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的原因不清楚,下濑火药的不稳定性发生自爆是一个很大的可能。下濑火药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不稳定,后来官至元帅海军大将的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当时从海兵32期刚刚毕业,是日进号上的少尉候补生,就因为下濑火药的不稳定造成舰炮内膛爆炸从而丢掉了左手的食指和中指。
不管三笠号沉没的原因是什么,联合舰队在大胜仗以后骄气渐生,疏于管理肯定是最主要的原因,因此秋山真之在他起草的解散训令里写了这么一句有名的话:“胜利了时候,更要系紧头盔的带子”。
可是,既然已经胜利了,头盔就要摘下来了,这个带子怎么个系紧法?有办法,这就叫“有头盔要带,没有头盔弄个头盔也要带”,因为要整这个必须时时紧系的头盔,日本海军就开始了一场长达三十几年的扯蛋。
这就是所谓“八八舰队”的蛋。
从日俄战争结束以后的1905年开始的几乎四十年间,始终有一个挥之不去的幽灵在日本海军中徘徊,最后这个幽灵还真成了精怪,那就是八八舰队的幽灵。所谓八八舰队就是由八艘战列舰,八艘装甲巡洋舰或者巡洋战列舰组成的舰队,到后来再加上八艘巡洋舰,成了“八八八舰队”。
为什么要这个八八或者八八八舰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解释就可以说明日后日本为什么会在实力悬殊如此之大的情况下悍然向世界上最大的海军挑战。
一般都认为,这个八八舰队的构想是山本权兵卫提出来的。问题是山本权兵卫为什么要提出这个构想,这个构想的实现过程中给日本海军带来了些什么变化以及最终应该怎么评价这个八八舰队的构想。
山本的八八舰队构想是出于一种危机感和责任感。但和一看“危机感”,“责任感”这几个字就会联想到的“保家卫国”的危机感和责任感不同,山本不是出于为日本国防的考虑,而是出于对日本海军的存在方式问题所抱的危机感和自己作为“海军之父”所必需负起的责任。和陆军的遭遇不同,世界历史上,凡是大胜利以后要求陆军裁军的呼声当然也有,但一般都是裁减到开战以前的水平,而海军在大胜以后一般都会被要求很大的裁减,连二次大战以后的美国那么处于建国以来国力顶峰的国家都不可避免。这是因为维持海军的兵力需要的开销实在太大。
但对于在甲午,日俄两场战争中连克两大强敌,为陆军的胜利提供了可能性的日本海军来说,这种裁军是不可忍受的。陆军在事关明治政府存亡危机的西南战争中的作用和表现使得“海陆军”的提法变到了“陆海军”,从那时开始,海军就成为了在陆军的阴影里可有可无的存在,说话没人听,总理大臣捞不着做,经费也只是全部国防预算的10%左右,简直窝囊透了,现在好不容易混出来了,还想让海军重吃二遍苦,重受二茬罪是万万不可能的。
又制造不出什么高深的理论来说明海军应该存在的理由怎么办?只好发扬日本人务实的特长,整个实实在在的东西出来说明海军应该继续大规模存在,就是说找个能吓唬人的假想敌出来。
大清,俄罗斯的海军都已经被日本人给弄没了,成为不了日本的假想敌。大英帝国倒是有海军,而且还在远东有强大的海军存在,但一来是盟国,把人家设想成假想敌有点太亏心,二来皇家海军的实力实在太强,当时的日本海军虽然赌徒习气极浓,但还没有到后来那种疯狂的地步,不会天真到梦想和大英帝国作对还能落个什么好。法国本来就不太给人什么危险的感觉,而且法国在远东的军事存在,特别是海军的军事存在不太引人注目,就算把法国弄成了假想敌也是耗子尾巴熬汤油水不大,忽悠国会给钱的可能性不大。
剩下来的就只有德国和美国了。
(六十)
将德国列为假想敌国是很可行的。首先日俄战争时德国不遗余力地支持了俄国,对日本很不友好,德皇威廉二世就是一个黄祸论的积极鼓吹者,传统的大陆国家的德国当时正是雄心勃勃要向海洋进军的时候,威廉二世有句名言就是:“别人在瓜分大陆和海洋,而德意志只能抬头看着蔚蓝的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为了不在获得所需款项上受到国会的制约,德意志帝国在1898年制定了当时在世界各国中可谓独一无二的《舰队法》,该舰队法规定的海军常备兵力为19艘战列舰,大型巡洋舰12艘,轻型巡洋舰20艘,主力舰的舰龄为25年,1900年又修改了这个舰队法,这三种舰只的数字分别增大到38艘,14艘和38艘。以后又经过1906年,08年的修改,到1912年最后一次修改时已经成为战列舰41艘,巡洋战列舰或者大型巡洋舰20艘,轻型巡洋舰40艘,驱逐舰144艘,潜水艇72艘,主力舰只舰龄20年。
这确实是一个很恐怖的计划,但是看看皇家海军的反应就知道这个恐怖的扩军计划其实和日本毫无关系。皇家海军的反应是增强基地分别在多佛和直布罗陀的本国舰队和海峡舰队,缩小基地分别在马耳他和香港的地中海舰队和中国舰队,废止太平洋,北大西洋,南大西洋和印度这四个舰队——因为这个所谓《舰队法》就是针对英国去的。
所以要说德国是威胁,也能说得上,但是还是有点亏心,也没有什么说服力。所谓好事成双,结果在这个名单上又加了一个美国。
刚刚还帮助日本和俄国人谈判的美国怎么转眼就成了日本的假设敌?这变脸也太快了点吧?其实知道日美关系史的人对这个假想敌的出现还真不会感到吃惊。
大家都知道日本海军进行的第一场战争是和大清进行的甲午战争,也知道最后日本海军是被美国人消灭的,但知道其实日本海军其实差一点不是和大清而是先和美国海军干了起来的人可能不多,所以说日本海军和美国海军是宿敌这句话似乎没什么大错。
那位差一点和美国人开打的是东乡平八郎大佐,时间是在1894年2月的甲午战争前夕,地点是在夏威夷。
夏威夷在1959年正式加入美利坚合众国,是美国51个州里面的最后一个小弟弟。在那以前是美国的一个“准州”,而在“准州”之前却是独立的夏威夷王国。
1778年.英国人探险家詹姆斯·库克上校发现了夏威夷群岛,1810年左右,夏威夷酋长的侄子卡美哈梅哈大帝(King Kamehameha)用武力统一了附近的岛屿,建立了夏威夷王国,王国的中心是瓦胡岛。
1849年美国和夏威夷王国签订了友好条约,比日本要早五年。1871年又签订了通商条约,1880年又从卡拉卡瓦(King Kalakaua)国王那儿弄到了在珍珠港修建军港的许可。
卡拉卡瓦国王1891年莫名其妙地死在了访问途中的旧金山,接任国政的是他妹妹里里欧卡拉尼女王(Queen Liliuokalani)。1893年1月,要求夏威夷并入美国的美国移民在美国公使斯蒂文斯的领导下得到从美国军舰“波士顿号”登陆的海军陆战队的支持,推翻了夏威夷王朝,建立了亲美的临时政府。1893年2月,临时政府派代表去华盛顿和当时的美国总统哈里森签订了美夏合并条约。
但是3月份白宫交岗,新上任的克里夫兰总统认为出动军舰,美国公使亲自上场指挥推翻一个有120年历史的王国这件事做的有点亏心,也没有向议会提交审议那个所谓的《合并条约》,这样合并就没有成功,临时政府不得不在当年7月自己成立一个“夏威夷共和国”。
但马汉上校认为克里夫兰总统的所谓“国际道义”是糊涂,是宋襄公,他在纽约时报上发表了名为《夏威夷和我国海权的未来》的文章,指出首先夏威夷是太平洋的要害,在军事,通商和国际政治上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其次考虑到将要建成的巴拿马运河的防守问题,一定要夏威夷作为其根据地,第三,和夏威夷的合并才是“美国已经将目光转向海外”的真正标志和具体成果。
马汉的观点引起了美国海军部的注意,接下来的麦金莱政权又重新开始了和夏威夷共和国交涉合并问题,但是当时美国国会中像克里夫兰总统那样的书呆子似乎还不少,这个合并条约一直没有被国会通过。一直到1998年美西战争爆发,马汉上校所预言的夏威夷的重要性才被美国人广泛认识,国会才好不容易总算批准了合并条约,1998年7月7日,麦金莱签署了这个条约。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