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连勃勃大王另类史文集(八卷本)》
第47节

作者: 赫连勃勃大王
收藏本书TXT下载
  当时遭抢的物质统计,共有布二十万匹,金银五千斤,钱亿万,绢数万匹,,全被苏峻军士搜抢一空。

  最可怜的是,“御厨”们连给小皇帝做饭的原料都找不到,只能从仓库地上扫出几石抢劫后散在地面的米粒,煮粥给孩子吃。
  苏峻完全控制建康后,称诏大赦,唯独庾亮兄弟不在原宥之例。
  王导德高望厚,苏峻对他连根毫毛都没动,依旧让他原官入朝,位在苏峻本人之上。
  苏峻封自己为骠骑将军、录尚书事;封同盟军祖约为侍中、太尉、尚书令,许柳为丹阳尹,祖涣为骁骑将军。
  被庾亮降职废居于家的弋阳县王司马羕,终于盼来“自己人”,他亲自拜见苏峻,猛拍马屁。
  苏峻一高兴,恢复他西阳王的位号,进位太宰,录尚书事。
  万分焦心的温峤在寻阳苦等消息,迎来的却是丧魂落魄的庾亮兄弟。知道建康不守,皇帝落入苏峻之手,温峤放声大哭。
  哭了半日,眼泪救不了国难,温峤只能和惹事佬庾亮商议平定苏峻之策。这两个人,一直提防陶侃,如今,也只能厚着脸皮,派人哀求陶侃出兵。
  驻屯荆州的陶侃本来一肚子鸟气,马上对温峤派来的都护王愆表示:“吾疆场外将,不敢越局。”

  温峤哀求多次,就差点亲自去荆州跪求陶侃了,但老陶就是按兵不动。最后,还是王愆一席话,使得陶侃幡然感悟,戎装登船。
  “苏峻,豺狼也,如得遂志,四海虽广,安有明公容足之地乎?”
  于是,众人四处发檄,陈列苏峻、祖约叛逆之状,移告征镇,共同发兵。
  苏峻之乱的最后平定 
  东晋成帝咸和三年(328)六月,陶侃亲率大军抵至寻阳。当地的朝臣将士均议论纷纷,以为陶侃来后肯定会先先诛庾亮以谢天下。

  庾亮又惊又怕,急得差点跳河。幸亏老友温峤出主意,让他亲自前往陶侃营帐拜见、道歉。
  陶侃没有心理准备。忽然看见权倾一时、玉树临风的皇帝大舅跪伏于自己面前,口中喃喃道歉不停,也大惊失色:“庾元规竟拜我陶士行啊!”
  史载,“(庾)亮引咎自责,风止可观,(陶)侃不觉释然”。
  晋人就是这样天真、大度,崇仰人物风采。面对这样一个祸乱天下、引狼入室又曾要加害自己的权臣对手,放在别的朝代别的人身上,早就举刀恶狠狠当头剁下。但“魏晋风度”的魅力不可小觑,言语举止之间,竟可以化干戈为玉帛,化仇恨为友谊。
  陶侃大笑,说:“君侯您大修石头城就是防备我,今天倒来求我办事了!”
  言毕,两人谈宴终日,言笑甚欢。

  陶侃出兵,局势陡然改观。他手下戎卒四万,旌旗七百余里,钲鼓之声,震于远近。
  苏峻没想到陶侃会和庾亮讲和,忙从姑孰回军,还据建康石头城,分遣众将以迎战陶侃。
  陶侃,字士行,鄱阳人。此人少而孤贫,喜读书。入洛阳后,为张华所叹异。陈敏作乱江南,陶侃在江夏太守任上,屡次破贼。元帝至江东,陶侃多所赞襄,并在进讨王冲、杜弢的战役中立功不少,深得王敦举荐。后来,王敦开始忌陶侃功高,差点杀掉这位自己曾竭力推举的将军。王敦之乱,陶侃坚决站在明帝一面。事平后,得授荆州刺史,征西大将军。

  陶侃本性聪敏,勤于吏职,恭而近礼,爱好人伦,终日敛膝危坐,日理万机。他还尤其憎恨属下赌钱、饮酒,斥之为“牧猪奴戏”,对犯者痛加鞭捶,无所宽怠。
  在崇尚浮华清谈的晋朝士大夫中,像陶侃这样对政事身体力行的实干家非常少见,综理微密,非常人可比。尚书梅陶曾非常中肯地赞叹陶侃:“陶公机神明鉴似魏武(曹操),忠顺勤劳似孔明(诸葛亮)。”
  虽如此为世所重,陶侃有媵妾数十,家僮千余,府内珍宝奇货富比皇室。老头子富贵荣华,七十六岁时善终,有子十七人。最值得一提的是,他有个曾孙最有名——陶渊明。可见,富不过三代,到陶潜之时,已经穷得天天思量着是否“为五斗米折腰”了。
  话说回头。苏峻为保险起见,打好手中王牌,便强迫小皇帝移迁至石头城。
  王导固争,苏峻当然不听。

  小皇帝哀泣登车,宫中恸哭声一片。小孩子年仅七岁,忽然从他所熟悉的皇宫被逼搬家,其惊惧可想而知。
  到了石头城,苏峻腾出一座空仓库作为孩皇帝的宫室,天天有事没事在小孩子面前放肆狂言,大骂庾亮等人。
  这苏将军也是丧心病狂,他读书人出身,又曾有大功于东晋,得势之后,竟天天对着一个小孩发威作福,可见已经被皇帝大舅庾亮气成了失心疯。
  幸亏钟雅、刘超、华恒等几位大臣忠心耿耿,轮流伺候这位被幽禁的孩皇帝,并天天教他读书写字学文化。
  双方接战,互有胜负。接着,晋军取得较大一点的胜利,温峤属下毛宝劫取苏峻送给祖约的万斛粮米,并斩杀贼兵近万,祖约逐渐粮草不供,削弱了苏峻这支最重要同盟军的士气。
  不久,陶侃率水军进至蔡洲,屯于石头城西岸的查浦,温峤屯军于沙门浦。苏峻登上烽火楼,远观晋军势盛,始有惧色。

  庾亮立功心切,派手下督护王彰进攻苏峻,交战大败。
  惭愧之余,庾亮把自己的节符送交陶侃请求处分。陶侃倒幽默,派人转告说:“古人三败,君侯始二。当今事急,不宜三败。”
  诸军齐至石头城后,都想马上与苏峻决战。陶侃拿定主意,说:“贼众方盛,难与争锋,当以岁月,智计破之。”
  众人不听,结果屡战无功。
  苏峻军队身经百战,早先在江北常和后赵的羯族军队拼杀,骁勇凶悍,一般的晋军,还真干不过这支队伍。
  祖约方面,其侄祖涣被毛宝打得大败,合肥戍也被晋军攻占。不久,祖约诸将暗中与后赵通谋,石聪、石堪等人指挥后赵大军抢渡淮水,里应外合,使得长久以来不得人心的祖约丢弃寿春老巢,逃奔历阳。

  祖约败讯传来,苏峻心腹路永等人害怕大事不济,劝苏峻尽诛王导等大臣,清空朝堂。
  苏峻一直敬重王导,不听。
  眼见己计不用,路永等人对苏峻也起了二心。
  王导听闻消息后,反而派人诱使路永归顺自己,并在十月间由路永引路,带着两个儿子奔逃出石头城,跑到庾亮驻军的白石。
  双方相持之中,数次交锋,晋军多败。

  从石头城逃出的朝臣都讲:“苏峻狡猾有胆略,其徒骁勇,所向无敌。”
  温峤气得大骂:“诸君真是怯懦,怎么反夸贼人英勇?”
  待到晋军累战不胜,温峤自己也害怕得不敢说话了。
  更要命的是,温峤军队的军粮很快食尽,不得不向陶侃借粮。陶侃愤恨温峤等人轻易出兵,不答应借粮,并想撤兵再作打算。
  最后,毛宝自告奋勇,前去激劝陶侃,并亲自率兵烧毁苏峻在句容等地的军储。
  陶侃定下心神,怒气渐消,重新布置兵力,并分粮米五万石给温峤军队。
  苏峻的军队,确实是善打硬仗的士兵。这些叛军不仅不理亏势穷,反而连连掉转头主动进攻晋军在建康周围建立的城垒。白石垒攻不下,他们又猛攻大业垒(今丹阳附近)。

  陶侃本想派兵救援大业,他手下长史殷羡劝言:“我们的兵士不习步战,如果救大业而不胜,则大势去矣。不如急攻石头城,则大业之围自解。”
  陶侃从之。当时,吴县、嘉兴、海盐、宣城等地战场,官军连连败绩,形势一片大坏。
  如果此时没有出现一件离奇的偶然事件,晋军不一定打胜。双方苦战,麻杆打狼,没准哪天苏峻一生气,杀了孩皇帝和诸大臣,东晋王朝就一下子玩完掉。
  这一离奇事情,太不可思议,就像一个蹩脚的小说家,为了偏帮理想中的正义一方,凭空给“坏人”安排了一个离奇的死亡结局——苏峻阵亡!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东晋将领温峤和赵胤,得知同盟军陶侃逼近石头城,他们龟缩已久的憋气,终于演化为懦人之胆。二人从自己的垒中出来,率步兵一万多人南上列阵,想居高临下进逼叛兵。
  苏峻丝毫不惧,只率八千人出战迎击。

  对阵之时,苏峻的儿子苏硕与叛军勇将匤孝两人,只率数十骑人马,冲着赵胤的前军就奔杀过来,竟然把晋军打得大败。
  几十骑打一万多,诚为战争史上的奇迹。
  苏峻立马阵中,看得高兴,连饮数盏美酒,忙派人重赏那几十个得胜还营的将士。估计是太过高估自己的身手,苏峻对左右说:“匤孝能破贼,难道我本事不如他吗?”言毕,他自己一人跃马冲入温峤那小部分要跑未跑正在犹豫的晋军军阵,身后只有数骑亲兵跟随,其属下大军,都还未缓过神来。
  酒劲发作,风吹加颠簸,苏峻摇摇晃晃,平时的英武,只剩下空架子。
  他突阵未遂,被立阵的晋兵用长盾和长矛阻挡不得前进。

  见不能入阵,苏峻掉转马头,想就近趋上高坡,再掉转马头借坡势重新突阵。
  晋军阵中几个牙门将,抓住这千载难得的机会,把因醉在马背上摇摇晃晃的苏峻当成活靶子,就近嗖嗖甩出数枝投矛,一下子把苏峻洞穿数处。于是,这位传奇将军摔下马来,糊里糊涂结束了他传奇的一生。
  几个晋将急忙赶上前,挥刀剁下苏峻首级,肢解尸体,并在阵前把剩下的中间一截尸体焚烧(头颅四肢用作领功邀赏)。晋军兴高采烈,高声呐喊。
  一切发生得如此突然,叛军一方,只得眼睁睁看着主帅被本来大败的晋军当成一只白切鸡“料理”了。
  与一般的叛乱不同,这次即使首领苏峻被杀,叛军仍旧人心未散。苏峻的司马任让,立刻推戴苏峻之弟苏逸为主,继续与晋军抗衡。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