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郭守敬又进了工部,参与修订新的历法。
郭守敬如鱼得水,他创制和改进了简仪、圭表、候极仪、浑天象、仰仪、立运仪、景符、窥几等十几件天文仪器仪表;在各地设立二十七个观测站,进行了大规模的“四海测量”。
前后完成的天文历法著作有《推步》、《立成》、《历议拟稿》、《仪象法式》、《上中下三历注式》和《修历源流》等十四种,共105卷,堪称著作等身!
而最值得称道的就是《授时历》,准确程度令人发指,几乎和后世通行的公历相差无几!
毫无疑问,郭守敬是了不起的天文学家,水利专家,实干家,科学家!他的成就完全可以和沈括相提并论,远不是那些只会吟风弄月的迁客骚人能比肩的。
郭守敬虽然侍奉昏暗的元朝,但是他十分幸运,官至宰相不说,还足足活了86岁,堪称福寿双全。
只不过在郭守敬死后的三十多年,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最终推翻了他效忠一辈子的大元朝。
郭守敬的后人也在战乱之中,失去了踪影,至于他的著作,也闪失大半,残存的一些书稿,也因为太过高深,没人能看得懂。
朱棣在看了郭守敬修的运河之后,就十分感慨,如此天纵之才,怎么就生在了大元朝?若是他能晚生一百年,替大明效力,那该多好啊?
想归想,元末的混战已经摧毁了一切,朱棣根本不奢望了。
可谁能想到,突然从天而降一个郭守敬的传人!
朱棣的兴奋,可想而知!
难怪他懂炼体之法,郭守敬活了86岁,身强体健,能没有两下子吗?至于天文算学,那更是郭氏的看家本事!
“道衍大师,你看这小子信不信得过?”
老僧哈哈大笑,“殿下,信不信得过,又能如何?老衲跟他谈了一个下午,所获颇丰。小小年纪,能如此精通算学,除了郭氏传人,老衲实在是想不出别的可能!”
道衍笑得十分开心,他精通儒释道,也懂得天文,可跟郭守敬没法比。老和尚关心《授时历》,关心天文,还有个更深层的想法……皇帝被尊为天子,谁能当皇帝,要看天命,当了皇帝,还要敬畏天变!
可以说,皇权的神圣,都跟虚无缥缈的天挂在了一起。
百年来,最懂得“天数”的就是郭守敬!
如果会了郭氏之学,就能随意支配天命!要知道,根据《授时历》可是能推算天狗食日的!
道衍对郭氏传人的兴趣,远比朱棣大得多!
假如刘淳在此,保证啐老和尚一脸!
丫的郭守敬的天文学是探索真理,你老和尚可好,居然拿来大搞天命迷信,简直南辕北辙,侮辱了天文学,都能把郭守敬气得从棺材里爬出来!
道衍不在乎这个,他到了北平之后,就只做一件事——不断劝朱棣夺嫡!
“王爷,如今天降奇才,辅佐殿下,足以证明殿下乃是不二人选,老僧斗胆……”
“闭嘴!”
朱棣的眼珠充血,变得十分可怖!
“道衍大师,你当本王的剑,不能杀人吗?”朱棣身躯微倾,不由自主握紧了剑柄,似乎下一秒就会拔剑杀人,血溅五步!
老僧却是淡然发笑,“王爷若是想取老衲的臭皮囊,只管动手就是,不过老衲纵然身死,也会在梦里时刻提醒殿下的!”
奶奶的,这就是传说中的阴魂不散吗?
朱棣是真的无语了。
摊上这么一块执着的滚刀肉,他也没有更好的法子。
“大师,俺朱棣和你无冤无仇,你何必害我?”
道衍正色道:“天子之位,有德者居之,殿下乃是圣人之子,为何不能夺取?”
朱棣心里苦笑,“大师,俺求你了,以后千万不要说了,父皇认定的事情,没人能改变的。若是大师执意胡言乱语,朱棣也只有无礼了!”
本来见到了郭氏传人,朱棣心情不错,结果让道衍一搅合,顿时意兴阑珊起来……说实话,哪个皇子没梦过当皇帝啊!
问题是朱元璋就是个顽固的老农,他把天下视作自家的农田,惩治贪官污吏,就像是拔出野草一样自然。
即便身为儿子,想了不该想的,做了不该做的,也会被老爹当成“杂草”,朱棣可不觉得他有大哥的好命!
道衍和尚看着朱棣的背影,嘴角上翘,“殿下,老衲穷其一生,必定辅佐殿下登基,除死方休!”
老和尚摸了摸怀里的草纸,等过几天,他还准备去请教刘淳,从这小子嘴里多弄点天文知识出来,终有一天,他会说服朱棣的!
道衍把希望寄托在刘淳身上,却不知道刘淳此刻正面临着老爹的盘问!
柳三坐在他的对面,冷笑连连。
“你小子撒谎!”
刘淳低头道:“我的确撒谎了,可我当时也不知道你是好是坏,没法告诉你真相,我道歉,对不起!”
“呸!”
柳三狠狠啐了刘淳一口,“你个小兔崽子,就别跟我扯谎了,你才不是什么郭氏传人!别往自己脸上贴金!”
这一次刘淳真的害怕了,他一直在思索,该给自己安排个什么身份。没有人的本事是无缘无故来的,他搜刮肚肠,发现郭守敬的时间最贴近,而且因为战乱冲击,无从考证,他就编了个郭氏传人的身份。
果不其然,冷静如燕王,诡诈如道衍,全都被他骗了。
只是憨憨的柳三,他怎么就咬定自己是假的?没有道理啊?
“哈哈哈!”柳三突然大笑,“小子,你编的挺好,可谁让你倒霉,遇上了我!”柳三探头,对着刘淳道:“告诉你吧,当年收复大都,我可是第一个登上城头的!就是我,亲手杀了所有的郭家人!”
“啊?你把他们都杀了?”刘淳惊问!
柳三坦然道:“他们祖上替鞑子效力,享受荣华富贵,难道还不该死吗?”
“该!该!”
刘淳还能说什么,假如当年他也是其中一员,没准杀得比柳三还狠,只是郭守敬的著作遗失,太让人遗憾了。
这时候柳三突然道:“当年我从郭家拿出来两个木箱子,小子,你想瞧瞧不?”
第12章 地主家的儿子
柳三突然变得很乐于讲故事,讲他自己的故事。
或许是没了未来的人,都喜欢追忆过去吧!
那是朱元璋登基的前一年,解决了南方所有对手之后,老朱挥军北伐,三路大军,驱逐逆元,虎视雄哉!
那一年柳三才二十三岁。
正是年轻气盛的时候,谁都不服!
大都的城墙多高啊?外面还有护城河,还有矮墙,壕沟,一道道的艰难险阻,要拿人命来填的!
据说上面已经准备死个几万人,硬生生拿尸体堆出一条路。
三爷和他的弟兄们二话不说,带着扒城索,在拂晓的时候,趁着元兵疲乏困倦,越过了重重阻拦,一口气冲到了城下,用扒城索,上了大都城头。
三爷一口刀,血战八方,足足砍死了七个鞑子!
后续的明军,沿着他们开出的道路,一口气杀进城中,轻取了大都!
“就是那一回儿的先登之功,我才入选拱卫司!”柳三抓着络腮胡子,眯缝着眼睛,仿佛看到了昔日英雄了得的自己!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