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很少有外来人?”杨政丞说,“落鹰坪离乡镇小镇有多远?”从省城到市里,再到镇上,杨政丞一路浑浑噩噩,没有任何印象,这时只能从李悦这得知信息。
“你没来的路上印象了?”
“我山痴,进山后觉得到处都一样,就像我们看非洲人一样个个黑,没法分辨。”杨政丞苦笑一下,只能这样自毁形象。
果然李悦笑起来,杨政丞如有春风拂面,见美女笑,怎么自毁形象,他都觉得赚了。
“桔城市到白泥区78公里,走高速一个小时,从白泥区到大田镇31公里,镇上到落鹰坪17公里。”李悦又说了落鹰坪的周边情况,他才知道,这里确实偏远而封闭。因为山脉走向和历史上的宗族因素,落鹰坪这里离临市将近一半距离,可山脉走向将落鹰坪和临市隔离出天然屏障,去大田镇仅有一条如同鸡肠的盘山路,这里从老祖宗起就走这条山道出山进山。
落鹰坪存包括左近四个自然村寨,如今,这些寨子就三组修通村级硬化公路,因为这里有学校和村部。其他三个自然村都在山岭之中,修路难度太大,但村村通镇上已经规划中,力争三年内立项动工。
从省级地图可看到,落鹰坪像一把尖刺,深深刺进临省区域内。了解到这里的情况,杨政丞有新生的感觉,命运既然将自己安排到这绝地,那自己就心安理得在这里过日子,在这里蜕变!
流放三千里总强过咫尺深牢。想到其他事,心里不免刀割一般地痛,如今逐渐习惯了些,脸上的情绪还是难免流露。
“你怎么啦?支教很辛苦,你会不会两三天就离开?”李悦有些后悔说这里的情况,好不容易来一个人支教,可几天又走了,学校又将回到之前的状态。
“李老师,你放心,我不会走。”杨政丞看到李悦的担心,非常肯定地说,“我到落鹰坪就把这里当成自己的新家。”
“那太好了。”李悦开心地说。
“你在这里多少年啦?我会安心支教,不过,有个条件就是要请李老师多指导我、手把手教我,传经送宝,不准藏私。”
“啊,我也没经验。以后,我们一起讨论,总可以了吧。”
“你还没说你的情况?”杨政丞看着面前的光洁、细腻、俊美、阳光的脸,目光直直的、热热的。
李悦稍稍偏了偏脸,想躲开他直视,随即又面对杨政丞,说,“我没什么情况啊。”
“当然有啦,比如你今年多大了,三围是多少?”杨政丞故意这样说。对美女三围,杨政丞很有研究,通常只要目测一下,七九不离十,很准。
“干嘛问这个。”李悦扭头不看他,脸刷地红了,却没生气。村里男女之间说得更直接,当众动手动脚都是平常事。倒是杨政丞说三围这样的,给人不一样的感受。
见美女脸红,杨政丞心跳也加速了,说,“不肯自我介绍?李老师是想考考我吗。好,我猜猜看准不准。”说着对李悦上下打量,看胸、看腰、歪头去看臀,李悦受不了他这样子,拿办公桌上的书要砸他。
“李老师我说一下,不对请你纠正。你的三围是:85、57、86,非常标准的绝美身材。没错吧。”
“我、我不懂……”李悦自不肯曝私密信息,实际上她的三围并不到标准,胸围和臀围还有待开发,茁壮发展。
“李老师还没有二十岁吧,教了几年书你也不肯告诉我?”不再纠缠三围的事,对李悦这样的美女可不能鲁莽而毛糙,她毕竟是自己的同事。
“我在这里上课五年啦。”李悦说。
“五年?那你十五岁就开始上课了?太了不起啦。”初中毕业到这里给小学生上课,也能够胜任吧,杨政丞也不确定。偏远村小,想按标准要求现实么。
“不是啦,我是高中毕业后到这里的。”李悦说,“高考时我遇上严重感冒,进了考场却没考好。那年落鹰坪这里的老师病倒,没人肯来这里当老师,我就留下来了。其实,我是不合格的老师。”
五年前李悦高中毕业,如今至少有二十三岁,看她样子真不像,显嫩。“你今年二十三?不像,完全不像啊。怎么看都只有十八岁。”
“杨老师,你就爱瞎说。”
看着小不点们逶迤散开,杨政丞长出一口气。支教的第一天总算过去,不管一开始怎么样,此时,杨政丞浑身轻松,灵魂终于找到了归宿地!
看着学生背影,他们隐入山梁、村巷弄子,回家了。李悦站在杨政丞身边不远,也在目送学生离开。“李老师,家长不来接,我们也不用送吗?”
“晴好天气,不用送的,放心,村里的孩子不矫情。”李悦笃定地说。杨政丞笑笑,在网络上见过六零后、七零后调侃的段子,说当初上学要到山里给学校砍柴、要到村里做农活,说当初还有春游、秋游,有野炊、野泳,有老师罚站罚跑、打手心打屁股,一代代也长大了。
山里的孩子哪怕学前班,生命力也比城市小孩子要强健而自信,放任他们磨砺,难道他们父母就不疼爱?
之前,杨政丞从没想过这些,看着回家的孩子,他不禁在想,到底如何才是孩子成长最好的做法?这估计是一个无法回答的命题。
落鹰坪偏远而闭塞,不过,早在上个世纪初,桔城市在举国开放步伐中开始觉醒,西部大开发将这一块土地激活,白泥区招商引资大搞建设,下属各镇到处掀起经济建设为主题的工作推进,大田镇也不例外。山区居多的大田镇,对劳务输出这一工作格外热情,效果突显。
十年前,落鹰坪各村组的男女主劳动力开始往外跑,一开始还在白泥区打短工,慢慢适应都市生活后,便有人拖家带口的往外找工作、进厂,更多的是将一家老少留在村里,他们在外打拼,赚钱回来养家。
听李悦说村里的情况,杨政丞也知道,全国一半以上的省份和地区都是这种劳动力输出状态,其中就几个省是劳动力输出大省。江右省就是其中一个,劳动力输出量居于全国第二位。像落鹰坪这种深山区域,劳动力输出更夸张,村里几乎出现人力断层。留在村里的除了村干,只有极少数具备劳动力的人在家。
村嫂、村婶婶、村婆婆又占据大多数,村姑除非像李悦这样的,其他便找不到了。
“杨老师,走吧,到村主任家吃饭去。”李悦说。
“啊……”杨政丞没考虑到吃住问题,学生才走,肚子固然饿了,还没来得及问这事。李悦叫他去村主任家,是村主任派饭吗?
“上午你进村,村主任李盘留下话,让我们到他家吃饭的,你忘记啦。”李悦说,“我得感谢你,今晚也改善生活啦。”
杨政丞不多问,以后小日子怎么过,等见到村主任后或许会有安排。李悦是落鹰坪的人,家在一组,离学校有三四里山路,平时住学校或回家随她的意。
学校和村落隔了两三百米,进村公路从学校五十米外穿过直到村部。到村口,见一个女人站在公路上,神情有着意蕴地看他们走过来。李悦见她,说,“莲花嫂子好。”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