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线上的钟摆》
第6节

作者: 燕大五
收藏本书TXT下载
  同日,美国驻联合国代表向十三国代表传达了美国国家安全会议的精神,要求十三国提出新的方案。在美国的大国压力下,十三国只得修改方案,提出了两个提案:
  第一个提案:停火提案。该提案希望在朝鲜的敌对双方停火,然后由联合国组织一个三人小组以确定双方停火的基础。该提案由十三国共同提出。该提案可以称之为“十三国提案”。
  第二个提案:召开美、苏、中、英、印度、埃及六国会议,商议现存问题的解决方案,并为解决远东其它问题举行谈判会议和组成谈判委员会。该提案由十三国中的十二个国家提出,参与了联合国军军事行动的菲律宾没有加入。该提案可以称之为“十二国提案”。
  12月12日,联合国大会政治委员会通过上述提案,准备将其提交联合国大会讨论。对于第一个提案,美国驻联合国副代表格罗斯表示赞成——该提案只要求双方先停火再慢慢谈,中国方面应该能够接受。对于第二个提案,格罗斯则表示反对。格罗斯说,他反对的理由是:在这个时候建立任何一个专门机构,都可能给人一个印象,即由于停火必须在其他方面付出代价,尤其是十二国提案所谓的“现存问题”提法太笼统。

  格罗斯反对的理由非常含糊,似乎在闪烁其辞地掩盖着什么。笔者以为,格罗斯的话语背后隐藏着美国的真实意图:美国不愿意和苏联、中国坐在一起谈论“现存问题”,因为所谓的“现存问题”不光包括朝鲜问题,还包括一切美苏利益相悖的问题(如越南问题,当时法国正在越南陷入苦战),乃至整个“自由世界”和所有“红色国家”利益相悖的问题。这样,美国将直接面对苏联。一旦如此,事情就闹大了,美国很可能会和苏联产生全面冲突。就算美苏不发生冲突,由于和苏联的谈判,美国也很有可能损失许多在世界各地的利益。尽管美国希望从朝鲜战场上脱身,但脱身的目的就是为了防备苏联。如果美国为了从朝鲜脱身而与苏联卷入关于朝鲜问题、远东问题乃至世界各地问题的争端,那美国从朝鲜脱身也就没有意义了——对美国来说,如果真的卷入和苏联的争端,那还不如继续在朝鲜作战。

  由于美国的霸主地位,在联合国大会上,美国赞成的提案很难不被通过,反之亦然。因此,在12月14日召开的第五次联合国大会上,十三国提案以51票赞成、5票反对(苏联、乌克兰、白俄罗斯、波兰、捷克斯洛伐克)、1票弃权(中华民国)的绝对赞成优势获得通过,十二国提案则被无限期搁置。联合国大会决定在12月8日美英首脑联合声明的范围内提出停战条件,并根据十三国提案组织一个三人停战小组,作为“自由世界”与北京、平壤沟通的桥梁。三人小组的名单是:第五次联大主席伊朗代表安迪让、印度代表贝纳格尔•劳爵士、加拿大代表皮尔逊。

  如前所述,华盛顿方面已经进行了两手准备。因此,12月15日上午,美国总统杜鲁门宣布美国将于12月16日进入紧急状态。12月16日,美国成立国防动员局,准备扩军100万人,并在一年之内将飞机、坦克产量分别提高5倍和4 倍。同日,美国国务院宣布管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美资产、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禁运。还是在这一天,三人停战委员会向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联合国特使伍修权传达了十三国提案。对此,伍修权回答:“委员会的建议,只不过是为被打垮的美国败军的重新编成而争取时间,显然是个阴谋。”

  直到今天,在中国和西方世界的史料上,双方还在互相攻击对方毫无和平诚意,并称己方为和平尽了应有的努力。事实上,这种道义上的指责对探求事情的面目于事无补。只有以局外人的角度对其进行客观分析,才能得出当时的真实情况:
  对美国一方来说,美国虽然希望得到和平,但这种和平并不是为了真正的“停止战争”,而是在全球范围内遏制苏联的一种手段。一旦“在朝鲜实现和平”这一手段失去了遏制苏联的效果,美国就不会考虑和平。事实上,如果没有十二国提案,十三国提案就没有意义——单纯的停火并不能保障朝鲜半岛上的长期和平。可是,为了自身利益,美国依然反对十二国提案,只赞成十三国提案。另外,美国方面从一开始就缺乏对和谈成功的信心。杜鲁门的两首准备即是这种缺乏信心的表现。一旦美国对和平缺乏信心,那么其争取和平的行动就不可能做到完全认真了。

  对中国一方来说,随着中国军队在朝鲜半岛取得了空前的辉煌胜利,持民族主义的北京政府对己方实力产生了严重高估,对敌方实力则产生了严重低估(前已述)。因此,北京方面并不想和美国和解。因此,北京方面拒绝了《朝鲜和平方案》和十三国提案。另一方面,由于美国对与中国和解缺乏信心,因此显得非常没有诚意——美国不但反对十二国提案,还在十三国提案通过后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美资产实行管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禁运。所有这一切,都严重伤害了北京方面的感情,使北京方面更不可能和华盛顿和解了。

  事实上,北京方面有自己的停战底线。北京方面之所以拒绝了较为公平,少许倾向于西方的《朝鲜和平方案》,就是因为北京自己那条停战底线的存在。早在12月3日,金日成到达北京,与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会晤。毛泽东的观点是,“敌人有可能要求停战,我们认为必须承认撤出朝鲜,而首先撤至三八线以南,才能停战谈判。”几乎与此同时,联合国秘书长赖伊和英国、印度、瑞典驻联合国代表不断向伍修权询问北京方面的停战条件,伍修权遂询问北京究竟在何种情况下可以停战。12月初,北京方面拟定了五个条件发给伍修权:

  “1、所有外国军队撤出朝鲜。
  “2、美国军队撤出台湾海峡和台湾岛。
  “3、朝鲜问题应由朝鲜人民自己解决。
  “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参加联合国并从联合国中逐出蒋介石的代表。
  “5、召开五大国外长会议(美、苏、英、中、法)准备对日合约。”
  12月7日,北京方面将上述五个条件向苏联通报,征求了苏联政府的意见。苏方同意五个条件,但认为在联合国尚未对停战问题明确表态之前,北京方面不宜过早亮出底牌。

  然而,仔细分析上面的五个条件,就会发现头两个是西方世界所不能接受的:首先,如果“外国军队撤出朝鲜”,那么联合国军将必须撤出朝鲜,而作为“志愿军”参战的中国军队则可撤可不撤,这对联合国军一方显然不公平;其次,在美苏冷战的大环境下,美国是不可能撤出台湾的。对西方来说,北京方面挟大胜之威提出的条件要价过高。

  综上所述,美国提出的和平本身就带有功利性、缺乏诚意,中华人民共和国则正处在军事胜利带来的骄傲与喜悦中。双方的基本立场对方都难以接受。因此,双方是很难认真地进行和谈的。果然,12月22日,中国外交部长周恩来针对联大通过的十三国提案发表了一份声明,声明的基本内容正是北京方面的五个停战条件。此外,周恩来还在声明中指责美国的行动,称由于联合国军入侵北朝鲜,三八线已不复存在,并宣布如果不满足北京方面的五个停战条件,则绝不停战。

  这样,1950年12月,朝鲜战争的和谈事宜就以流产告终。和谈的流产并非一个道义上谁对谁错的问题,而是一种国家利益冲突的体现。
  在这里,还要谈一谈麦克阿瑟对和谈问题的态度。众所周知,麦克阿瑟是个典型的军人。在他眼里,枪炮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唯一手段。12月6日,美国陆军参谋长柯林斯飞抵朝鲜,视察败退中的美第8集团军,并和麦克阿瑟见了面。12月8日,柯林斯飞回美国,告诉华盛顿方面第8集团军尚能坚持战斗(这一点《梦断鸭绿江》已述),并向华盛顿方面传达了麦克阿瑟对局势的看法:麦克阿瑟认为,朝鲜战局有三种可能的走向。第一种,是联合国军按照原来的样子继续作战。如果那样,联合国军迟早会被赶下海(由于当时的麦克阿瑟已对朝鲜前线局势惊慌失措,他能这样判断并不奇怪)。第二种,是和中国全面开战,把战火烧向中国大陆,联合国军要轰炸中国城市和从香港向中国南方进攻,并协助国民政府军队反攻大陆;同时,朝鲜战场上也要继续作战。只要采取这个方针,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将陷入多线作战,疲于招架,而联合国军一方便能取得胜利。第三种,则是联合国主动建议中国军队停在三八线以北,和中国停战。这一走向等于联合国军认输。

  因此,麦克阿瑟的结论是,既然第一种走向的结局是必然失败,第三种走向的结局是认输,那就只能采取第二种走向,和中国全面开战。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