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9-11-18 17:38:54
第十三节 杨老先生
深夜。
湘北的初冬,也是十分地寒冷。
也许是天气太冷的缘故,湘阴县城里最宽广的一条街道上,人影稀疏,冷冷清清。街上一座巨大的宅院引人注目,这就是县城最大的粮店—世丰号,位于整个县城最繁华的地段—“ 角”。
世丰号朱红色的大门紧闭,门上两个碗口粗的铜环闪着暗红色的光。大门前一对威猛、醒目的石头狮子。
狮子个头虽不及县府前的那一对庞大,但懂行的人都知道,这对石狮,是产自福建的正宗的花岗岩石狮,价值不知比县府前的那一对高了多少倍。这对狮子,据说是世丰号开业的时候,当时许姓祖上曾在福建任职,当地的乡绅及百姓共同捐资,特意雕刻并专程运送过来的。
大门右边是粮店的一排门脸,共有9间,中间一间的门脸上挂着一块硕大的金色招牌,上书四个龙飞凤舞的大字:“世丰粮店”。
日期:2019-11-18 17:57:36
湖广熟,天下足。地处洞庭湖平原的湘北地域,历朝历代都是全国极为重要的产粮基地。所以这里粮店林立,十分集中。
湘阴县城的地理位置极佳,水陆交通十分通畅。水陆两路南通长沙、衡阳,北达岳阳、武汉,陆路西连益阳、常德,东接平江、铜鼓。
这里一年四季气候分明,雨水丰沛,非常适合水稻的生长。其它地方青黄不接的时候,这里却是一片勃勃生机。这里的水稻是一年种植两季,春天播种,夏天收割,收割完了趁着季节需抢时间再播种,秋天再收。夏季就显得非常忙碌,需要抢收抢种,当地称之为“双抢”。秋收过后,一般又会点上油菜,一到开春,金黄的油菜花跟洞庭湖的浪花一样随风起伏,波涛汹涌,一眼望不到边。
世丰号是许明哲的曾祖父手上开设的,到现在已经是近百年的老店了。这些年到了家信手里,生意越做越大,名声也越来越响,粮食已经远销南北各地。
日期:2019-11-20 09:52:21
这两年,天灾人祸,湖南粮食欠收,全国各地也大都是青黄不接。按说天灾之年,粮食生意应该是更好做,但因战事连绵不断,粮食不是被官府强征了去,就是在运送的路上被残兵流匪、落难饥民抢了去,倒让世丰号连年落下了亏空。外人不清楚,可店里的伙计、帐房却是一目了然,心知肚明。这几年世丰号生意不顺,帐簿上的银子是入不敷出,亏空一年比一年大了。
帐房杨老先生,五十来多岁,面容清瘦,双目有神,一看就是一个正派而精明的人。
杨老先生原本是晚清的一落魄秀才,自幼攻读诗文,善工书画,不仅文章载誉乡里,更是写得一手好字。却因性格古板,不愿意看人脸色,推却了几家大户请他当私塾先生的聘请,执意以卖字、代笔为生,日子过得穷苦潦倒。体弱多病的杨夫人和正在长身体的三个儿子过着有一顿没一顿的日子。
因杨老先生为人正直,颇得许明哲欣赏,常在他落难的时候接济一下他。
日期:2019-11-20 10:21:29
直至二十年前,一场天火,将杨老先生的蜗居付之一炬,连同多病的杨夫人也化为灰烬。杨老先生在许明哲的帮衬下埋葬了杨老太太,自己连同三个儿子一起,住进了世丰号的大院内。
杨老先生自己做帐房先生,大儿子杨云飞上了几年学,后来在世丰号做伙计,前几年娶了金凤的女儿许秀姑娘。成亲后不久,七七事变暴发,杨云飞血气方刚,入了伍,现在已经当上了国军的一个排长。二儿子杨云清长大后到乡下许家大院做了帮工;小儿子杨云山自幼聪明好学,天赋聪颖,甚得许明哲怜爱,便将他和许振国、壮伢子一起送至省城长沙一中读书,现在已经毕业了。
杨云山在长沙接受了新式教育,思想较为进步,在学校的时候就是抗战的积极分子,他一心想跟大哥一样应征入伍,但因为刚满16岁,部队嫌他年纪小,不肯收,几次去应征都被当官的拒绝了。但他不死心,天天缠着杨老爷子送他去读军校。
日期:2019-11-20 10:49:57
这日老家侄子前来捎话,年前让他回乡下祭祖,触动了他的一根神经,心里突然有了一个主意。原来,杨老先生得知许明哲有一挚友林乡绅,也是湘资口人,前几日过世了。他有个儿子叫做林洪,现在国军中当了个上校团长,奉命镇守云南前线。前几天林团长请了假回家治丧。昨日杨老先生听家礼说起这事,当时就动了心思。
杨老先生出得房来,跟少东家—四少爷家礼商量了一下,决定第二天回乡下祭祖,顺便请老爷向林团长推荐一下,最好能把杨云山带到部队去。
日期:2019-11-20 14:55:31
第十四节 从军
第二天一早,杨老先生便回到了许家台。
许明哲刚刚用完早餐,见到杨老先生回来,知道一定是有事找他,便把杨老先生请进了大厅,并吩咐刘嫂看茶。
杨老先生也不客气,开门见山地说明了来意。
许明哲听完,哈哈一笑:
“好事!国家有难之时,年轻人投笔从戎,报效国家,这是责任,也是担当!这个忙我帮定了!”
“杨老先生,我也有一事眼你商量。日寇目前加紧了攻势,湘阴、长沙岌岌可危,我们要早做打算,店里储存的粮食还有多少?”
许明哲接着对杨老先生说。
“回老爷,我也一直在担心这事。目前县城粮仓还有粮食近四十万斤,得想办法转移了。”
日期:2019-11-20 16:55:05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我看,转移到哪也不安全。这样吧,你和家礼商量一下,捐献二十万斤粮食给前线的部队吧,再拿出十万斤粮救济父老乡亲,余下的十万斤暂作店里周转,倘若城破,来不及分发给乡亲们,那就一把火烧了,不要留给鬼子!”
许明哲坚毅地说。
“老爷,我回去立刻禀告少东家,及早处理,不敢拖延。”
杨老先生站起身来,准备告辞。
“杨老先生莫忙,还有一件喜事,你回去跟家礼安排一下,下个月初八,是振国和何府三小姐淑珍订亲之日,你们都得回来喝杯喜酒。淑珍是何大人的侄孙女,住在长沙,他们今年都十六了,时局不稳,何大人早就在催促订亲一事了。战乱之时,早订早娶也好,免生枝节。”
“恭喜老爷!我们一定提早回来庆贺!”
杨老先生起得身来,辞别了老爷,回家祭祖去了。
日期:2019-11-20 17:11:41
许明哲唤来光华,吩咐他备下一份厚礼,一同前往吊喑林乡绅。
这事提得也是及时,林团长正准备次日安葬了老父,就回部队参战。毕竟战事吃紧,上峰能给到几天时间回家治丧就很体贴了。
许明哲祭奠完老友之后,跟林团长提起了杨云山从军之事,林团长一开始挺为难,因为杨云山明显不到入伍之龄,但他又很欣赏这小伙子的报国之志,加上许老爷一再强调云山学识、功夫都很好,人又相当聪明机警,就应承了下来,因担心他年纪小,把杨云山留在自己的警卫排,平时也好有个照应。
许明哲辞别了林团长,叫光华顺道去了杨家,把情况告知了杨老生生,让他明早带着云山一块前往林团长家,一则送送林乡绅,二则随时准备跟随林团长出发。
杨老先生听了很是欣喜,参加完祭祖活动,便匆匆赶回县城安排云了。
第二天,林团长见到杨云山一表人才,谈吐自如,心中大喜。安葬好老父亲后,林团长便带着杨云山离开了湘资口,回了云南。
杨云山遂了心愿,自是十分开心。离开湘资口时,也未觉得十分留恋,但他不知道自己这一走,再回湘资口就是三年以后了。当然,他也不知道,这三年自己会立下赫赫战功,这是后话,此处暂且不提。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