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的价值,有时是无价的》
第56节

作者: 三尺
收藏本书TXT下载
  “云天,你想说扩产需要资金吧?”老常道出了关云天不好说出口的话。“不光是扩产需要资金,据一位业内专家,也是我的一个朋友说,如果规模达到一百万,用电量巨大,县里供电局恐怕很难同意配套,说不定需要企业建自备电厂,真要这样,建设自备电厂的资金,可能比项目本身扩产所需资金还多。”这个因素,也是关云天在联社两位领导面前难以启齿的原因。

  “哎哟,真要实施这一步,需要的资金可不少呀!云天,咱们是朋友,我就推开窗户说亮话,连项目扩产带建自备发电厂,以县联社的实力,我们可能无法满足你的资金需求,毕竟县联社不能光支持昌达公司一个单位,你说是吧?”
  老孙这话虽然不十分好听,但道理一点也不差,本来嘛,县联社肩负着支持全县城乡经济建设的重任,不可能把很多资金都贷给昌达公司一家企业,那样做无论出于风险控制的考虑,还是对金融机构肩负社会责任的要求,都是不合规的。
  通过这几年的交往,关云天不仅跟联社副主任老常,甚至跟一把手老孙也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哥们,在他们面前说话早就没有什么忌讳了。
  想了想,关云天硬着头皮道:“可是扩产的诱惑力实在是太大了!听了专家们的建议后,我也做过计算,不算原有利润,仅仅达到经济规模后降低的这一块成本,也就是因成本降低而多出来的这块利润,在五到十年内,就可以连本带利回收扩产和自备电厂投入的资金。如果得不到金融机构的支持,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一大块利润从面前流失。”
  老孙低头考虑了一阵,他突然抬头看着关云天,“这么大的事,光靠县联社是不现实的,云天,这两年跟农行的刘行长还有联系吗?”
  “刘行长----,前年你给我引荐以后,我去他那里拜访过几次,近一年来,由于事务繁忙,就很少去拜访他了。”
  “哦----,如果你想实施扩产,我建议你应该去拜访农行的刘行长。”这是老孙的建议。
  “嗯,是该拜访他,你们两位领导跟我一起出面吧。”
  关云天当然知道“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的道理,但要拜访刘行长,从礼节上应该邀请引荐人一同前往,至于他俩是否愿意跟随,那是他们自己的事。
  “你去找老刘办事,我们就不跟随了。”老常把事情推了。
  跟农行刘行长打交道,吃饭喝酒属于稀松平常,而且从那次酒局的情况看,这个老刘好像对喝酒并不是多么热衷,经过几次接触,关云天觉得老刘这人属于比较文绉的那种,据说他是七十年代推荐上的大学,不管怎么说,好歹也念过几天书。

  通过事先联系,得知老刘正在单位,准备了一些见面礼,关云天直奔农行老刘的办公室。彼此已经是熟人了,几句寒暄之后,老刘亲自给关云天沏了一杯茶。
  “刘行长,今天没有会议吗?但愿我没打扰到你。”知道这种单位经常开会,关云天这算是没话找话说。
  “你还别说,算你赶得巧,好不容易今天没有给我安排会议,否则上班时间你见不到我。”看来,当事人也对没完没了地开会心生厌倦。
  关云天来这里不是为了跟刘行长闲聊,他要想办法把话题引入正轨,“刘行长,现在农行的信贷政策有所松动了吗?”关云天明知故问。
  “信贷政策松动?你指的哪些方面?”

  “比如对于民营企业这一块。”
  “怎么突然问起这个问题?我记得以前跟你说起过,农行对于民营企业的信贷政策几年前就放开了。”
  关云天一拍脑门,“看我这记性,对,以前你是提起过。整天忙得不可开交,这半年多都没过来看你,还把你们的政策都忘了。”
  “每天忙些啥,企业现在怎么样?”老刘问。
  “忙着新项目试车投产,企业现在还不错,我们在一年多点时间内,一口气把新项目的三期工程都建成了。”在老刘面前,关云天故意显得很自豪。
  “生产规模有多大?”
  “年产全钢--半钢子午胎六十万条。”
  “哟,这个规模可以呀!”老刘没想到关云天的企业发展的这么快。
  “刘行长,我们以前对这个行业不了解,现在通过深入接触才知道,外界觉得六十万的规模已经不小了,实际上业内专家告诫,只有年产量达到一百万条,才算最佳经济规模。”
  “按你这个说法,根据我对全县各家轮胎企业的了解,也就是说咱们富源县这十几家轮胎生产企业,几乎没有那家达到了最佳经济规模?”
  “可以这么说。以前我也不关注这个问题,通过跟橡胶设计院一些专家的深入交流,他们才道出了行业存在的普遍问题。”

  “原来是这样!可是我不明白,一般生产规模和最佳经济规模还有什么区别吗?”
  “所谓最佳经济规模,就是各种生产要素达到了最佳配比,生产过程中不形成任何要素的浪费。反之,一般规模状态下,由于各种生产要素的搭配不尽合理,生产过程中必然造成某些要素的浪费,这就是两者的本质区别。”关云天解释道。
  “既然如此,最终必将导致二者的成本不同,是这样吧?”老刘是财务专业出身,对成本很在意。
  “根据专家们的说法和我们的详细测算,如果达到最佳经济规模,产品成本将会比一般情况下降百分之十。”
  “哟,差别这么大,这该引起企业的重视啊!”刘行长道。
  “别人重不重视我不知道,我对这个问题是非常重视,成本降低百分之十,这是个什么概念?”
  “关总,你比其他人看得远,我相信昌达公司肯定不会重蹈其他企业的覆辙。”
  日期:2019-09-19 18:20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