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教授不大一会儿,就来到了生产队里的牲口棚里。
马儿、骡子、牛、毛驴哥哥看着他乱叫,好像是在热情地跟他打招呼似的。
他对牲口们一笑,然后就麻利地拿起大铁锹,一锹,一锹使劲儿地出圈粪
他一边挂劲儿干活,一边对尹抓根说:“往日我只觉万物黯然,今儿感觉大自然中鸟语花香,莺歌燕舞,就连这牲口们也是对我这么热情,你看多像是向我问好呀!
我忽然觉得生活咋这么有趣呢?
我真是后悔,之前不该把自己的悲伤痛苦装满心间。
深夜我还常常拿来为之心酸,让泪水洒满脸。
你说干嘛我要顾影自怜呢?
干嘛我要咀嚼愁冤呢?”
“是啊,人快快乐乐的活一天,哭哭啼啼地也是活一天,干嘛不扔掉痛苦,为啥不专检喜悦去生活呢?”尹抓根看似反问的语气,其实是肯定的规劝。
“嗯嗯,你说的是啊!我从今后要学会遗忘怆痛,把快乐挑捡珍藏于心田呀!”
他一边挑着两桶发酵好的牲口粪,颠儿颠儿地往田地方向走,一边吹口哨,不知不觉就来到育种基地的棉花地里。
他先在棉垄里挖了一道沟,再哗哗哗地把牲口粪均匀的撒进小沟里。
他挑着牲口粪桶吱呦吱呦来到大河边,又挑了一担水,浇在刚才的粪上。
他知道,给庄稼苗上的牲口粪多,对庄稼来说是高营养的好东西,但要是不浇上水,那准会把庄稼苗的根部给烧死的。
他还知道,农村有句俗话说:“庄稼地得上粪,有粪无水白费劲。”
郭教授干这些活,累得他满头大汗。
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块黄色的肥皂,用它洗了洗手,然后去上厕所小便。
他从厕所出来后,瞧见张光明正朝整块地里寻望着。
哦?他在寻找什么呢?
郭教授仔细看他后明白了,张光明发现了目标他在小茅河边寻找到了性能粗壮优秀的一颗颗小麦苗子。
他见他快速地走过去,他就像是在沙漠里,发现了一颗颗茁壮的绿草一样的激动。
郭教授走进了,瞧见张光明就飞快地走到小茅河边,他抚摸着这颗最粗壮的麦苗,激动的手有些颤抖。
他很小心地数了数叶片,又轻轻地量着高度,又往上面系了一个小红布作为标签,并且在红布上,写了一个又一个的数字,做着记录。
张光明从上衣的口袋里,掏出了一支钢笔和笔记本,把这个出类拔萃的小麦生长的情况记下来。
郭教授就走到他跟前,就问:“光明弟你找到了可培育的种子了?”
张光明高兴地回答:“是啊!”
这天早上,张光明让郭教授开一张原材料零部件的单子。
他就赶着一辆马车,载着郭教授,直奔县城的机械厂而去。
在厂里买了一些农业机械用到的的较小的零件。
可是,两人一问,大零件是两人意想不到的贵呀。
“以我们俩的经济情况来看,这些大零件根本买不起呀,这咋办呢?”郭教授愁眉苦脸的问。
张光明小声跟郭教授说:“你就看我的吧!”
他就死缠硬磨让机械厂的领导,卖给他一台做零件的旧原车床。
他又请求机械厂的李领导,夜晚,把这台原车床送到郭教授的家里。
李厂长对张光明的先进事迹早有耳闻,知道他是一位执着的人,他是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人。
李厂长对他很是崇拜,就欣然答应了他的恳求。
就这样,郭教授在自己的家里,用这台原车床,开始动手制造耕种农作物的先进机器了。
他白天负责往地里挑牲口粪,夜晚他会忙活着研究和制造机器的大零件。
他一边忙活着查阅资料,这可是个挺复杂的专业技术活,不是几天,几个月的就能研究出来的事儿。
张光明每天奔波于各块地,风里来雨里去,一身屎尿,一身泥水的不停地忙碌着。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育种基里的庄稼地,经过郭教授用这牲口粪和水一浇灌,那长势别提有多么喜人啦!
郭教授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制造出的犁地机,也有了一点点进展。
他们俩人每天起早贪黑地各自忙碌着。
张光明今天一大早,又来到育种基地培育小麦、春玉米、春棉花……新品种了,这可是个十分累人的苦累活儿呀。
弄得张光明一身泥土,在田间干活每天汗流浃背,他把汗用衣袖一擦,就用一支笔记录着种苗每天生长的各种数字。
他要给千挑万选出来的种子浇水,施肥,培土,消灭害虫等,管理工作必须做到位。
他还得万分小心加以保护,风雨不停。
张光明想:俺这两位追梦人坚持不懈地一天又一天,在为祖国的农业事业各自努力着,奋斗着。
乡亲们都期待着他们俩人能干出啥名堂来。
牧野花村庄大,事多,张支书因此忙得不可开交。
这不嘛,他下午刚走进芝麻田地里,拿着铁锹,低着头正准备给育种基地的芝麻培土呢。
这时,他忽然听到看电话的老李喊:“光明啊好事来啦,你快来呀!”
张光明猛地抬起头问:“啥好事呀?”
看电话的李鸿运回答:“公社来电话了,让咱村用最隆重的方式欢迎地、市、县、公社四级驻队领导们和一大群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哩!
说是让干部们和知青们一起同吃、同住、同劳动,都来支援咱村的农业建设嘞!还说下午就会到达咱村。”
“哦?驻队干部和知青们,都要来咱村?那咱村就得用最隆重的方式欢迎啊!
好!我马上去准备。
哦对了,李大爷……”张光明拿着铁锹一面往这边走,一面说。
他走到李鸿运跟前把铁锹递给他,“你把铁锹捎到我家。
我这就去找村干部做准备工作。”
他说完就大步流星地回村去找村干部了。
他让大家分头做准备,有的去找来锣鼓队,有的去找来秧歌队,有的去做小红旗。
张光明要从自己的家里拉几张床,他让自己的女儿们先打地铺将就几天,孩子们爽快地答应了。
他对三个懂事的女儿说:“等爸爸得空就用咱家的干木板,给你们做几张新床哦。”孩子很乐意帮助别人,就点点头。
张光明就把几张床拉到大队的仓库里。
他又去供销社跟李霄霄要了几个废纸箱,抻开铺到床上。
然后,张光明把上级领导的住处,安排在秦大雨队长儿子的那座空房子里。
之所以让领导们来这里住,是因为这个院落种植的鲜花和花树很多很多,看起来很美。
他和村干部们快速地把屋子里打扫了一遍。
大队门口,锣鼓队站在路边跃跃欲试,单等张支书下令。
村委班子成员分作两排拿着小红旗,个个在微风中摆动着,红旗招展。
大队长和村主任展开标语,红色的纸上,是张光明赫然写着黑色苍劲有力的几个大字:“热烈欢迎领导来我村指导工作!
热烈欢迎上山下乡知识青年,来参加农业大生产!”
张支书还教给秧歌队一首欢迎歌曲。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