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桓被赵楷拉的险些摔跤,脚步不稳有些狼狈。
“哎?我也要作诗?”
“那是当然!大哥,既然是文会,那就自然不能讲求身份。大家都是年轻人,做首诗而已,又没人要求你个千古名句?”
赵楷笑眯眯的说着,又回头看向赵金奴道:“二妹就去后院玩耍吧,我已经着人准备了些许吃食玩意儿,而且还有几个读书人的家眷作陪。唔……如果玩的不开心,也可以来前院看看,说不得能找一个称心如意的好郎君……”
“三哥!”
赵金奴怒视着赵楷,却是羞红了脸。原本还想帮赵桓说话,这会儿也是没勇气了。
至于杨汕和丫头,则是被赵楷直接无视。所幸王府的门子没有阻拦,两人还是轻松跟着赵桓走进王府里。
赵金奴主动领着丫头去了后院,杨汕则跟在这赵家兄弟后面,听他们攀谈。
“大哥,你和那杨家人是怎么认识的?”
“哦!一场意外,没什么大不了的。对了三弟,这才半年多不见,你府里怎么变得这么奢华?”
“跟父王学习罢了!父王爱花石,我等做儿子的岂能落后?”
听着前面两人的议论声,杨汕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异样神色。
如果说之前还是有所怀疑的话,那么这会儿,杨汕已经确定了赵楷的不怀好意。
针对的太明显了啊!
将赵金奴支开,将所有护卫支开,只留赵桓一人孤立无援。
要说赵楷有胆量干掉赵桓,这一点杨汕是不信的。但是找个机会让赵桓丢脸,甚至在没有人帮忙的情况下狼狈到极致,这种事情赵楷一定做的出来。否则明知赵桓文章不精,为什么还要刻意强迫?
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而已,心思竟然这样深沉。
一步跨进院门,杨汕抬头望去,果然是好一个富丽堂皇的大院儿。
三三两两聚在一起的那些读书人暂且不提,仅仅是这个院子里拜访的各种花石楼亭,就让人目不暇接。一木一石,一花一草,莫不精致。原本就华美的院子,竟是体现出一种苏杭风情的曲径通幽来。
在侧面不远处的一个池塘里,一块巨大太湖石耸立其中。虽说没有传闻里敬献给赵佶的那一块巨大,却也是了不得的大石头。
它半边身子埋在水中,露出的部分则呈现出双龙吐珠的形状。
“好一个洞天福地!”
杨汕赞叹。
虽说花石纲这东西确实对大宋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和破坏,但是它的美丽却无法反驳。
“不过是仿照父王的艮岳福地而已。”
赵楷回头看一眼杨汕,随即无视。
他硬牵着赵桓来到那一群读书人当中,又将赵桓介绍给这些人认识。
“学生见过太子殿下!”
“免礼、免礼!”
一群读书人连忙拜见,赵桓却是毫无的连连摆手。
赵楷不给赵桓和这些人深入交谈的机会,直接拍拍手掌吸引注意力道:“大哥到了,今天的文会就此开始。按照事先讲好的,每人都先来一首咏物如何?这样吧,本王先开头,唔……就来一首咏梅柳了!”
似乎早已打好腹稿,赵楷思考着走动几步,就抬头道。
“碧水源流随处满,
东风花柳逐时新。
高墙门外寻芳客,
不信我府别有春。”
念完,赵楷抬头看向众人:“本王这首咏柳如何?”
“善!”
“大善!王爷好文采!”
“好一个咏柳!外人寻芳,我自迎春!妙啊!”
不要钱的马屁接连而至,一群读书人的夸赞让赵楷眉眼都笑开。
“嘿嘿……好一个咏柳啊!”杨汕笑一声。
不得不承认,赵楷这诗确实不错。哪怕这首诗确实是赵楷事先做好,可这也是人家的真本事。
他的文采确实没的说,否则也不会成为历史上唯一一个皇子状元。
借咏柳寓志,玩的漂亮。
不过这样一来,赵桓就麻烦了!
作诗必然会有比较,一旦做出来的诗词比赵楷差上太多,这传出去可就不太好听。
而且传闻……总会夸大其词。
接受完众人的赞美之后,赵楷将注意力放在赵桓身上。
“大哥,接下来就轮到你了。咏物而已,任意点题均可。身为父王长子,这点小事轻而易举吧?”
咱父王才华横溢,你作为长子也不能落后,赵楷是这个意思。
赵桓自然明白赵楷的意思,因此一时踌躇起来。
他在这短时间里也确实也想出了一首诗,只是和赵楷的比起来……
作诗不难,但是如果比赵楷差上太多……
如果传扬出去,说他赵桓不如赵楷,那事情就不会仅仅只在诗词方面了。
赵桓有些憨直,却不是傻子。
见到赵桓为难的样子,赵楷咄咄逼人道:“怎么?大哥,这样简单的点题,大哥也要思索那么久吗?”
“莫不是太子殿下不擅长作诗?”
“我大宋文教鼎盛,区区一首咏物而已,应该……”
旁边读书人们的窃窃私语声响起,让赵桓的脸色更加糟糕。
这时候,杨汕的声音忽然从赵桓背后响起来。
“太子殿下何必谦虚,之前在路上您所作的那首咏竹,杨汕看来就觉得十分不错。单说意境,就已经让杨汕感动了。”
第四十四章 力挺赵桓
所有人都看向杨汕,谁也没想到这个一直跟在赵桓身后默不作声的家伙,会在这个时候突然出声。
这家伙是谁?干嘛的?太子殿下的仆人?
众人在心里猜测。
杨汕没他们反应的机会,他走上前,也无视赵桓诧异的眼神,仰着头朗声道:
“城里夕阳城外雪,相将十里异阴晴。
也知造物曾何意,底事人心苦未平。
高府楼台衔倒影,茅茨松竹泻寒声。
布衾莫谩愁僵卧,积素还多达曙明。”
一步一字,杨汕咏出了一首七言咏竹诗。
话音未落,众人的眼睛就亮了。
这首诗好么?
虽然不至于流传千古,却也是首不错的好诗!哪怕大多数咏竹描述的都是正直向上这样的意味,而杨汕咏的这一首太过忧患,也不能掩盖它其中忧国忧民的官员大气之意境。
哪怕对于年轻人而言,很显然不会喜欢这样的气氛。
但是说它不好?
这里没有人是傻子。
这首诗描述的是:城里有夕阳而城外却下雪,相距十里天气竟不一样。可知道造物主是何心意?莫非人心中的苦难还没有磨平。高门府邸的楼台倒影在水中,茅屋松竹流泻出寒冷的信息。有布被不要担心睡觉冻僵,多一点耐心总会等到天明。
这样的意境,无论放在什么地方,都能说一声忧国忧民,充满希望的心情。
毫无疑问,它是上佳的。
只是……这首诗真的是太子所做?
想着,众人用赞叹的目光看向赵桓。
果然是个好太子,忧国忧民让人敬佩。
赵楷的脸色十分难看,他没想到这时候竟然还会有人帮助太子,硬生生将太子的丢脸情况扭转过来。
怒视杨汕,赵楷怒斥道:“你是谁?居然帮大哥作弊?这首诗如果真是大哥所做,为什么他自己不念出来?”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