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荒妖孽——五胡十六国战记》
第12节

作者: 电脑前的红椅子
收藏本书TXT下载
  他正抢得欢,接到刘聪的命令,说我老人家已经是皇帝了,打算再次攻洛,令你,与刘曜、王弥合兵一处,务必拿下洛阳,钦此。
  其实石勒打游击的日子也不好过,虽说河南湖北一带让他蹂躏的够呛,但他遇到了一个很强劲的对手——晋琅邪王司马睿,这个人我们以后再交待,反正石勒在他这儿,没讨到什么好果子,且军粮也不够了,羯族人对南方水土不服,军中还有了瘟疫,因此石勒一捉摸,算了,我抢也抢够了,还是回河南看看吧。
  他就往河南走,此时,是公元310年。
  万没想到,石勒往回走时,洛阳发生了大变故,司马越走了。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窝里斗。
  司马越接连两次击退匈奴,志得意满,越来越骄奢,可就气坏了傀儡皇帝司马炽,司马炽也不愿一辈子当个玩偶,暗中便联络了兖州刺史苟唏,令其讨伐司马越。
  这就叫没事找事,人家匈奴还在虎视眈眈,司马氏自己又闹起来了。
  那苟唏可不是省油的灯,此公号称晋朝第一能打,外号“屠伯”,是石勒的老相识了。
  石勒的老上级汲桑还在的时候,就曾与这位苟唏兄干过三十多仗,但逢打必输,被屠伯同志赶得兔子般跑,前后被杀万余人,所以苟唏的名声,端的对胡人有一定的威慑力。
  除了苟唏之外,还有一路晋朝武装十分厉害,那就是“乞活军”,咱们后话再提。

  单说苟唏,他一接到司马炽的诏书,立马义愤填膺,说司马越你目无皇帝,真真该死,看我讨伐你!
  说了就做,他向东南诸州发出檄文,号召群起讨伐司马越,消息传到洛阳,司马越大怒,好你个苟唏,我让你小日子过不成!他面见司马炽,说你别以为你和苟唏暗中联络我不知道,只不过我不能废你,那样就给了苟唏口实了,所以呢,我打算出兵讨伐苟唏,但我的兵一出动,洛阳空虚,匈奴必然来袭,因此我劝你和我一起走,苟唏不是打着你的名义讨伐我么?干脆你就出面作证,说没这回事,让苟唏在道义上站不住脚,等我平了他,咱们爷们在山东江淮一带再立一个朝廷,洛阳、长安咱都不要了,反正这地方也不太平,干脆给了匈奴国拉倒,你看呢?

  司马炽说一派胡言,我不去!
  司马越说你不去,好,我去,回头我把兵带走了,你要是死在这儿可别怪我,古得白。
  他领着十几万晋军,浩浩荡荡离开洛阳,直奔山东,讨伐苟唏,弃司马炽于不顾,随同他出兵的,还有个老搭档,此人同司马越关系十分融洽,军中说了算的,除了司马越,就是他了,他是谁呢?
  便是那装疯卖傻的西晋第一大忽悠王衍。
  西晋之殇(3)

  王大忽悠,山东琅琊(yá)人,今日之临沂人,家庭背景:琅琊王氏。
  琅琊王氏可是自汉魏以来有名得不能再有名的大士族,据传,乃汉谏议大夫王吉之后,自汉至魏,为名门望族,九品中正制的首选,这王氏一门中最有名的,也是最脍炙人口的人物,就是东汉末的王祥。
  王祥是谁?说名字您可能不知道,说事迹您一下就清楚,知道《二十四孝图》中“卧冰求鲤”的典故吧?指的就是此人。当然,豪门子弟,往往被人杜撰很多,他是否真的趴冰面上捞鱼(够笨的),谁也说不准,但王祥确实最后是位尊官显,被曹魏朝廷封为别驾,也就是省长助理,乃曹魏名臣吕虔的幕僚,这样背景的家庭,发展到西晋末年,当真是户大人多,门槛高,地位彰显,尊贵无比。

  王衍,就出生在这个家庭中。
  东汉末年,阉党专权,黄巾遍地,天下大乱,道德败坏,政府倡导的“以孝治天下”早已无法进行理论维系,针对当时的社会状况,出现了一群“道德君子”,他们慕上古之风,提倡高尚情操、品质修养,与当时普遍的尔虞我诈的风气做了严格的界限划分,努力维护着脆弱的基本道德观,这群人以朝廷的士大夫为代表,比如汉末的李膺、陈蕃等,还有许多的太学生,发展到最后终于衍生出一个流派,叫做“魏晋清流”。

  魏晋清流的后代,最有名的,便是那竹林七贤,当时人们把这个当时髦,趋之若鹜,纷纷效仿,豪门大族子弟均以清流自居,渐渐的,这“清流”可就不清了,由从前的提倡道德修养,维护道德体系,衍化为老庄道德经讲座,又渐渐的变成了哲学讨论,比如谈些什么有和无、动与静、言和意之间的关系等,每次都是以辩论的方式开始,有正方有反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最后吵成乌眼鸡,这便是“清谈”。

  发展到清谈这一步,可就离汉末清流们所提倡的东西越来越远了,与社会实践的关系也越来越淡,从积极的,渐渐变成消极的,此时所谓的“清流”们,实际上都是一群士族浪荡子,衣食无忧,以此当做消遣而已,哪里有汉末清流们的正义感呢?
  王衍,就是当时社会上最最有名的“清流”人士,特擅长清谈,也经常对老百姓讲座,往往一讲就是一天,手持拂尘,端然正座,侃侃而谈,特能忽悠,还经常说错,不过这位脸皮厚,说错了,人家在台底下起哄:“哎,说错了噢!”他立马想也不想,随口就改,日子久了,人们给这位王大忽悠取了个绰号——口中雌黄,也就是后来成语信口雌黄的出处。

  王衍的堂兄叫王戎,乃竹林七贤之一,曾向朝廷举荐过这位堂弟,因此王衍在朝廷上较有名气,虽然他一直也没做官。他不做官,可不是不想做,而是身为清流,哪能人家一举荐,便去当官的呢?怎么也得推三阻四一些时候,让世人看看自己实在是没办法,本想置身事外,却又多么无奈吧?
  虽说没官当,但王忽悠这高干子弟可从不缺人陪衬,他老婆,是当时皇后贾南风的亲戚,就凭这,谁也不敢小瞧他,晋惠帝司马衷是屡次派人登门求他当官,大有王衍不出,世无清流之态,最后王忽悠谈着老庄,拿着拂尘,当官去了,从太子舍人一路做到黄门侍郎,平步青云,一直顺顺当当生活到八王之乱。
  内战爆发,王衍傻了。
  他没经历过这种你死我活的社会模式,虽说满口道家哲理,但那玩意不当饭吃,真到了刀枪上见真章的时候,清谈不顶个毛用,怎么办?此时士族子弟的废物特点就暴露了。
  太平年月,王忽悠嘴上不停的谈如何提高情操,如何做一个纯粹的人,待战乱开始,诸侯王你我攻杀,朝廷颓败,纲常混乱,王忽悠却绝口不提道德了,而是窝在自己府中不出来,光谈些玄幻之事,似乎想得道成仙,他心里明白,往日谈些道德只是动动嘴,自然轻巧,此时却谈不得,王爷们个个想篡位,谈了脑袋不保。

  这就是西晋末的清流之士,道德不过是个伪装而已。
  就这样一直混到八王治乱结束,他的不做为反倒使他几乎一直在保持独立,等东海王司马越彻底掌握政权后,觉着此人从前没有投靠过任何一王,又是具有号召力的大望族,倒将他提作宰相,看来人的生存哲学确实很玄奥。
  王衍做了宰相后,忽悠司马越,说中原大乱,四周应安排可信的人去做官,对您也好有个照应。司马越认为有理,便让王衍去操办,王衍趁机让弟弟王澄掌握了荆州军政,让族弟王敦掌握了青州军政,这样一来,山东、湖北均为王氏所有,江淮门户也被王氏控制,司马氏的天下,实际上已被分权,王衍这一手确实厉害,他自己将其称作“狡兔三窟”,事实证明,王澄和王敦的地方割据并未真的保王衍不死,但却造成了晋朝政权再次分裂的恶果,也是东晋“王与马,共天下”的起因。

  司马越与王衍,可以说一对“忽悠组合”,战乱刚平,司马越想利用王衍为他网络天下名士,而王衍也想利用司马越得到高官厚禄,实际上高官厚禄王衍是得到了的,但却没有真的给司马越找到治国能士,他能找的,只是和他一样的清谈之士,喜老庄,崇玄学,政治上都是低能儿。
  但司马越觉着不错,在他眼里,能说上一些中国人听不懂外国人不明白的话的人,都是专家,都养着吧,因此等到他和晋怀帝闹崩了,想讨伐苟唏另辟根据地时,也把这些个“名士”都带着,随军浩浩荡荡的出发了,王衍作为宰相,自然就成了部队中的首席谋士。
  做谋士很清闲,位搞权重责任轻,睡觉睡到自然醒,反正有司马越在,怕什么,走到哪算哪,实在不行,王敦、王澄还能接纳自己呢,王衍没什么担心的。
  千算万算,万没料到,走到半路,连山东的边还没摸到,司马越突然急病死了!
  八王之乱最后的胜利者,就这么无声无息的,暴病而亡!
  王大忽悠可就傻了,……?你怎么就死了?军队,十几万军队,怎么办?我个人怎么办?他左右一看,才走到河南,而河南恰恰是八王之乱破坏得最严重的一个省,匈奴汉国的骑兵也经常出现在这里,呀!王衍倒吸凉气,大军停在此处,群龙无首,万一遇到胡人……他不敢再想下去。
  此时晋军大乱,主帅没了,说什么的都有,各部将领急急来寻王衍,说东海王生前最信任你,如今他去了,三军不可无主,你做统帅吧!
  王大忽悠都快哭了,人算不如天算,八王之乱那么复杂的场面,我都躲过去了,谁知这一天还是来了,我,我哪有这个本事带兵呢?他说不可,本人自年幼起,就不愿做官,之所以到今日的地位,乃年积月累导致,今日大事,不可让我这无才无德之人主持啊!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