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的变故,让人只想逃离一切》
第18节作者:
李课 所以她不能够废话,必须第一时间就把好处点出来,并且增加长孙皇后的印象。
“娘娘,土豆是我们水云宫的特产,来自于海外。拥有高产的特征。产品可以当成粮食食用,也能够当成菜蔬,增加汤饼米饭的美味。娘娘,可以把其中一颗洗干净,拿出去蒸熟享用。当土豆蒸熟之后,皮很容易掉下来,不需要经过其他的处理,只要轻轻拨开就可以了。”
“娘娘,煮起来好吃吗?”牛映秀好奇的看着土豆,既然是能吃的东西,她就想吃一口,可是土豆只有两颗,另外一颗肯定是不能够吃掉的。
她很怕长孙皇后听到亩产量之后,又不肯把土豆蒸来吃了。
对于范晶晶,她有莫名的信任感,范晶晶说是高产,那么肯定是高产。
长孙皇后没有理会牛映秀的话,示意李丽质把牛映秀拉到一边,继续问道。
“听起来是好东西,煮起来不麻烦,妳所谓的高产是多高的产量?”
对于大唐来说粮食的产量可以说限制了大唐的发展。要是有更多的粮食,那么就有更多人能够投入军队,解决突厥入侵的问题。
范晶晶顿时哑口无言。她知道高产,但是还真的不知道土豆的产量有多少,何况就算他知道后代的土豆产量有多少斤,但是土地面积和重量单位,都是建国之后的新制,说出来长孙皇后也没有概念。
但是转头一想,她决定把这些单位的不同推给水云宫,一个不存在的假想世界,或许就可以代表她曾经存在的一个世界。
“水云宫有自己的计数标准,小民对大唐的重量单位还是不是非常的了解,所以没有办法换算。
不过小民的手感不错,能够大约判断出我们的标准重量。”
范晶晶不但对于重量标准不清楚,甚至对于他们讲话用的尊称和自称也不清楚,所以只好随便想一个应付过去,反正只要不是显得太骄傲,上位者一般都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对。
既然她现在是平民百姓,跟他们这些贵族阶层,或者是文官阶层有所差别,用小民应该没有什么错误。
在农艺学系学习就读期间,以及毕业之后,范晶晶都读过非常多农业方面的科技新知报告,知道很多消息。
钦州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承担的《钦州市一年三造粮高产栽培技术攻关》项目攻关田进行验收,最高马铃薯亩产鲜薯四千四百三十五点五公斤。
范晶晶知道,马铃薯就是土豆,她买的这几颗土豆也不是什么最近改良高产品种。
就算是改良品种,也是十几年前的改良品种。
但是跟唐代的产量比起来,肯定高产。
农业是不断优化育种的过程,几千年下来,就算农业科技没有进步,但农民不断优化品种之下,后代的种子能种出的亩产量也比较高。
任何一种种子,到了大唐,都能说是改良品种,赢得掌声。
种子她弄来一袋,但是用种子种土豆,成长的时间比较晚,而且变异会比较大。
种子以后她会种,以培育出更好的土豆品种,但是现在追求时效性,还是用块茎比较快。
她决定报上一个比较安稳的数字。
“在水云宫,我们大概亩产可以达到四千斤。”
一斤是半公斤,范晶晶把产量砍了一半。
“对了,亩的概念,也跟大唐常用的不一样……”
范晶晶利用机会站起来,在地上比画出一个大小。
“水云宫一亩大概有这么大。”
范晶晶的一亩能给长孙皇后一个明确的概念,但是既然,范晶晶说水云宫的斤跟大唐既有单位不同。
她就让宫女来弄了一袋小麦过来。
让范晶晶弄出她口中的一斤。
弄清楚之后,长孙皇后就开始计算,对于这种有挑战性的事情,她喜欢自己动手。
等她身边的宫女算完,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了。
算完之后,长孙皇后有一瞬间瞪大了眼睛,僵化之后,她突然弹跳了起来:
“妳说的可是真的?”
“千真万确。”范晶晶偷偷叹了口气,又重新跪了下去,以示慎重严肃。
她低下头,偷偷吐了舌头,心想:“古代的规矩好多啊!”
长孙皇后忍不住站了起来,来来回回的走着。
唐朝重农,税收以农税为主。她自然知道一亩有多大,范晶晶画得地方,她让宫女测量,大概运算了一下,范晶晶画得一亩地,五分之四,大概就是唐朝的一亩地。
范晶晶所谓的“斤”,大概是唐斤的六分之五。
一石等于四钧,一钧等于三十斤。
长孙皇后算得不慢,也花了一刻钟再多一点才完成计算。
大唐的亩产量最高的是二石。
土豆的亩产量算起来有三百多石……这太离谱。就算没有办法种出跟水云宫一样的产量,就算只有一半,也是高产了。
范晶晶不知道,在长孙皇后心中,水云宫变得高大上起来,反而不相信大唐的农民能种得跟水云宫那么好。
“晶晶姐,妳要去替皇后种田,那妳在我家签的用工合同怎么办?”
牛映秀发觉不对劲了,她把范晶晶带到皇宫去的结果,好像让范晶晶跟她家没有关係了。
可是牛家大家都知道,牛师劲跟范晶晶已经有肌肤之亲,等着看肚子里有没有小孩呢!范晶晶去帮皇后娘娘种田,就不在牛家的掌控之下了。
范晶晶当然不会留下后患,跟长孙皇后提了这个用工合同,并且说牛家威胁她必须待在牛家,她跟牛家不但没有关係,还受困于牛家,受到牛家少爷的侮辱。
当时,牛映秀看范晶晶的眼神就充满了控诉。
“皇后娘娘说,这个合同不能成立,我当时属于受迫状态,毓秀娘子跟我回去,就是要处理这个问题。”
范晶晶颇为喜欢牛映秀,但是对牛师劲却压抑着满怀的愤怒。
她也发现,大唐的律法,保护的层面只到户籍中的丁口寡妇。
当范晶晶知道妇女不授田的时候,她就火山喷发了。
她记得历史课本明明白白的写着:均田制,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丁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四牛。所受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老免及身没则还田,奴婢牛随有无以还受。诸桑田不在还受之限……
结果这是刚开始的状况,而均田制是北魏开始的制度。
到了唐朝,妇女和奴婢都不再受田。
可能荒地没有那么多了。
至少,在长安,想要授田,也几乎没有田可以授了。
将人民迁往荒地多的地方,人民又不肯。
结果在长安附近,即使用授田资格的人,土地也远远没有达标。
但是在长安附近,谁拥有最多和最好的田,那就是皇家和勋贵。
替皇家做事,不是官,也会被当官来看待。
至于长孙皇后是不是故意把她发配到边疆,她无所谓,她才不想进宫当皇妃。远离皇宫以策安全。
“长孙皇后还真的是不错的人,她对太阳饼和唐装汉服提都没有提……不对,她也没有还我啊?”
范晶晶边走边思索着,一边应付牛映秀的小算盘。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