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石子路,反而成了沿山而建柏油马路,但显然是修了很久,很多马路石已经遭到了破坏,有一处直接躺了一颗歪倒的松树,恰好留出一个口子让面包车通过。
“这路是部队修的,不过得二十多年前了,自从部队搬走,这条路便荒废了。”查叶青咳了一声,他开车的姿势很特别,身体前倾,若不是系着安全带,估计都快贴到挡风玻璃上了。
宁若白怀疑这老烟枪根本就没有驾照,来到悦华市后,路上也没有看到几个交警。
这路是部队修的,这点宁若白相信。
建国之后,特别是这种偏远地区还不太平,所以部队进驻非常正常,而且现在的很多隐蔽工程,也是秘密在山区建的。
山中凉爽,两旁的风景可谓是第一次见过,宁若白想起了诗中的怪石嶙峋,却发现远处的山之中,紧贴着山壁,好像有一个黑箱子。
不只是宁若白发现了,大官人的头钻出车窗,看起来非常兴奋,“他娘的,这就是传说中的悬棺吗?”
悬棺,那东西是悬棺?
宁若白曾经在一本书中读到过,悬棺葬是中国南方古代少数民族的葬式之一,属崖葬中的一种,是在悬崖上凿数孔钉以木桩,将棺木置于其上,或者将棺木的一头置于崖穴中,另一头架于绝壁所钉的木桩之上。
因为人在人在崖下可以看到棺木,所以称之为悬棺。这种工程艰险,而且耗资巨大,往往只存在于贵族之中。
查叶青见习惯了,“前面多的是,这才到哪和哪啊!”
悬棺葬式是一种处置死者尸骨的特殊方式,这种富有深厚文化涵容的悬棺葬式,存在着许多令今人无法解释的困惑之处。比如,远古时代的人们到底是用什么办法把装有尸体和随葬物品、重达数百公斤的棺木送进高高的崖洞里去的,就是一个令人“难以捉摸”的问题。
最早对这个问题提出解释的是南朝人顾野王,他把武夷山中搁置悬棺的崖洞称为“地仙之宅”,意思是神仙的墓葬之处。神仙有腾云驾雾的本领,悬空置棺当然就不会有什么困难。
后人据此猜测,“云是仙人葬骨”之处,故武夷山的一些洞穴也就有了升真洞、仙机洞、换骨岩之类的美称,《稽神记》中甚至有这样的描写:“建州武夷山,或风雨之夕,闻人马箫管之声,及明,则有棺椁在悬崖之上。”
神仙已是幻想中的产物,而传为长生不死的神仙居然也会像凡人一样死去,尤属匪夷所思。不过这些说法既然得以流传,至少说明古人多认为若非神仙出手,仅靠常人是难以实施凌空悬案这种奇特的葬法的。
大官人对悬棺的认识比宁若白多的多,所以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对于神仙墓葬之处显然不可能,在近代,人们曾经试图解开其中的谜团。
1989年,上海同济大学及江西等地的专家与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美国学者合作,采用绞车、滑轮等机械装置,在江西贵溪仙岩把一具重约一百五十公斤的“棺材”吊进了一个离上清河水面约二十多米的悬崖洞中。
新闻媒体和有关学术刊物曾竞相报道并发表论文,声称此举“重现了二千多年前古人吊装悬棺的壮观场面”,从而“解开了中国悬棺这一千古之谜”。
其实它与之前对武夷悬棺的提举技术并无本质上的差别,只是操作方案有所不同。
有论者指出,由于脱离了距今千百年的时代和悬棺葬民族的社会历史背景,有关古人采用与绞车、滑轮类似的提举技术的说法,其实是缺乏有力证据的,所以要说已经解开了这一千古之谜,实在难以令人信服。
大官人说倒了这么多的斗,唯独没有倒过悬棺,这种棺材并不是存在于地下,而是悬崖壁上,经过这么多年,肉粽子也都被历代的盗墓贼拿的精光,所以说很多悬棺都是空的。
两人说着说着,天空中突然下起了零星小雨,道路也愈加崎岖起来,特别是进入群山中的一个隘口之后,柏油路完全消失了,前方的两座高山屹立在众人面前。
远远望去,两山间有一竖直的空隙,就像是一把利剑将一座山劈成两块,查叶青的速度放慢,大官人递给他一根烟,他摆摆手说你们大城市的烟没劲,然后点了自己包里的旱烟,“这个天气进山实属糊涂,若是遇到大暴雨,别说我这养家糊口的家伙,恐怕我这老命也搭进去喽,还有往前就是鬼门一线天,怪异的很那。”
养家糊口的家伙是面包车,听他的意思,这钱是要少了。
宁若白笑道,“放心,如果因为天气的原因减慢速度,到了地我会给您加钱的。”
一听到加钱,这查叶青的脸立刻像是开花一般,那管什么下雨路滑,一脚油门,直接向那一线天的缝隙中开去。
所谓是看山跑死马,他们之前经过的只能称呼为山丘,再往后走都是海拔一千米以上的高山,按照查叶青的说法,汽车是到不了毛南大寨的,还有大约十里地需要他们自己走过去。
大约颠簸了半个小时,他们才真正来到一线天的地界,远处望就是一个小小的空隙,但是到了这里才发现缺口很宽,最起码要比十车道的马路还要宽上不少。
“这里就是鬼门一线天,长度一千多米,老人说了,这里便是十万大山的鬼门关,老辈的人从来不在这走的。”查叶青道。
大官人从包中拿出一只鲜红的苹果,用手蹭了蹭,“您别开玩笑了,若这里真的是鬼门关,那么怎么去毛毛大寨?”
“是毛南大寨。”宁若白笑着纠正道。
“别管是毛毛还是毛南,那里面又不是荒无人烟,我就不信他们不走这路。”
查叶青摆摆手,“到毛南大寨还有别的路,不过在市里反方向走,不划算,不划算。”
宁若白知道,这人是怕车耗油,才走了这个近路,“查师傅,这路你总该走过吧!”
“那是当然。”查叶青将车子往缺口的右侧开去,在一块大石头旁停了下来,四周基本上都是乱石,别说是他这面包车,就算是越野车,恐怕也寸步难行。
“咋不开了?”
查叶青嘿嘿笑道,“得等会。这鬼门一线天虽然我走过,但是有个忌讳,非艳阳天不得过也。这鬼门一线天之所以这么叫,就是因为阴天下雨的里面闹鬼,还真出了不少事。”
“啥事?”大官人顿时就来了兴趣,凑到查叶青的脸前。
闲着也是没事,这雨虽然下的不大,但要停下恐怕还得过上一段时间,反正已经行驶了半天,恰好利用这个时间吃点东西,宁若白从包中取出面包牛奶,虽然不美味,但是比压缩饼干好吃的多,查叶青则是拿出这一个这里特殊的饽饽饼,就着肉干吃。
查叶青说很多年之前这里曾经来过一个地质考察队,针对十万大山的地形进行一次系统的考察,经过鬼门一线天的时候,恰逢天降大雨,向导坚持要等雨停了才进入。
那些个地质考察队的人可都是信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自然不会相信这些迷信传言,无奈向导铁了心就是不进,后来他们没有办法,只好将队伍分成两队,一队进入鬼门一线天进行谷内的地质考察,另一队则是原地扎营。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