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悲情的皇朝,一个让无数人哀叹的朝代》
第54节作者:
吴名之 一直在打瞌睡的大贝勒代善似乎终于精神了,在一个最恰到好处的机会接过了话头:“皇上龙体有恙,千万不要动肝火。”
“都是自家兄弟,说的都是实话,朕不会在意。”
“那就好,那就好,军国之事不妨以后再议,皇上且先歇着吧,臣告退。”
代善一走,众人纷纷告退,只有范文程和鳌拜留了下来。
“皇上,我看睿亲王的态度,臣以为正白旗和镶白旗之事还是稍缓一下的好。”范文程忧心忡忡的说道:“若是操之过急,只怕会激起变故,事关国体国运,此事宜稳不宜躁。”
“朕知道!”黄台吉轻轻的咳嗽了几声,语气猛然一促:“朕何尝不知?动了他们的利益会有激抵抗,但朕有别的办法吗?我大清国已在在百尺杆头,若想更进一步,只有集权一条路可走,唯有如此才能建立万世不拔的基业。睿亲王聪慧灵敏,未必就不知道这个道理,只是事到临头舍不得手中的那点权利而已。说不得也只好压他一压了。鳌拜!”
“奴才在。”
“带你的人,密切监视睿亲王府和正白旗镶白旗的动向,若有异动马上报我知道。”
“是”鳌拜得令离开
范文程很清楚的知道,黄台吉要强行收权,并且已经做好和多尔衮摊牌的准备。这种事情,一个弄不好,就是刀兵相见的大火并局面。
事实证明,范文程的担心根本就是多余的。
多尔衮似乎已经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很快就表示了臣服之态,不仅带着王妃进宫探望黄台吉的病情,还亲手煎熬了药物。
名为君臣的兄弟二人面对面的正式商讨正白,镶白两旗的旗务。
原以为事态已经平息下去,却想不到第二日清宁宫就传来噩耗:皇上驾崩了!
皇太极死了?
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崇祯皇帝喜不自胜,却又不敢深信,赶紧追问了一句:“消息当真?”
王承恩连忙答道:“是锦衣卫传过来的消息,伪清新立了一个几岁的娃娃为伪酋皇。”
连新一任的大清皇帝人选都有了,黄台吉必然是死的不能再死了。
这么多年以来,这是崇祯皇帝听到的最大的好消息。
虽然崇祯皇帝把黄台吉恨之入骨,却不得不承认他确实是个雄才大略之辈,平定蒙古征服朝鲜,改金为清等等这些都是他做出来的。
如今黄台吉一死,娃娃伪酋皇继位,主少国疑肯定压服不住那些骄兵悍将,内部争斗必然更趋激烈,正是大明朝的好机会。
至于黄台吉到底是怎么死的,则是众说纷纭,根本就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
密报里说是多尔衮下手干掉了黄台吉,但这个说法颇多漏洞,最不能说服之处就在于,既然多尔衮已经横下一条心干掉了黄台吉,做的就是篡夺帝位之事。连弑杀君王的事情都做下了,为何不直接来个黄袍加身自己登基称帝,还要对一个小娃娃俯首称臣?这明显不合常理。
根据伪清官方的说法,黄台吉是因病而死,正式的对外口径就是:皇上有恙,于寝宫坐崩。
这话就更加的不可信了,黄台吉正值春秋之年,身子骨硬朗的很,稍微害了丁点微不足道的小病,就一命呜呼了?这种话连鬼都不会相信。
关于黄台吉的死,众说纷纭本就是一桩悬案。
崇祯皇帝又猛然想起那份捷报,张启阳手下民团的捷报!
从时间节点上推算,民团报捷前后正是虏酋黄台吉身死前后。
难道说那份报捷文书是真的?
黄台吉之死和张启阳的捷报一样,都是破绽重重漏洞百出,从逻辑上根本无法自圆其说,但人们普遍更相信愿意相信的东西。
在崇祯皇帝的内心之中,他更加愿意相信黄台吉是死于大明壮士之手,而且是被阵斩格毙,因为这个死法对大明太有利了。
只要把这个消息公布出去,对于民心士气都是一个巨大的鼓舞,隐隐之中还带着“天命所归”的神秘气息:我大明受上天眷顾,所有反对大明的都不过是跳梁之丑,肯定长久不了,黄台吉被我大明勇士当场格杀也是命数使然。
一想到这些,崇祯皇帝就变得异常兴奋,似乎隐隐看到大明朝中兴的影子。
朕兢兢业业这么多年,时时事事谨小慎微,自然就应该得到上天眷顾,总算是看到了一丝曙光。
“传苟冠理。”苟冠理是御史台的官员,负责调查八湾河一战之事。
“那个张启阳是怎么说的?”
“回万岁,无论臣如何问询,那张启阳只是咬死了一个说辞,只说斩杀的就是黄台吉本人。”
“他真是这么说的?”
“千真万确。”
这种事情,光凭张启阳一个人红口白牙的说肯定不管用,所谓孤证不立就是这个意思。要想证实此事,还需要其他的佐证。
“许文才是怎么说的?”斩杀黄台吉的那一战,是许文才率领巡河营和张启阳的民团一起打下来的,既然要调查张启阳,许文才肯定也跑不了,同样在调查的范围之内。
“许文才说的语焉不详,只是说捉到一个身穿金盔金甲的大将,想来一定是伪清的重要人物。后来又通过敌兵之口证实,那人确实是老奴努尔哈赤的嫡血,必是伪清的宗室。只是当时场面纷乱,来不及仔细询问姓名和身份。”
苟冠理又道:“据臣多方问询,巡河营与小吴庄民团多有不睦,似无串通一气蒙蔽圣听的可能。”
在激战当中,张启阳把巡河营士兵们卖了个干净彻底,这种卖队友的行为当然惹恼了那些老兵痞子们,所以在接受调查的时候,没有人帮他说好话。
双方的关系很不好,当然没有理由和张启阳一道编造谎言。
有了巡河营的证词作为佐证,还有缴获的那面黑水金龙大纛,更有带着爱新觉罗家族徽记的佩刀作为物证,结合眼下的局势,这事已经可以算是水落石出真相大白了。
张启阳没有说谎,他砍死的那个人就是伪酋黄台吉!仔细想想也确实是这么个道理:但凡张启阳稍微有一丁点的智商,也不会编造出那么容易戳破的谎言。
这边刚刚报上阵斩黄台吉的捷报,黄台吉本人却在盛京活的好好的,这种谎言简直就是不攻自破,除非那张启阳有未卜先知之能,早早就知道了黄台吉的死期。
至于未卜先知,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嘛,世间怎么可能会有未卜先知一说?
“还有一事,需报万岁知晓。”苟冠理继续说道:“今日来,京城中颇多传闻,都在疯传我大明勇士阵斩黄台吉之事,早已街知巷闻妇孺皆知了。”
明朝末期的很多情报,都是民间都已经传的沸沸扬扬之后,官方才最后一个知道,对于这种事情,连崇祯皇帝都早已见怪不怪了。
这事已经可以确定了:张启阳的捷报千真万确。
“好一个张启阳,果然不负朕望!出钱出粮组建民团为国效力为君分忧,可见民心在我大明。民心所向,纵是有些个坎坷,亦能如履平川,分明就是中兴之兆。”
这个时候的崇祯皇帝已经有些陶醉在兴奋的海洋中:“于血战之中格毙伪酋,一来是那黄台吉早已神厌鬼恶死期已至,再者也是那张启阳用心实事,此等忠勇之士当重重褒奖,以彰我大明赏罚分明之意。天下人看了,必然群起效之。”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