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忽略的真相——隐埋在『水浒传』中的几条暗线》
第21节作者:
方律师 由此可见,经过了多年斗争、反复沉浮之后,蔡京集团和高俅集团在梁山上已经基本形成了均衡局面,谁也无法彻底消除对方势力的影响。无论对于蔡京还是高俅来说,在已经下了那么大本钱的情况下,这样一个结果显然都不能令他们满意。于是,在那之后,双方都停止了导致自己疲惫不堪的军备竞争,不再频繁以各种名目安排本方势力增援梁山,而是以全新方式开始了新一轮斗争。
三十八
对于梁山来说,108将排座次是一个重要的关节点。在那之后,梁山彻底失去了对外扩张、招募新头领的兴趣,“招安”,开始成为了一个最热门的关键词。在寻求招安的过程中,宋江自然是一个关键人物。可问题是,宋江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产生招安的念头的?
根据传统意义上的理解,宋江自从上梁山之后,就一直在等待受招安的机会。在电视剧《水浒传》中,邀请卢俊义上山也被认为是用来寻求招安机会的手段。但仔细回想一下,就会发现宋江的性格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般软弱,也算不上是坚定的“投降派”。
我们先来看看宋江在浔阳楼上题写的反诗,最后一句是什么?“敢笑黄巢不丈夫”,那么黄巢当年的结局是受招安吗?另一方面,在宋江登山之前,梁山在整体上还是采取战略守势。可是宋江一来,马上就出现了三打祝家庄的行动,此后也屡屡发起主动攻击。这些攻击难道会有利于受招安?要知道,每个庄、每座城的背后,都可能牵扯到朝廷中的相应势力,所以打仗越多也就意味着结仇越多,只会增加在受招安过程中的阻力。
所以说,至少在那段时间里,宋江并没有将受招安视为一个重要的战略目标。然而在108将排定座次之后,“敢笑黄巢不丈夫”却变成了“望天王降诏早招安”。这种转变的原因在哪里?
其实,关键就是宋江所处的地位与当年已经有所不同。通过此前分析三十六天罡的政治属性可以知道,此时在蔡京集团已经在梁山上成为了执政党,宋江虽然名列第一,但却是前六名中唯一的高俅集团成员。换句话说,如果宋江本人也出现一次类似晁盖那样的“意外”,那么蔡京集团就可以轻易获得梁山的控制权。
由此可见,虽然宋江看上去站在了108将中的顶峰位置,但他其实也是处境最危险的一个。面对这种“高处不胜寒”的处境,宋江自然很容易产生退出斗争的念头。那么如何退出呢?招安就是一种最好的方式。受招安,也就意味着黑道人物将会变成白道人物,那么未来需要面对的就是官场规则,而无须担心黑社会的仇杀(当然,从结果来看,这一点也未必)。
更何况,宋江当初在白道的身份不过是一个县城的小吏,充其量也就是一个科级干部。如果能够受到招安,那么根据梁山如今的规模,以及宋江的名义领袖地位,他至少也能混到一个处级头衔,甚至跃升局级也不是不可能。因此综合而言,对于宋江而言,继续留在黑道风险太大,转而前往白道则收益诱人,他作出后一个选择完全符合趋利避害的人性。
然而,天底下毕竟没有那么多如意算盘可打。宋江想退出,可蔡京集团的头领们会轻易放过他吗?所以在宋江透出招安的口气之后,跳出来反对的鲁智深、李逵以及武松等人,清一色地来自于蔡京集团,不难感受到两大派系对于这个问题的不同看法。
不过阻力归阻力,宋江的努力最终还是为梁山争取到了受招安的机会。朝廷很快就派出了陈太尉来主持招安事务。但我们也都知道,这次招安最终以失败而告终。那么在失败的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政治斗争呢?
三十九
出面负责这次招安的是陈太尉,而在出发之前,陈太尉专门拜访了蔡京和高俅两人,其间谈话颇有值得玩味之处。先来看看蔡京的反应:
蔡太师问道:“听得天子差你去梁山泊招安,特请你来说知:到那里不要失了朝廷纲纪,乱了国家法度。你曾闻《论语》有云:‘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使矣。’”
通过这些没有多少实际意义的话来看,蔡京对于招安一事并没有提出明确反对。毕竟以此时山上的形势而言,蔡系还是稍稍占据了上风,此时如果招安,那么也是蔡系可以获得更大利益,在白道注入更多势力。
那么再来看看高俅的反应:
高太尉道:“今日朝廷商量招安宋江一事,若是高俅在内,必然阻住。此贼累辱朝廷,罪恶滔天,今更赦宥罪犯,引入京城,必成后患。欲待回奏,玉音已出,且看大意如何。”
看到了吧?高俅的态度很鲜明,那就是反对招安。因为从他的角度来看,自己当初下了那么大的本钱,结果高系人马在梁山上还是只混到了在野党的地位,此时受招安,就等于是承认自己在这场斗争中失败,高俅既然不甘心,也就想方设法希望搞砸招安事宜。
在了解到两大BOSS的态度之后,我们还可以关注到这样一个细节,那就是蔡京和高俅不约而同地各自派出一个下人随同陈太尉出发,其中蔡太师府派出了张干办、高殿帅府派出了李虞侯。那么当朝那么多权臣,为什么只有他们两人派人呢?道理也很简单,因为大家心里都清楚,梁山上主要就是蔡高两大派系,那么值此关键时刻,自然需要有自己人前往进行监督和观察,至于其他权臣由于基本没有被卷到这场斗争之中,也就没必要、更没资格派人了。
再来看看张干办与李虞侯到了梁山之后的言行,也会发现很多有意思的地方。以往阅读《水浒传》时,人们可能只会留下这两人仗势欺人、飞扬跋扈的印象。但如果放到政治斗争的大背景下,就会找出他们言行中的微妙之处。
在遇到梁山好汉之后,张干办开口就是:“你那宋江大似谁?皇帝诏敕到来,如何不亲自来接?甚是欺君!”作为蔡京集团的代表,他首先就将矛头指向了高俅集团的宋江。那么接下来李虞侯又是怎么说的:“不成全好事,也不愁你这伙贼飞上天去了。”矛头指向了众人,却暂时撇开了宋江。再看下去,还能看到李逵怒打李虞侯的情节,为什么不打张干办呢?说到底,还是政治派系在其中起到了作用。
这次招安的失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阮小七、李逵、鲁智深、武松等人出面捣乱,而在当初讨论招安一事时,吴用、林冲还有关胜也都提出了反对意见。由此看来,这些蔡系头领并不愿意接受招安的结果,最后被派去迎接陈太尉的也是吕方、郭盛等高系头领。
也就是说,在对待招安的问题上,无论蔡京集团还是高俅集团,从上到下的态度都存在着相互矛盾之处。正是这些矛盾的存在,导致整个招安过程变得一波三折,其背后其实是各方利益博弈的结果。
比如高俅因为不满足于在野党的地位,不愿意马上接受招安结果,但作为高俅集团在梁山上的头脑,宋江却出于个人利益角度,希望尽快落实招安政策。在蔡京集团那里,同样存在着上下不齐心的情况。蔡京本人愿意接受招安结果,可是他派驻在梁山的那些头领却不愿意。原因是在他们看来,此时受招安,无法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招安,说到底就是用黑道身份兑换白道官位,那么作为蔡系头领,尤其是那些高级头领,自然希望在招安之后获得高官,至少不能低于自己上梁山前的位置。可问题在于,此时作为梁山一把手的宋江,此前的起点太低,仅仅是县城的小吏。如果从宋江的角度来看,可能有个知县当当已经可以满足。但要是一把手也只能当知县,那么在他之下的其他头领呢?显然必须接受越来越低的官位。而对卢员外、关将军、林教头、鲁提辖乃至武都头来说,这个结果难以令人满意。
而如果找个计划干掉宋江呢?那么梁山的一把手就会换成卢俊义,以河北玉麒麟的威望,完全有望获得比知县高得多的官位,同时水涨船高地抬升其他人的官位。
所以说,这些蔡系头领认为目前并不是一个受招安的好时机,而是更希望在干掉宋江之后再受招安。事实上,一个暗杀宋江的计划已经在酝酿之中了。
四十
让我们先把暗杀计划放在一边,看看在第一次招安失败之后发生了些什么。首先,是童贯出场进行征讨。可问题是,在梁山基本上由蔡高两大势力唱主角的背景下,童公公又能占到什么便宜?于是,失败成为了一个必然发生的结果,好在他最后遇到的还是自己的老部下张清,所以总算得以全身而退。
童贯失败之后,就轮到了高俅亲自出马。对于高俅来说,之所以亲赴前线,或许酝酿着与政治斗争有关的计划。比方说,如果他带去的那些节度使里面有几个最后上山,或许就会改变梁山上的政治格局,形成一种高俅愿意招安出现的结果。又比如说,如果在战斗过程中除掉卢俊义或者林冲之类的蔡系高级头领,那么也能达到类似的效果。
但我们现在已经无从知晓高俅当时到底准备了一个怎么样的计划,因为蔡京此时的行动更快一步,趁高俅在前线的机会,策划了第二次招安。至于这次招安的真正目的,则是除掉宋江,也就是我前面所说的那个暗杀计划。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