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靳,抵门石没准就在石门的下面。”
项代沫蹲下身,将照明灯的光对准石板的下面,那里果然有一个三角形的石头。难怪这石板是倾斜的。
两位教授也蹲下瞅了瞅石板的下面。
“赵队长,抵门石的后面好像有东西。”聂教授突然大声道。
由于聂教授的位置和项代沫、靳教授所处位置角度不同,他看到了他们没有看到的东西。
赵子蒙将照明灯递到聂教授的手上。
聂教授举起灯,在抵门石的后面,确实有一个球形的物体。
他放下灯试着用手去够——聂教授的衣袖已经碰到了淤泥,但他顾不得那么多了,由于石板下面的空间狭小,再加上聂教授人胖,有肚腩,费了半天劲也没能够着。
“聂教授,您退后几步,让我来试试看。”项代沫道。
令狐云飞扶起聂教授退到一边。
项代沫走到聂教授先前所在的位置,单膝着地,膝盖陷在黑泥里,他将手伸到抵门石的后面摸索了片刻。
他什么也没摸到:“聂教授,东西在什么位置?”
“靠着抵门石——在抵门石的南边,往里面去一点。”
项代沫将手贴着抵门石,顺着抵门石往前摸,终于,他的手指触碰到了一个球状体。凭手感,这个球状体比乒乓球小一点。
项代沫将球状体牢牢地攥在手心里,然后,将手臂移出石板。
令狐云飞和赵子蒙将项代沫慢慢扶起身。
项代沫站稳之后,摊开右手,赵子蒙将照明灯对准了项代沫的手掌心。
在项代沫的手掌心里,有一颗乳白色的、直径在两点五公分左右的球状体——球状体上有一些黑色淤泥。
靳教授小心翼翼地拿起球状体,用双手将球状体轻轻地、反复地摩擦了几下,松开手,大家看到的竟然是一颗亮晶晶的宝珠。
“赵队长,你们快把灯关了。”聂教授用颤抖的声音道——他显得很激动。
他们关了照明灯,墓道里面顿时一片漆黑,在黑暗中,大家看到一点亮光,那亮光是从靳教授的手指缝里面射出来的。
当靳教授把手指完全松开的时候,一颗夜明珠呈现在大家的面前,这颗珠子闪耀着蓝绿黄三色相间的光。
难道这颗夜明珠和先前发现的环形玉佩是盗墓贼在离开墓室的时候不小心落在了墓道里?而夜明珠掉在地上,才滚入大石板的下面?
能把这么重要的东西落在墓道之中,足以说明墓室里面的随葬品不仅数量多而且都价值连城,这一点从盗墓贼之间互相残杀也能得到证实。
盗墓贼这种为利而生群体,必然是因利而聚,因利而散,甚至是为利互戕。
聂教授非常兴奋:“老靳,我们果然没有白来啊!”
“是啊!看来,怀古村人的传说是真的。”靳教授一边说,一边拿起挂在脖子上的照相机。
“啪——啪——啪”,伴随着闪光灯的闪烁,靳教授拍了几张照片。
“今年,我们挖掘了三个南唐陵墓,这个陵墓的规格和等级恐怕是最高的。”聂教授无比亢奋。
也许因为职业特性的不同,赵子蒙三人的注意力并不在陵墓的规格和等级上,他们继续在地上寻找着盗墓贼的遗留物。
由于脚下尽是淤泥,即使有遗留物,也很难找了。
这里的地面坑坑洼洼,有的地方隆起,有的地方下陷,下陷的地方有淤泥,下陷严重的地方还汪着黑水。
头顶上和左右两边墙体上还在往外渗着少量的水,水顺着青砖的缝隙一直流到地面。
一行人缓步向前走了大约五六米的样子,眼前又出现一个墓门。这进一步验证了靳教授和聂教授对这座陵墓规格和等级的评价。
不过,这道门和第一道墓门有所不同,第一道墓门是一块完整的大石板,而这道墓门则是用石板凿成的两扇可以开合的门。
第一道墓门是拱形门,而这道门是方形。两扇石门上分别雕刻着一条龙和一只凤凰。
项代沫疑惑地问:“玉佩上有龙有凤,这石门上也有类似的图案。两位教授,这是在暗示什么吗?”
“老靳说的对,这是一个夫妻合葬墓,是一个帝王级别的陵寝。”
“两位教授,为什么要设两道门呢?为什么两道门不一样呢?”
“第一道门应该是封门石,起封堵作用,阴阳两隔,门外为阳,门内为阴。”
“第二道门是墓室的门,古人有视死如生之说,墓室就是死者在阴间的家,所以,墓室的建造多仿照阳间;而且这第一道门后有抵门石,第二道门的门后多半有门杆——门杆应该是一根长条石。”靳教授说道。
“你们看,果然有一个长条石。”令狐云飞找到了一根横在一扇石门下面、断成三截的长条石。
项代沫走进第二道门。
还是项代沫的眼睛好使:“赵队,石门后有一个放门杆的凹槽。”
他从地上拿起一截长条石,慢慢放进一扇石门后面的凹槽之中,尺寸果然刚刚好。
赵子蒙、聂教授和靳教授走进第二道石门。
在进第二道石门之前,聂教授对着墓道和石门拍了很多张照片,他被墓道和墓门吸引住了。
项代沫、令狐云飞举起灯。
眼前是一个环形空间,目测直径大概在三十米左右,中间有两个很粗的、对称的石柱,石柱上雕刻着几条张牙舞爪的飞龙。
令狐云飞用照明灯慢慢转了一圈,东西两边各有一个圆形石门,石门是完全打开的,门上雕刻着一些精美的图案。
在正前方,有两个拱形石门——每个拱形石门有两扇,左边的石门半掩着——只掩了一扇,另一扇石门躺在地上;右边的石门已经完全打开。
这门上也有一些图案,在石柱的周围有几个用石头雕刻成的高台,高台的高度目测在五十公分左右,在石墙边也有几个同样精美的石刻高台。
聂教授数了一下,石柱周围的石刻高台有三个,石墙边的石刻高台有十二个。
他在心中默念道:三三为六,再加十二那就是十八,二九一十八,九是极数,一个人是九,两个人就是十八。
五个人的脚下是没过鞋面的淤泥,项代沫用灯照了照顶部——顶部是蒙古包顶的形状,由许多大型的石块组合而成。
石块之间契合的十分完美,上面有一些美轮美奂的浮雕。石头缝里面还在往下滴水。
聂教授从项代沫的手上接过照明灯,在顶部和周围的墙上扫射了几遍:“靳教授,你看,所有图案好像都和宗教文化有关。”
靳教授看了一会:“赵队长,你观察的很细致啊,这些石刻浮雕都与宗教相关,这符合明后期几代帝**奉宗教的特点。
宗教和神有关,大明后期逐步走向衰败,统治者想借助于佛的力量——或者说神的力量挽救颓势,他们也希望自己死后成神——或者和神在一起。”
“两位教授,据我所知,从永乐皇帝以后,其它那些大明皇帝都在北京坐龙廷,他们为什么把自己的陵寝放在京西呢?”项代沫还是了解一些历史知识的。
“大明一共有十六位皇帝,最后一位是崇祯,崇祯皇帝之后,不是还有几个不被正史承认的南明皇帝吗。”聂教授道。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