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先吓了一下子跪在了地上,磕头说道:“遵命……”
余先这个人没有别的毛病,就是喜欢狗仗人势一点,从永乐八年金阔调到了宁波当镇守太监,余先也官升两级,变成了少监,成为了朱瞻基身边的大太监。
这个家伙虽然那东西不管用了,却喜欢搞一些虚凤假凰的勾当。
找对食嘛,宫里面多的是,朱瞻基也懒得管。但是他喜欢玩角色扮演那一套,还喜欢强迫小宫女,这就有些太龌蹉了。
自己这辈子都还是个小处男,他倒比自己玩的还花。
从东华门出了宫城,跑在前面的李亮已经安排好了出行的人马,等在了东华门和东安门之间的便道上。
几个太监伺候朱瞻基戴上口罩,护膝,手套。这才纷纷上马。
李亮安排好了仪仗,众人就骑马出了东安门,前往朱瞻基十二岁时被赏赐的农庄。
太孙仪仗是朱棣划给朱瞻基的一队羽林左卫,六十人,分成三组在朱瞻基身边随班。加上内侍十二人,一个长随,两个贴身保镖,最低也有三十五人跟在朱瞻基身边保护。
从六岁起玄真和一清子到了朱瞻基的身边,他们两个现在一身功夫也都传给了朱瞻基。虽然火候力道上,朱瞻基还比不过正当壮年的他们,但是也差的不远。
两个道士也不知道朱瞻基从哪里学了一套柔体术,全身软起来柔弱无骨,硬起来力能劈石。
而且还会玩杂技,一开始他练习的时候,两个道长也没在意。但是现在他爬墙如平地,这就有些吓人了。
皇宫的城墙,一般人哪爬的上去,但是他不用手就能直接跑上去。就是那些宫殿,他也随随便便就爬了上去,这可是真正的飞檐走壁啊!
他们两个道士练了几十年,也没有这份能力。
所以,虽然硬碰硬朱瞻基还比不过他们,但是真要打起来,两个道长也不敢确定自己还能不能赢。
十五岁的时候,朱瞻基几乎就是打遍宫中无敌手了,朱棣见识到了朱瞻基的本事,这才放心让他可以自由出入皇宫。
要不是他才十六岁,还在长身体,他也不会这么瘦。
两个人也一心想看看,等朱瞻基身体长成了,到底有多大能耐。
现在他们把所有的功夫都传给了朱瞻基,朱瞻基虽然依旧那他们当老师对待,但是实际上已经变成了朱瞻基的保镖。
十年相处下来,玄真和一清子也没有离开的想法。
朱棣给武当重修了道观,武当弟子还有不少在军中授艺,玄真属于是最核心的人员,哪能舍得离开朱瞻基身边。
至于一清子,这个家伙早在五年前就从朱瞻基这里要了一个看中的宫女,在应天府成了家,现在儿女都有了。
明初的气温不算太低,但是现在没有工业,没有暖气效应,却是真正的冷。
以朱瞻基估计,现在的气温差不多在零下五度左右。
应天府的皇宫其实位于城市的东南角,出了皇城,外面几乎就没有住户了。
前世周游到过一次南京,他们现在走的位置就是中山陵南边山下。后世这里是繁华的市区,但是现在这里除了孝陵卫,还有羽林左卫的少数农庄,大部分都是皇庄。
朱瞻基的皇庄就在孝陵卫驻地和皇宫之间,正对着朱元璋的明孝陵的一个村子。
因为距离皇宫近,在朱瞻基提出想要一个农庄的时候,朱棣把这里赏赐给了他。
朱瞻基没有种粮食的想法,他要一个农庄,也只是为了有个能给他训练士兵的场所。
这个时期,明军的战斗力还是很强的,而且从朱元璋时代就开始养马,现在全国有马一百七十万匹,光是合格战马就有五十万匹。
但是明军基本上打仗都是依靠财大气粗,硬碰硬横扫。
不管是张辅在安南打,还是朱棣三年前第一次北征,基本上是靠自己绝对的实力来打。
面对安南这样的农耕地区好打,两次就把对方搞定了。
但是草原的鞑靼、瓦剌放牧民族,他们打不赢就跑。
以至于每次明军劳师动众,虽然打赢了,却不能让对方伤筋动骨。
三年前,鞑靼部被打服了,三年后的今天,瓦剌又不安分了。
朱瞻基对这些历史不算了解,他只知道郑和七次下西洋,明成祖五次北伐。
这一次北伐才是第二次,那就说明,后面还会有三次。
不管跟谁打,朱瞻基都想一劳永逸,不愿意跟那些草原人一直拖下去。
第一次北伐筹备期间,他就在农庄里收纳了一批比他稍大一点的孤儿们,第一批的人数也不多,只有两百人。
朱瞻基按照现代军事练军,首先培训他们的纪律性,用了半年的时间打磨的像点样子后,又教了他们一招制敌术,军中三刺,八段锦。
因为人数太少,这批人他是按照特种兵来训练的。他不需要他们成为将领,只需要能在北征的时候起到作用。
十几分钟后,众人就来到了朱瞻基的农庄,却发觉一大群人,正在村口闹作一团。
朱瞻基快马加鞭,众人也都不顾寒风,加快了速度跟了上来。
村口的一帮青壮也很早就看到了朱瞻基一行人的行踪,原本沸腾的情绪平静了下来,望向一个三十左右的军汉。
“张营副,如何是好?”
军汉看向了一个被五花大绑的十七八岁少年,叹道:“元方,原本我还想给你隐瞒一二,现在,就看你的命了……”
待得朱瞻基一行来到近前,众人纷纷单膝跪拜。“请太孙安……”
那个被绑的青年犹豫了一下,也跟着跪了下来。
朱瞻基骑在马上,摘下了口罩,眼睛在人群里扫视了一圈问道:“发生何事?”
军汉跪在地上禀道:“回禀殿下,下午训练甲连乙排甲班军士元方以腹疼为由请假,臣本欲带医生为他诊治,才发现他欲潜逃,故率人缉拿。”
朱瞻基骑在马上,俯视着跪在地上的元方,他不敢抬头,只能看到脑后的发髻。
“诸位平身,元方,抬起头来。”
除了元方,其他人也都纷纷起身,让出了元方和朱瞻基之间的空间。
一清子和玄真跳下马来,站在了朱瞻基的马前。
元方抬起头了,还有些稚嫩的脸上满是惊恐和愧疚,跟朱瞻基的视线对了一下,又连忙低下头。
朱瞻基问道:“为何潜逃?”
元方不敢抬头,回道:“小民获知甲字连这次要去跟蒙元人打仗,可小民家中三代单传,……请殿下恕罪。”
这就是想当逃兵了啊!
朱瞻基目光在其他人脸上都看了一圈,他们虽然比自己大一两岁,但是最大也不超过二十岁。
虽然这个时代,他们这个年龄已经成年,并且经过三年的训练,但是大部分人脸上还带着一丝稚气。
平日训练再多,他们这些人也没有见过血,对于战争也有一种天然的恐惧。
像元方这样的人,他们之中肯定还有,只是没有像元方一样付诸行动。
“将他带回校场。”朱瞻基夹了一下马腹,轻拉缰绳,率先进了村子。
这件事可大可小,关键还是看朱瞻基的态度。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