秦国了。
所以笔者才说,不讲理没关系,没实力是真要命。
日期:2019-04-25 11:53:10
很荣幸我写的这些东西真的有人愿意看。不怕大家笑话,看到有朋友回帖或发私信催更,内心一阵兴奋。
因为笔者除写文之外还有其他工作要做,而且孩子尚小,需要陪伴。更重要的,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笔者想尽力写出有见解有价值又有趣的东西分享给大家,所以在没有思路的情况下,不会为了写而写。因此本文可能很难保证固定频率的更新,希望大家谅解。我可以承诺的是,我一定尽力将这个系列一直写下去,直到司马光停笔的地方。
因为三年前有了第一个孩子,最近三年来一直在想,怎么才能做一个好的父亲,是尽量多的陪伴?还是努力多赚钱,给他更好的生活和教育?最终我觉得,这些固然必不可少,但最重要的是——努力做更好的自己。
本人身无长技,唯一让自己满意的,就是二十多年来,始终保持着读书的习惯,于是两年多以前开始更潜心的读书,主要就是读司马文正公的《资治通鉴》。因为非科班出身,古文基础有限,这本书又实在是信息量惊人,所以读的异常艰难,直到18年年底,才算完整的看了两遍。掩卷之余,感慨万千。
这十六朝,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历史里,固然如很多人所认为的那样,充满了权谋与平民的血泪。但同时也多有不屈的奋斗,命运的沉浮,深刻的思考,人性的光明与黑暗。
残酷的说,对我等芸芸众生而言,这本帝王教科书里的权谋,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因为读完这本书之后,我不得不承认,王侯将相,可能真的是有种。这个“种”,即可以是血脉,也可以是一种全然无畏,不顾一切的勇气。
血脉大部分人就不用想了。那勇气,我们就真的都有吗?笔者还真不这么认为。且不说血肉横飞,生死瞬间的战场;尔虞我诈,成则王侯,败则族灭,王侯最终多数依然难逃灭族的庙堂。就是笔者在前面的故事里所讲过的,苏秦苦学之后依然一事无成,回乡后受尽家人冷眼和讥讽的凄怆境遇,诸位中又有多少人能够承受?总之笔者目前不认为自己有勇气和信心在这样的情况下依然故我。
哪么,这本书对我们凡夫俗子就没有意义了吗?当然不是,否则笔者就不会看了两遍,记下大量的笔记,如今还试图将他以更容易接受的形式展现给大家了。
这就要说到我在历史里看到的更重要的一点——那些名垂青史的人们,和我们升斗小民拥有着一样的欲望和喜怒哀乐。
他们也会好奇,贪婪,矛盾,恐惧,勇敢,得意,自卑,怯懦,好色, 真诚,虚伪,博爱,自私,嫉妒,埋怨,空虚,无奈,孤独,伤感,脆弱——我们的人性是相通的。
我在对比司马光编著此书时对史料的取舍时发现,谥曰“文正”的一代大儒也和我们一样,会在自己的作品里夹带私货,为此不惜枉顾事实。甚至包括被奉为神圣的孔子,孟子等人亦是如此。
一部书读下来,几乎所有的圣人、伟人、英雄都跌落神坛;而那些小人、凡人、懦夫却在泥沼里散发出微弱的光芒。也就是从这时开始,笔者似乎慢慢找到了正确看待自己和周遭人事的角度,也更深刻的理解了鲁迅先生的那句名言——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虽然我们中的绝大部分人都做不到以史为鉴,那些自身成为历史一部分的人也一样——否则历史也不会翻来覆去的滚了数千年。但我们依然能在相通的人性里找到生存的力量和灵魂的慰藉。
阅尽数千年英雄豪杰,贪奸痴愚的命运沉浮,笔者深感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人事微渺,于天地不过浮尘。所有的成败得失,都不过是时光的长河里一朵必将湮灭的浪花。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才有机会正视自己看似卑微如尘的人生,并在其中找到自己真正的价值。
我不知道如果你们去看这部书,最终会从书中得到什么,对我自己来说,目前的所得很适合用汪曾祺先生的一句话来表达,那就是,人间最美的风景,不过是——家人闲坐,灯火可亲。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