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士徐福》
第22节

作者: 金海鸟
收藏本书TXT下载
  众人面临着被处死的境遇。
  情急之下,陈胜、吴广揭竿而起。
  “秦王暴戾之至,我等因大雨受困,无法如期到达渔阳,大家已是死罪。”
  “与其这样被秦兵杀死,大家不如奋起反抗,尚还有一线生机!”
  陈胜慷慨激昂地说道。
  众人纷纷响应,决心与秦兵同归于尽。
  大家在陈胜和吴广的领导下,一路杀死押解戍卒的军官,发动兵变。
  起义军犹如星火燎原之势,迅速向秦地蔓延。
  众人推举陈胜为将军,吴广为都尉,连克大泽乡和蕲县,起义军的队伍逐渐发展壮大起来。
  陈胜、吴广在陈县建立张楚政权,挑起了与秦国分庭抗礼的政权大旗。
  大泽乡起义是一条导火索,它引燃了全国反抗秦国统治的农民起义的大火。
  赵高再也无法安心做皇帝梦了,他已将秦国推进了战火纷飞的泥沼之中。
  现在同样坐不住的还有两个小人物,他们是翁仲和雁秋。
  “大秦国已经是赵高和胡亥的秦国了,而始皇帝也不知身在何处?”

  死去的是假皇帝阿三,他们同为效忠始皇的亲密战友。
  现在为英勇捐躯的同伴戴孝守灵,这也是翁仲和雁秋心甘情愿的。
  同样也算是尽了朋友的情分。
  翁仲和雁秋决心去找寻始皇。
  他们二人乔装打扮,装作逃难的父女,一路向徐福的家乡齐地奔去。

  翁仲身高一丈有余,实为大秦第一勇士,力大无比,手中的一把利剑更是犀利无敌。
  翁仲曾经为保卫皇室,手刃过无数刺客盗匪,是始皇最为信赖的贴身侍卫。
  为了掩人耳目,翁仲只能穴藏了自己心爱的长剑,将两只短剑藏在袖管,以备不时之需。为转移路人的注意力,翁仲只得佝偻着身子,看上去能略微矮小一些。
  他戴上了银须白发,装扮成弱不禁风的老汉模样。
  雁秋不必过于掩饰自己的真实面貌,她二八年华,简衣素行即可。

  一路上二人风餐露宿,基本上不走官道,而且以夜行为主。
  “雁秋,为了早日寻见始皇帝,这一路只得委屈你了。”
  翁仲自当保护和照顾着小雁秋。
  他在没人的时候,甚至背起雁秋,能疾行数十里路。
  翁仲虽然勇猛,也是热血男儿,为效忠始皇,他至今未婚。
  雁秋自然也没有出阁。
  平时二人都将保卫和侍奉始皇,当成比自己生命还重要的事情,根本无暇考虑男女之事。

  而今,造化弄人。
  在这星夜之路上,翁仲背着一个大姑娘,在野地里狂奔着。
  小雁秋的少女情怀,如何能不被释放出来呢?
  她感到翁仲脊背上是滚烫灼热的,男人雄壮的气息,直入她的肺腑。

  “咚咚!”
  小雁秋早已羞红了脸庞,一颗心如小鼓一般响起来。
  翁仲自然不会多想,他肩负着找寻始皇的重任,背上的女子,只是自己情同手足的伙伴。他根本不会去想,男女授受不亲这回事。
  一日,二人行至河南境内时,正赶上陈胜、吴广发动的农民起义。
  百姓们纷纷走出家门,手里挥舞着棍棒、农具,哪怕是一根树枝,也都被当成了武器。
  “冲啊,杀啊!……”
  大家叫嚷着,一齐向郡县的官府涌去。

  这些松散的所谓农民武装,根本不是什么军队。
  他们没有坚强有力的头领,没有像样的武器,更没有明确的方向。
  只是凭着一股热血,在“造反”。
  凡是官吏就围攻暴打,冲进他们的家中烧杀抢掠一番,并将官衙掀个底朝天。

  翁仲见状,虽有些激愤,但现在老百姓反的是秦二世的大秦,并不是在反始皇。
  他心中反倒有了几分痛快。
  他也和雁秋在起义的人群中,摇旗呐喊,鼓动声威。
  翁仲和雁秋一路追随着起义的大军,倒不必刻意躲避秦军了。
  老百姓根本不关心他们是何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只要同仇敌忾,愿意杀官兵、砸郡县官衙,就是“革命同志”。

  他们一路上同吃、同住、“同革命”。
  如此这般,翁仲和雁秋便顺利地到达了齐地,开始探寻徐福家的所在。
  徐福的家人早被官府收监,老宅也被官府查封,倒也不知其家人的死活。
  翁仲好不容易查询到了地址,无奈人去房空,哪里还能寻见徐福的影子。
  在多方打听之后,翁仲才隐约得到徐福早已出海的消息。
  传闻中还提到了有十几名商人,跟随着徐福一起出了海。
  这又给翁仲雁秋很大的信心,他们猜想,
  “始皇帝一定和徐福在一起,徐福一定是找到了海中的神仙,始皇帝肯定得偿所愿了。”
  二人始终对始皇怀有坚贞不渝的忠诚和信念,他们决心在徐福的家乡黄县,潜伏下来。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