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清最后问道:“你觉得是一粒金子好,还是一堆烂泥好呢?”
忘生答道:“当然是金子啊!”
“那么假如你是一粒种子呢?”
“这……”
忘生缓步走出了大殿,他的面前洒满了旭日的阳光。
前面是玄门早课的道场,那里早晚诵读着《道德经》和《庄经》的道义。
忘生便加快脚步,走了进去……
与此同时,在千万里之外的大陆上,那里正上演着一幕幕仇杀和复国的场面。
大秦旧将蒙恬,正统帅着一支秦国的旧部,在大汉东部沿海区域,展开着一场复国的战争。当然,蒙恬进行的复国战,充其量不过是一场“游击战”。
他能统领的士兵,已经在原秦二世和大汉皇帝刘邦的两次剿灭中,所剩无几了。
幸好,翁仲和雁秋还在,他们将复仇和复国的火焰,在一些百姓的心中点燃。
这是令汉王朝始终不安的隐患。
且说蒙恬那日率领几名部下,他们离开庄周岛,来到了山脚下的海边。
那里早已有一艘船停靠在岸边,看来是驾着仙鹤的小神仙,提前安排好的。
掌船的是一名老船夫,他向蒙恬吆喝道:“秦国的将军,请上船来!”
蒙恬连忙答话:“多谢老人家!”
随后,蒙恬率部上船,一叶小舟开始驶向茫茫的大海之中。
说来也奇怪,老船夫驾驭的这艘小船,看上去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但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却能平稳而快速的行驶。
而且老人好像也没使出多大的橹力,这让蒙恬感到十分不解。
他仔细地看看小船,又端详着老船夫,实在弄不明白原由。
蒙恬索性开口问道:“老人家,您的小船看上去并没什么特殊之处,怎的如此平稳顺畅呢?”
老者呵呵一笑,并不答话。
只是问道:“将军既然到了仙山,为何不跟随三清道长修炼成仙,却无功而返呢?”
蒙恬心中十分诧异,这眼前的船夫并未谋过面,怎的知道他们的来由?
看来仙山脚下也有高人啊!
第四十一章 漂洋过海
蒙恬也不想隐瞒什么,便坦诚地对老者说道:
“老人家有所不知,我等是奉命保护皇帝陛下,才来到这里的。”
“山上的道仙已收留了陛下,我等便要赶回大秦。”
老船夫听言,微微点点头。
他眼见蒙恬全身甲胄、高大魁梧,一副威风凛凛的武将军形象,心中不竟多了几分敬意。
小船离开仙岛不久,蒙恬回头一望,却大吃一惊。
原本云雾缭绕的仙山,怎么一下子不见了踪影?
船上的将士也都发出不解的惊呼!
蒙恬赶紧向老者询问原因。
老者笑着说道:“众位英雄有所不知,这座仙岛本是天外之物。”
“只因飞来了无数的白鹤,渐渐便有了一座岛屿和神山。”
“仙岛只有在每天日出的时候,才显现出模样来,平时看上去,就像什么都不存在一样。”“听说山中除了三清道长外,还有一位神仙婆婆,他俩都是太上老君的徒弟,法力无边。”
“自从有了这座仙岛,我们这四处的渔民,却也过上了风平浪静的安乐生活。”
蒙恬似有所悟,看来这座仙岛的来历充满着仙缘,那皇帝陛下这次终能得偿所愿了。
蒙恬忽又想起一事,他拱手问道:“老人家所言之事,令末将恍然大悟。”
“还有一事,我等心中不解,要请教老人家。”
“将军有何事,但说无妨!”
蒙恬讲道:“我等来时,曾在大海之中遇到几只大蛟龙。”
“那蛟龙十分威猛,它们将我等生吞进肚中。”
“可奇怪的是,蛟龙并没有吃掉我们,而是含在口中。”
“最后在仙岛的岸边,张开大口,将我等放生了。”
老者听到这里,居然哈哈大笑起来。
他捋捋长髯,说道:“你们能与那蛟龙相遇,实在是莫大的仙缘。”
“蛟龙原是仙翁所养,那时蛟龙还是一对幼虫,听说是仙翁从东海龙王那里带来的。”
“后来仙翁将蛟龙豢养在这里,渐渐蛟龙长大,并繁衍生息了。”
“想那蛟龙通了天地的灵气,自然识得诸位是良善之人,便将你们护送到了仙岛之畔。”
蒙恬一行人终于明白了能够死里逃生的真相。
纷纷对这场离奇玄妙的经历,唏嘘不已。
说话间,小船已经远离了仙岛,在大海中航行了一天。
蒙恬等众人早已饥渴难耐了。
他们自从护送皇帝飘零到大海上,就没吃过一顿饱饭,睡过一个安稳觉。
老船夫似乎看出了众人的窘境,只见他猫腰进了船舱。
随后从里面端出了一个竹篮,还有炉具和木柴等家什。
船夫要给大家准备晚饭了。
几个将士赶紧帮忙生火,只见老者随手从船舱边上取出一杆钓鱼竿。
他手腕一抖,银钩丝线便一闪而过,老者要给大家钓鱼吃。
海面上风平浪静,已近傍晚时分,倦鸟归巢,夕阳西下。
不多时,小船上便升腾起一片白色的烟雾。
渔家的晚炊伴着天边的星火,氤氲在这无边无际的大海之中。
夜晚,水天一色,风月无边。
众将士在船上合衣安睡,如此静谧的夜晚,实属难得。
就这样,蒙恬和众将士在海上漂泊了近十天,终于到了东海海域。
现在可以远远看到有大陆近海渔民打鱼的船只。
老船夫把船停了下来,他长长地舒了口气。
他回头对着众人说道:“前面就是你们要返回去的大陆了。”
“我受三清道长的嘱托,终于将众位安全送达,我也该回去了。”
蒙恬赶紧拱手致谢。
“感谢老人家一路的关照,我等却无法报答您!实在惭愧之至!”
众将士也都纷纷施礼致谢。
老者呵呵一笑,摆摆手说道:“众位不必客气,我也是受人之托,不足道哉!”
“呜!”
老船夫吹起了号子,那是一种海螺做成的号。
海上的渔民都会用这种发声的工具,彼此传递信息。
如果遇到了什么急救或需要帮助的事情,临近的船只一般都会伸出援手的。
果然不远处,一只渔船听到号子后,便朝他们驶过来。
老者十分高兴,又对蒙恬说道:
“一会我就说你们是出海巡游的官兵,遇到海啸,击沉了你们的战船。”
“幸好被我出海打鱼的老汉救起了,至于以后再怎么应对,就看将军的了。”
蒙恬万分感动,他没想到老人家竟会如此细心周到。
他只有再次拱手致谢,并单腿一跪。
“老人家请受晚生一拜!今日一别,不知何时还能相见?”
老船夫笑着挥挥手。
他看着蒙恬和众将士登上了渔舟,便驾驶着小船,很快消失在茫茫大海之中。
蒙恬目送着小船消逝后,才注意到眼前的这条渔船。
他看见船上是一老一少的组合。
长者年龄约摸六十来岁,少年只有十一二岁年纪,很像爷孙二人。
蒙恬连忙起身,他依老船夫刚才交代过的话,照着说了一遍,并向长者表达了谢意。
长者见来人全是军士打扮,心中一凛。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