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学的形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原始社会的人类,对各种自然规律没有理性上的认识,但为了生存,他们必须生活在气候及水土较适宜生存和发展的地方,这是一种适应性选择。进入文明社会后,如甲骨文中就有有关卜宅的记载。周朝时期,周武王营建洛邑时,就是请周公用一种占卜的形式来解释风水学上的诸多问题。
战国先秦时期,各类学术的兴起,加之《周易》与阴阳五行学术的发展,以“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为主导建立起来的学术思想,使人们常常以地理上的方位形状同天上星辰相对应,并对地球磁场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研究,司南(指南针)就是在这个时期发明的。指南针的出现,对方位的认定就有了准确的指示器。
汉代《堪舆金匮》与《宫宅地形》等风水著作的出现,标志着风水学在理论上有了初步的归纳和总结。
郭璞《葬经》有晋朝的出现,加速了人们对风水学的研究。唐朝的建立,创造了中国历史上上少有的鼎盛阶段,文学方面几乎登峰造极,各门学术的兴起,更加促进了风水理论的发展,形成较完善的理论体系;杨筠松在民间实践风水勘察和授徒,起到了全面推广的作用。所以从那时起,在中国广大地方,宫宅、乡村和墓葬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受到风水学说方面的影响。宋朝陈抟、邵康节、朱熹以及蔡元定等著名的易学家对风水进行阐释和认定,随之风水著作相继出版,从而出现了江西形法派和福建理法派为主体的风水理论体系。
在明清两朝,通过当时的学者们对各类风水书籍的收集整理,以及不断探研,理论上已相当完善。风水勘察活动已普及到从帝王宫殿到城乡民宅各个角落。从民国到现在,学者们主要是对我国传统风水文化的重新评估和研究,加上许多外国学者对风水学的研究,使风水学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这几年出版的一些风水书籍中,对古代风水学中的一些问题,有了新的认识和解释,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以上我们可以看出,风水学的发展,可以上溯到原始人类开始,有相当部分理论,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的经验总结;也是先哲们根据自然原理推导的结果。同时也加入了某些唯心的成分。
风水学的应用与发展,与《易经》有着密切的关系。《易经》理论体系的发展是取材于长期的仰观俯察,“远取诸物,近取诸身”又是“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的包罗万象,各类事物都可在其中找到对应规则。风水理论也是以自然事物为基础的。八卦代表的乾天、坤地、震雷、巽风、坎水、离火、艮山、兑泽等自然物,正是风水学必须应用的要素。《易经》的时空、位象、数理等辩证方法同风水理论基本一致,许多法则本身就是《易经》的发展。乾天坤地,乾父坤母,乾纯阳,坤纯阴和六子卦象;龙脉起伏盘旋,有护有丛,有雌有雄,是太极图曲线的反映;阳龙结阴宅,阴龙结阳宅,阳中有阴,阴中有阳,孤阴不生,孤阳不长,干支应用,五生相克,刑冲破害,龙穴太极晕,砂位四兽对应四象;水法应用上的净阴净阳,是洛书术数的转化运用;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事万物都有生长、发展、衰老、死亡过程,则表现为卦象上的动态变易;三易(《连山》、《归藏》、《易经》乃六十龙分配,取用得宜,所主天气运,谓之地脉,气行于地,形丽于天;四生之气行于地而运于天,在天者论时,在地者论形,即时以观形,因形以验气,气有衰旺,有盈虚,四势之山生八方之龙;四势为五行化生之始,八方为五气来止踪,等等理论,皆显示易理与风水学的密切渊源,特别是在《罗经透解》中,已经充分体现出来。
罗经整体称为太极,由指南针分两仪;再分四象,东南西北(少阳太阳少阴太阴),再分八卦,八卦分先后天,先天发展为六十四圆图,三百八十四爻位;后天分为二十四山,一百二十分金至三百六十微金;三百六十五度,由四方二十八宿所管辖;代表地球公转轨道和时间。罗经使用有可能是供西汉出土的“太乙九宫占盘”制作的。后因实践中的需要,使层位不断增多。目前的罗盘大到四十余层,发展原理同易学发展非常相似。风水学由观形到理气,各种形理与《易经》理论相符,显示出同易学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从地形图中分析,风水学认为全世界龙脉是从昆仑山发脉的。地理学也称昆仑为世界屋脊。它脉出八方,有五大干龙跑向各处,其中三大龙脉在我们中国。这三大干龙之是走黄河以北广大地区,称之为艮龙发脉;黄河以南、长江以北广大地区为震龙发脉;以长江以南广大地区为巽龙发脉。这艮震巽三大干龙发自西北,走各东南。山脉这种走向,又形成江河流向。江河又称之为水龙。风水学要求龙脉要长远,气势要磅礴。因山脉水流的走向,形成我国地势的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形,“天不足西北,地不满东南”。这种形势使西北地区气候干燥,海拔高,气温偏低,水土又总是往低处流,土地贫瘠,植物生长较差。而东南地区,气候温和,土地肥厚,水源充足,适应种植各种植物。风水学认为水同财源有关。所以我国大部分人口集中在东南地区,经济发展也常以这些地区为先导。长江黄河的两岸,建成我国主要几座大城市,如上海、郑州、武汉、南京等。次于黄河长江的珠江和黑龙江,也有广州、哈尔滨等大城市。风水学认定的风水好坏同这种地理环境因素并行不悖,纵观历史上大部分著名人物都出生在黄河和长江流域,同风水要求龙脉要素成正比。这不是什么偶然现象,是自然因素所造成的。
再从统计学局部分析。地处山东泰山区域的泰安地区,全地区几十个乡镇我都考察过,从风水方面论之,其中有个乡镇,比其他几个乡镇都,背靠山脉群峰簇拥而下,下面一段形似飘带,本地人称之“五凤朝阳”,四面山峰相互对照,一座山峰都很秀丽,除背后龙脉较长外,其余三面山体较陡,一落下就如同小盆地,镇前一条小河,形似玉带,水口重重关拦,并有禽星坐镇。有这种自然之形,必有其理。坐向必然经风水行家所定,形理两全。因此,此镇虽地处山区,但历代就比其他乡镇人才出得多。这十几年恢复高考以来,就已考上两百多名大学生,有的一家三子全是大学生,也出了专家教授一类的人才,干部也多,这不正是地灵人杰吗?我们还观察到这种现象,凡是风景优美秀丽的地方,那地方聪明人才就比较多,江苏、浙江、广东、四川、湖南等省的一些地方,真是山清水秀,当然这些地方也是名人辈出,如江泽民、毛泽东、蒋介石、孙中山、邓小平、费孝通、贝隶明、拿破伦、丘吉尔、列宁、华盛顿等就是出生在这些地方。
风景粗浊恶劣之地聪明人才就较少,而且愚笨之人较多。虽然风景与风水不是同义词,但风景也属风水学的一个方面。前几年中央电视台报道了广东省清远县有个地方,附近山地都是山石嶙峋,粗浊不堪。改革开放以来,广东虽然是全国著名的经济发达的省份,可这个地区仍然处在贫困状态,不但经济跟不上,也出不了什么人才。电视台采访时,清远县干部群众说,这地区之所以贫困,就是自然环境恶劣,缺乏“金木水火土”的相生条件,不适宜人类在此居住发展。后来上级把这个地区的居民全部迁到自然环境较好的地方。
《黄帝宅经》认为:“夫宅者,阴阳之枢纽,人伦之轨模。”“阳者生化物之父也,阴者生化物之母也。”“阴阳之理,顺之则亨,逆之则否。”前人关于阳宅风水的论述,对屋宅的地点选择、朝向及内部设计构造等,都很讲究。所住房宅,人体能感到各种自然信息的影响,如形体景观,可以通过视神传导,起到物化作用。屋宅涉及到各种自然环境、水土地质、光照、温度、气候、磁场、景观等,都直接或间接、明显或不明显地对人体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现代科学研究证明:“环境的改变能够引起生物的变异,环境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原因。”在一般情况下,外界环境对植物和低等动物具有直接影响。环境发生大的变化可导致动植物器官机能的变化,最终引起形态构造的改变。这种环境改变引起器官机能变化确有其合理性,但又不是绝对的。任何动植物的器官要适应环境变化都有一定的限度,超越这种限度,就对动植物器官产生一定的害处,或者出现各种病态。例如人饥饿,虽然能加强人的耐饥饿功能,但超越一定幅度,人体机能就无法适应,先产生各种病态,最终就是死亡。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