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史并不如烟——风云际会的三百年》
第40节

作者: 曲昌春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08-11-25 18:05:17
  于是杨广两手准备,一方面派密使沿小路到突厥寻求义成公主的帮助,一方面下诏向全国召集人马,各郡县官员都有义务组织兵马前往雁门郡救驾。
  诏令一出,天下雷动,这个时候的皇帝还是有号召力的,李渊的次子李世民就在救驾的军中,这一年他十六岁,他隶属于屯卫将军云定兴。
  云定兴就是独孤皇后讨厌的太子小老婆云昭训的父亲。杨勇当太子时他天天往太子府跑,杨勇被赐死之后,他有感于自己受杨勇连累,居然在几年后建议宇文述让杨广除掉杨勇的所有儿子,这下他就跟废太子没有任何关系了。(人也能无耻到这个程度)
  虽然是初次参军,李世民却已经表现出他的军事天才,他建议云定兴多带旌旗,这样会让突厥误以为兵马很多,晚上安排人定点敲鼓打锣相互呼应,这样就会让突厥人以为隋朝援军已经源源不断的赶来。(吕思勉先生认为这个情结可能是御用文人们为了拍李世民的马屁杜撰的)

  事实上,隋朝的援军确实源源不断的赶到了,各郡的援军已经感到了山西忻口,离雁门郡已经很近了。
  就在这个时候,义成公主的假情报也准确无误的送到了始毕可汗的大营中,假情报显示:边境告急,速回!始毕可汗一看,心里有些着急,出来打别人自己家里还告急了,再听探马报告,各路隋军已经云集忻口,这下形势又朝着有利隋朝的方向发展了。

  本着“打得着就打,打不着就跑”的原则,九月十五日始毕可汗下令全军撤退。

  得到始毕可汗撤退的消息,皇帝杨广命令出击,要把丢掉的脸面夺回来。当然出击只是一个姿态,此次出击只有两千骑兵,一路追击,连匹马都没追到,倒是追到马邑郡的时候追到了两千多个老弱病残的士兵,估计还是始毕可汗不想要的,索性遗弃的。

  “雁门之围”从八月十三日开始到九月十五日结束,历时一个多月,不知道只有二十天粮草的十五万人是怎么坚持下来的。解围之后每个人都庆贺劫后余生,而杨广却在庆贺的同时陷入了深思:为什么贵为天子会这么狼狈?为什么雄心壮志却连高丽都平不了?以前的雄才大略哪去了?难道这一切都是假的?
  人这一辈子不怕挫折,怕只怕挫折来的不是时候,年轻的时候受点挫折哪怕头破血流,却能够越挫越勇,而一旦进入中年之后,挫折还是少点为妙。杨广一路春风得意,一路走来都是成功,他没有想到的是进入四十岁以后他却接连失败。三征高丽失败,北巡遭遇“雁门之围”,国内民变弹压不住,文武百官人心思动,以前这些都不是问题,现在却都是问题。
  “雁门之围”只有短短的一个月,然而对杨广的促动却非常大,这次被围让他认识到原来自己并不是无所不能,自己似乎也不是雄才大略,媲美秦皇汉武或许只是一个梦吧。自此乐观激进的杨广变成了消极保守的杨广,隋朝的历史在“雁门之围”之后大转弯,国远也开始急转直下,当一个人对自己丧失了信心,无论多么大的庞然大物,都会轰然倒塌。

  温室里只能长出花朵,却永远长不出参天大树。没有经历磨难的杨广遭遇挫折就此颓废,而经历风雨的李渊却即将迎来属于自己的彩虹。

  大业十一年,看似平淡,隋唐的历史却在这里转了一个弯。
日期:2008-11-26 22:26:02

  迷途不知返,找不到回家的路
  大业十一年九月十八日,杨广从雁门郡抵达太原郡,是从太原直接回大兴,还是先回洛阳再回大兴,文武百官发生了分歧。在纳言苏威看来,大兴是京城所在,而关中则是全国大棋局的眼,只有关中这个眼做活了,镇抚住了,全国的棋局才能活。事实证明苏威是对的,跟前太史令庾质的观点一样,他们都知道大兴对王朝的重要性,而杨广却恰恰体会不到。

  其实杨广并不是完全体会不到,主要原因还是大兴这个城市给了他太多的压力。从13岁封晋王开始,他就离开了大兴这个城市,从此对这个城市没有了认同感,而当他镇守江都的时候,大兴对他而言是父皇居住的城市,是他的上级城市,每逢听到有使臣从大兴来,他既兴奋,又忐忑,兴奋的是他可以趁机在使臣面前好好表现,忐忑的是不知道使臣传达的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就这样,杨广度过了十年镇守江都的生活,也正是在那时,他认定大兴不是他的城市。

  现在苏威建议回大兴,尽管他也知道关中的重要性,但他的心事又有谁能读懂呢?
  还是有人能读懂的,这个人就是老搭档宇文述。宇文述这个打仗是个狠人,不过给杨广出的主意一般都是馊主意,别的先不说,就看他给杨广出的最后三个主意。

  第一个主意:数千骑兵拥簇杨广突围。这个主意已经被证明是馊主意,真要那样,杨广的结局可能就是被俘,而不是被弑。

  第二个主意:从太原郡先回洛阳,回头再回大兴。自此杨广再也没有回过大兴,也再也回不去了,关中的眼没有做活,隋朝的棋局也就死了。

  第三个主意:三下江都。自此全国政局已经逐渐不在皇帝掌握之中,在交通和通讯都不发达的隋朝,以江都遥控大兴和洛阳,那是痴人说梦。

  第四个主意:请皇帝照顾三个儿子。这个主意使得杨广重新起用宇文化及,任命宇文化及为右骁卫将军,正是在这个职位上,宇文化及发动兵变弑君。

  四个主意,四个馊主意,馊主意率百分之百,真可谓“宇文述出品,必是废品”。

  在宇文述的建议下,杨广决定先回洛阳,择机再回大兴,然而终其一生,他再也没有回去。

  抵达洛阳之后,杨广开始慵懒起来,以前“言必行,行必果”的皇帝变得言而无信了,原本在雁门郡做的承诺基本都不作数了。

  按照在雁门郡的承诺,将士们只要认真守城,皇帝全部重重有赏,“守城有功的人,无论平民还是士兵,直接升为六品,赏绸缎一百匹。有功的官员按品级逐级”。现在到了论功行赏的时候,杨广却变得小气了起来,当时参加守城的士兵总共有一万七千人,全都兢兢业业的在守城,然而杨广却指给了一千五百个嘉奖的指标。

  就是这一千五百个也没有按照当初约定的标准赏赐,杨广规定:第一次作战建功的升官一级;原先不是军官的此次只能升为从九品的立信尉(当初承诺是六品),累计立三次战功的可以升为从八品,参加作战但没有立功的,累计参加四次战役才能官升一级。
  本来不能按照约定升官已经让将士们很郁闷,令他们更郁闷的还在后面,皇帝居然赖账了!立功者每人赏绸缎一百匹的承诺居然作废了,1500人的绸缎都作废了!

  为此杨广省下了15万匹绸缎,却寒了全军上下的心。民部尚书樊子盖还在坚持给士兵赏赐,结果被皇帝一句话噎回去了,“难道你想收买军心?”这帽子可太大了,樊子盖万万戴不起,他只能叩头请罪,仓皇离去。
  自此雁门郡承诺已成泡影,四征高丽却又成了皇帝的话题,自此皇帝威信日下,“出尔反尔,言而无信”却成了将士们议论的话题。
  士气可鼓不可泄,自此民心渐失,军心渐远。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