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忽略的真相——隐埋在『水浒传』中的几条暗线》
第14节作者:
方律师 当然,柴进有时候也会违背组织原则地接纳其他势力的好汉,比如曾经热情款待蔡京集团的林冲。还记得此前说起柴进在面对宋特派员时的诚惶诚恐吗?或许就是为了怕此事遭到上峰追究。但反过来看,正是这些举动,确保柴进在敌对势力那里也有不少好人缘,假如他上梁山的话,那么非但可以争取到高俅集团成员的支持,同时也能从蔡京集团那里拉到不少选票。
另一方面,柴进那种前朝皇室子孙的特殊身份,对于梁山也是一个很大的吸引力。别看诸多好汉平时一向以反政府武装自居,可是在骨子里,他们还是摆脱不了对于龙子龙孙的崇拜感。所以如果柴进此时上山,考虑到常委会中正好有一个公孙胜空出来的位置,可以说柴进接班完全是顺理成章的结果。
问题是柴进怎么上山呢?如果柴大官人毫无原因地主动投奔,显然有损于他的威名,也会增加他获得常委会席位的难度。所以在高俅集团的导演之下,安排柴进上演了一场“苦肉计”,导致他在高唐州遭到逮捕。
为什么要演“苦肉计”呢?因为根据《水浒传》的规则,一位好汉在梁山上的地位高低,往往与他受迫害的程度成正比。包括对于宋江来说,如果不是在江州吃了那么多苦头,那么即使上山之后可以获得常委会席位,也未必能够排在吴用和公孙胜的前面。事实上,这条规则在现代社会中仍然有效,正面典型比如曼德拉,至于反面典型嘛……吕秀莲算一个?
那么又为什么在高唐州执行“苦肉计”呢?原因很简单,因为高唐州的行政长官是高廉,也就是高俅的堂弟,可见他是整个集团内部的重要成员。因此像如此机密的计划,不能安排在柴进所处的沧州进行,而是移到了高唐州执行。
这个计划应该是存在着可行之处,但问题在于,蔡京集团很快就拿出了应对措施。首先,在获悉柴进被捕的消息之后,晁盖首先提出要亲自领兵,在遭到宋江的阻止之后,晁盖还是派出了吴用进行辅佐。请注意,这是一种与当初初打祝家庄时不同的安排,其目的自然是用吴用牵制宋江的举动。其次,就在吴用成功拖延宋江攻克高唐州之时,晁盖火速召回公孙胜填补常委会空缺,从而没有给柴进留下任何填空的机会。
通过这样两个简单的举措,晁盖就成功地粉碎了宋江的阴谋。至于高廉与公孙胜之间的“斗法”,可能只是一些故弄玄虚的障眼法而已。或者就像某位网友所说的那样,两人也许都是诸葛亮级别的气象专家:这边看到天边飘来一片雨云,就装腔作势地念念有词,那里预测到狂风将起,就大喝一声“疾”。搞了半天,其实没有多少真玩意在里面。
那么为了这样一个偷鸡不着蚀把米的计划,高俅集团还搭进一个高廉的性命岂不是很亏?这倒不必太担心,当时在两位气象大师的表演环境中,本来就是黑云密布、漫天风沙,又有谁看得清楚哪个是真高廉。至于号称“一朴刀把高廉挥做两段”的雷横,原本是宋江在县城时的嫡系,而且此时刚上山不久,或许正是整个行动计划的传递人,因此安排他来“杀掉”高廉实在再合适不过。
由于柴进上山时公孙胜已经回归,常委会重新回到最开始那种3比1的格局,因此也就没人再提起安排柴进进常委的话题,甚至没有给他安排具体的职位,可见宋江集团此时的失势情况。
回顾一下历史,会发现在上梁山之前,宋江屡屡在与蔡京集团的较量中占据上风,比如在县城逼走晁盖、破坏清风寨的运营模式、安排清风山众头领上山等等。但是自从闹江州之后,宋江在梁山上的路线斗争过程中总是败下阵来。第一次斗争,宋江为高俅集团赢得了在全体委员会中的人数优势,结果对方却搞出来一个常委会制度;第二次斗争,宋江希望通过攻打祝家庄来扩充实力,结果却是对方乘机吸引来自登州的蔡京势力登山;第三次斗争,宋江希望通过“苦肉计”安排柴进上山乃至进入常委,结果却是对方召回公孙胜扩到了在常委会中的席位优势。
连续输掉三次路线斗争之后,宋江会就此偃旗息鼓吗?当然不会,很快,第四次斗争又来了。
二十七
在高唐州战役结束之后,朝廷派出了呼延灼等人来攻打梁山。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中央军第一次参加对于梁山的围剿。那么这次围剿是怎么来的呢?呼延灼又是谁认定的人选呢?《水浒传》第五十五回的标题已经对此进行了说明——“高太尉大兴三路兵”。也就是说,是高俅安排了这次进攻,并且指定了进攻的人选。再联想到高派势力此时在山上的处境,诸位是不是能够联想到些什么呢?
事实上,梁山上第四次路线斗争的关键,是围绕着军事指挥权的争夺。此前在攻打祝家庄和高唐州这两次战役中,宋江都是名义上的前敌总指挥,似乎已经掌握了军队的控制权。但实际上,宋江毕竟还是一个文职人员,平时军队还是主要被控制在几个头领那里,比如林冲就是晁盖在军方的主要代言人,此外还有刚上山不久的孙立等等。所以在常委会人数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如果宋江真要硬来,那么在军事对抗中恐怕也没有什么便宜可占。
在这种情况下,宋江集团需要外援,结果就在这个时刻,偏偏出现了呼延灼攻打梁山的情况。如果仅从军事角度来看,高俅安排呼延灼带着两个副将去进攻似乎很愚蠢,因为以梁山此时的实力而言,要对付区区三个将领实在不在话下。事实上,宋江也的确使用了车轮战战术来对付呼延灼,并且取得了成功。
但如果换个角度来思考,如果派他们进攻的目的就是为了被俘呢?就好像梁山在第三次攻打祝家庄时曾经采取过的措施那样。想到了这一点,我们就不难理解原本以远程攻击为优势的凌振,怎么会莫名其妙地上马提枪去攻击敌人,结果就像用用FS当1T那样导致团灭。其实,那根本就是高俅集团的安排,目的是增加本派系人马在梁山军事指挥系统中的比重。
比如凌振的上山,自然就能保证高系人马对于炮兵的指挥权;彭悍二将既然有统领连环马的经验,那么自然会在骑兵部队中成为重要指挥官;我们甚至有理由想象,金枪手徐宁的上山也是这个计划的一部分,帮助高系人马掌握了一支钩镰枪部队。
令人稍感蹊跷的是,在连环马被迫之后,呼延灼居然没有当场被俘,这个葫芦里面卖的又是什么药呢?看看呼延灼接下来的行程,其实答案也不难得出。他在青州活捉了孔明,那么这个孔明又是何许人也?通过之前的叙述可以知道,孔明、孔亮兄弟所在的白虎山,也是高俅集团的一个情报站,而且孔氏兄弟还算是宋江在武功上的徒弟(可能吗?那么孔氏兄弟的武功要差到什么程度啊?应该只是集团内部一种为了掩人耳目而制造的身份)。估计高俅集团原来的计划是这样的:通过活捉孔明,使得孔亮有理由上梁山求救,最后梁山出兵攻打青州,非但救出孔明,而是捉住呼延灼,正好让他们都能找到上梁山的理由。
但这个计划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孔亮在前往梁山求救的过程中,居然遇到了武松等来自二龙山的头领。那么最后的结果,也就不再只是呼延灼和孔氏兄弟上梁山,而是二龙山、桃花山的头领也一起上山。
那么这批计划外的头领属于什么派系呢?其实关键就是分析二龙山的三巨头。先来看看鲁智深,此人以往曾是林冲的故交,在政治倾向方面自然容易倒向蔡系人马;再来看看杨志,人家本来就是梁中书的麾下,属于根正苗红的蔡系人马,虽然在“智取生辰纲”事件中一度成为牺牲品,但相信他也不会忘记自己的阶级立场;最后再看看武松,乍一看,似乎他和高系人马的宋江关系不错,可仔细想想,他在柴进那里曾经遭受冷落,在白虎山还曾与孔氏兄弟发生冲突,在他心里能支持高系人马吗?所以在鲁智深和杨志的影响下,武松应该也会稍微倾向于蔡系,至少也会保持中立。
由此可见,以三巨头为核心的这批头领,在政治立场上自然会倾向于蔡系人马。所以他们的上山,也完全可能是晁盖、吴用等人的故意安排,从而抵消了呼延灼等人上山对于高系人马的帮助。
由此看来,在先后四次路线斗争中,宋江每一次都采取了战略攻势,结果却是晁盖、吴用接连以防守反击的策略占据上风。但是在连番获胜之后,晁盖却犯下了一个致命的错误。
二十八
在本文之前,其实也有不少高手剖析过晁盖与宋江在梁山上的暗斗,只不过没能将其放到两大政治派系争斗的高度来看。而在此类剖析中,一般都会重点提到晁盖亲自出征攻打曾头市的决定,认为这是晁盖在连续被宋江架空的情况下,不得已之下的一次出击。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