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魂金瓶梅:香艳下的男女秘密》
第8节

作者: 李灵灵
收藏本书TXT下载
  盐引相当于获得贩盐生意的许可证,按明朝制度,一引可贩盐两袋,每袋两百斤。怎么获得盐引呢?首先,西门庆要派下属买一批粮食,缴纳到边疆高阳关,边防官军会开个缴纳多少粮仓钞的收据证明之类,再凭证明拿到产盐之地,交给盐运司;然后,盐运司收集一批证明,向上级部门申请盐引也就是经营许可证,盖章,颁发给西门庆;然后,西门庆派来保等拿着盐引去盐场支盐,然后推盐车找盐课司检验;检验完毕,盐课司吩咐,必须在指定的地方销售;西门庆在指定的地方卖盐;卖完了盐,把盐引交给当地政府。

  乖乖,做个盐生意要走这么多复杂的手续。大家可以展开翅膀想象,这繁复的过程需要经过多少“有关部门”的大印?明中后期官员俸禄微薄,只需要盖个大印就解决的事儿,这送上口的肥肉吃也不吃?不吃白不吃,大部分官员可不像海瑞那么“傻”,要是在某关口稍微卡你一下,批发一道盐,最少两三年,最多五六年,这生意可就别做了。商人无奈,还是先打点打点吧。西门庆当然晓得这其中厉害,所以他一听说蔡状元当了两淮盐使,高兴得跳将起来,热剌剌的关系在这里,省得再去托人情。他这一次贩盐三万引,就是6万袋,1200万斤。放不放盐,全在蔡状元一句话,早放他的盐,蔡状元又不违法,又可得他许多好处,何乐而不为?

  经过繁复的手续和层层打点之后,食盐的成本突飞猛涨。今天买一斤(500克)加碘食盐差不多一块钱。通货膨胀之后,一斤盐最多也就两块多钱。明代万历年间,人们买一斤盐(明代一斤约596克),要花三钱银子,按大米的购买力兑换,每钱银子折合人民币20元,当时每斤盐售价是60元左右。
  还请注意,西门庆是从盐运司手里支盐,也就是“官盐”。这“官盐”由官方从“灶户”(专门负责制盐的农户)手里收购而来(《明史•食货志》),按400斤盐=1石大米兑换,明代一石大米重约140斤,按今天每斤大米2.5元计算,一石米就是350元,也就是说,官方从“灶户”手里,不花一块钱就能买到一斤盐,而通过西门庆等盐商一道贩运之后,市场价暴涨到60元。俗话说“羊毛出在羊身上”,经销商把所有的成本计算起来,最后转嫁到了消费者身上。盐的重要性好比石油在今天的重要性,老百姓不可一日无盐。可是这么高的盐价,一般穷老百姓家都吃不起。

  这里就能理解,为什么万历皇帝要直接派太监,屁颠屁颠到民间征矿盐税了。万历后期,明朝国库平均每年进账209万两白银,来自食盐专卖的直接收入就占100万两以上。原来利润一半流入西门庆等盐商手里,一半都贡献到国家的财政收入里去了。
  或许有人会说,小老百姓傻,为啥不直接到灶户手里买盐呢?灶户也乐得多赚点。这主意不错,可惜后果很严重。明朝实行食盐专卖制度,就像今天的烟酒、鞭炮专卖一样,除了获得垄断经营权的盐商,其他人谁敢买卖“私盐”?那可是违法行为,是要充军、砍头的罪,买的卖的一起杀。请君试想:今天你能随便在城里占块空地,插面小旗,说:我要建个房子住住。那属于违章私建,充军杀头那太不文明了,已不时兴,但请你到丨警丨察局喝喝茶是必定的。也没有人傻到去里理论:土地不是全民所有吗,为啥没有我的一份?明朝时也没有老百姓去衙门里闹:为啥官盐合法,私盐不合法?小心被差人棒打一顿,轰将出来。

  (卷二第五章完)
  六
  有消费者做冤大头,西门庆的这笔大买卖并不吃亏,他这一次贩盐1200万斤,若按市价每斤60元计算,就是720000000元,约7亿2千万元人民币。西门庆的生意大多是此类型,只要有钱有权,而且够胆,不怕东窗事发,买卖的利润就像滚雪球似的。中晚明社会,类似西门庆这样的“市豪”大把,(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他们跟官府就像一根藤上的两个瓜,彼此依存,一根藤条渗入地下,吸取百姓的血汗。

  这就是西门庆们的发财秘诀,很简单。我们这个时代有不少富豪,他们跟明代那位西门大官人一样,出身并非“名门望族”,大多学历不高,计算机证等级证、英语四六级证书通通没有,甚至连间生药铺也没有,就能在短短几年、十几年间,迅速崛起为几亿、几十亿的富翁,这些人暴富的速度比“嫦娥”登月还要快,活活气死我们这些埋头苦读、席不暇暖的大学毕业生,几度怀疑“知识就是力量”是蒙人的。有人会说比尔•盖茨,是的,但是那是在美国,中国有特殊的国情。

  扯远了,现在谈的是现代西门庆们的暴富秘诀。现代西门庆不再去贩卖食盐生意了,因为食盐产量增多,“小产权盐”越来越多,“官盐”再无法垄断,肥肉变骨头,眼看着啃不到多少肉了。现在最能赚钱的生意是什么?盖房子。这比贩盐来钱快多了,而且不用买大批粮食换取盐引。对于现代西门庆们高效率的暴富秘诀,中国学者们曾经总结了一个“暴富操作流程图”:制定圈地计划→摆平土地批租方→最低首付资金→取得可套取银行贷款的土地手续→用承建单位资金做到正负零→搞定银行获得抵押贷款→基本完成收益周期。

  恕我愚钝,这个流程图好像比较复杂,看得人晕乎乎的。按我的解释,现代西门庆只要搞定两个大佬就行了:一位是地方官员大佬;另一位是银行官员大佬。找地方官员大佬圈地,找银行官员大佬拿钱。怎么办到呢?非常简单,学学西门庆的手段,贪财的给钱,贪色的给美女。没有门路的,找找门路;没有资本的,攀附资本。只要不择手段,皇天总是不负有心人。空手套白狼,名副其实。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有幸和几家大型企业的高管一起吃饭。席中大佬们交换名片,有位指着名片惊呼:哦,原来周总就是XXX的女婿。另一位也似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原来王总是YYY的儿子。于是推杯换盏,恭敬热情劲儿,非同寻常。XXX和YYY都是市政官员,听他们口气,似乎是一把手二把手。偶一书生,列席其间,心中堆满疑惑:是XXX、YYY的亲戚有什么了不起,于商业之成败也没有什么吧?后来读了《金瓶梅》,才晓得这其中利害。他们甚至比西门庆更厉害,不用买官,就可以白手起家,子子孙孙,泼天富贵。

  谁依附的权力大,谁的商业就大,中国的商人们,世世代代都这么玩,一直玩到现在。有人横富,就有人赤贫。同样是人,有人账上是千万年薪,有人裤兜里揣着每月800块工资。这个“权力吸附财富”法则的后果是:财富出现了真空,却没有新创造出来的财富来填补。有学者研究,明中后期商品经济发达,却并没有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大量白银流入国家政权机器,只满足了官僚的奢侈生活,这才是明中后期商业繁荣的真相。

  (卷二第六章完)
  且看西门庆临死时,怎么交待他的身后事。和妻妾一一话别之后,他把女婿陈敬济叫到跟前,说道:“姐夫,我养儿靠儿,无儿靠婿。姐夫就是我的亲儿一般。我若有些山高水低,你发送了我入土。好歹一家一计,帮扶着你娘儿每过日子,休要教人笑话。”
  又分付:“我死后,段子铺里五万银子本钱,有你乔亲家爹那边,多少本利都找与他。教傅伙计把贷卖一宗交一宗,休要开了。
  贲四绒线铺,本银六千五百两,吴二舅绸绒铺是五千两,都卖尽了货物,收了来家。又李三讨了批来,也不消做了,教你应二叔拿了别人家做去罢。
  李三、黄四身上还欠五百两本钱,一百五十两利钱未算,讨来发送我。你只和傅伙计守着家门这两个铺子罢。
  印子铺占用银二万两,生药铺五千两,韩伙计、来保松江船上四千两。开了河,你早起身,往下边接船去。接了来家,卖了银子并进来,你娘儿每盘缠。

  前边刘学官还少我二百两,华主簿少我五十两,门外徐四铺内,还欠我本利三百四十两,都有合同见在,上紧使人催去。到日后,对门并狮子街两处房子都卖了罢,只怕你娘儿们顾揽不过来。”说完这些,西门庆哽哽咽咽的哭了。
  将死之人,生意账目记得清清白白,后事交待得规规矩矩。若西门庆果然是一个整日只顾花天酒地、逞强霸道的家伙,岂能有如此清醒的头脑。若陈敬济遵照西门庆死前吩咐,还可以撑起一家子的门面和生活。可惜这女婿是块稀泥巴,扶不上墙的东西,西门庆豪赌好色的功夫他样样有,划算谋生的本事他门门无。西门庆一死,他的家业也如大厦轰然倒塌。

  西门庆做生意的手段固然令人不耻,不过他这人倒还有些人情味。这是他的另一个好处。他和十位结拜弟兄喝酒正热闹间,月娘派玳安来接他回家,说三娘卓二姐发昏。西门庆随即站起来说道:“不是我扫大家的酒兴,实在是我第三个小妾十分病重,咱回去先。”西门庆到家便问吴月娘:“卓二姐怎的发昏来?”忙往卓二姐房里,几天在家守着。李瓶儿死后,他哭得死去活来,粒米不进,为伊消得人憔悴。

  平时,西门庆对妻妾也相当体贴,过年时,亲自开箱拿出好布匹,为妻妾布置的新衣裳,请了裁缝来家,月娘多少件,用什么花样颜色,其余小妾、女儿多少件,用什么花样颜色,一一吩咐下去,甚是心细,这种心情,比起那些道貌岸然的假正经老公来得实在。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