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咳—— 纽约都市生活,真实场景体验》
第2节

作者: 牛伊万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为了到达马路对面必须要征服这样的“小雪山”,牛伊万助跑几步腾空跃起,无奈穿的非常厚重,直接跌落在山顶压出一个人形“峡谷”。毕竟是柔软的积雪,虽然显得比较狼狈,但也没有摔疼,连滚带爬的到达了马路对面。
  在淹没膝盖深度的积雪中,步履蹒跚的移动了近半个小时,终于到达了雷哥购物中心。拍掉身上和背包上的雪,怀着轻松的心情步入购物中心。
  这里给牛伊万的感觉如同走在北京远大路世纪金源购物中心里,同样是大型百货商场,超市聚集的超大Shopping Mall,有21世界百货,玩具反斗城,Costco等数十家大卖场。
  周末牛伊万偶尔会领着老婆孩子到这里吃喝玩乐,他只要穿过Shopping Mall中温暖舒适的室内主街抵达皇后大道边上就是地铁站,乘地铁到森林小丘站出门步行1分钟就到家了,胜利在望!
  满怀着激动的心情进入地铁后,牛伊万拿出交通卡准备刷卡进站时,发现进站门上挂着黄色的封条,旁边贴着暴风雪即将到来的预警,地铁站关闭了。地铁站内没有任何工作人员,只有远处的一个流浪好对着牛伊万露出古怪的笑容。
  当再次回到地面上,牛伊万掏出手机给正在家里的妻子微信语音留言:“老婆,是我!现在雪大打不到车,地铁也停了,我准备步行回家。你和闺女先吃饭,估计我需要晚一些到家。”
  接到妻子语音通话:“大牛,你现在生病,外面下大雪,特别担心。慢些走不急,尽量不要大口吸冷空气,我给你把吴裕泰的茉莉花茶沏好等你回来…”
  话还没说完,刚买不久的Iphone7手机竟然自动关机了,天气太冷手机电池瞬间变为没电的状态。插上耳机把手机塞进贴身的抓绒衣口袋里,最终靠着身体的温度,也没有能够再次启动手机,真是后悔出门匆忙没有带充电宝。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只是大雪而已”,牛伊万嘴里默念,深一脚浅一脚的踏上了步行回家的道路。走了不到半英里,可能是吸入太多冷空气的原因,猛烈而连续不断的咳嗽使牛伊万感觉到间歇性的呼吸困难,走一会儿就要休息几分钟。
  走着走着不由想起两年前决定来美国时,正是北京雾霾最严重的时候,当年自从骆家辉就任美国驻华大使,开始发布北京雾霾指数信息。在北京的中产阶级们开始觉醒,雾霾持续加重,那个时候北京的冬季,空气净化器销售火爆,3M的防雾霾口罩脱销。
  当时大家都盼着下雪,北京的干旱少雪的冬季雾霾肆虐,医院里挤满了呼吸系统疾病的人们,医院常常爆满,面对空气污染不论是医生还是病人都充满了无奈。所有人都希望痛痛快快的下几场大雪,冻死病菌净化雾霾。

  妻子祖传的哮喘,只要雾霾稍微严重些,就是整夜的咳嗽,辗转反侧难以入睡。然而牛伊万吸着同样的雾霾却从来没有过咳嗽过,只是偶尔有轻微的不适。
  牛伊万出生在陕西西安,大学毕业后开始北漂,直到22岁才离开西安。从小就在陕西的黄土里滚来滚去,上小学的时候身上有伤口抓一把黄土敷上,继续在蓬松的面面土里(极细的黄土粉末)蹦跳。每天头发里,衣服内,还有耳朵鼻子里都是尘土,呼吸系统早已适应了尘土飞扬。
  很多年前带着当年的女朋友也就是现在的妻子谈恋爱时,当时牛伊万和妻子是大学同学,拿了奖学金后在从西安一路向北穿过黄土高原到达毛乌素沙漠中。中巴车里沿着黄河夜宿壶口,道路上扬起黄土尘埃遮天蔽日,看不清峡谷中的黄河与天空的太阳。
  快要散架的车内同样尘土飞扬,混合着劣质二手烟和汗臭的味道,听着后座的老汉低声唱了一路的陕北民歌,充满黄土味道的信天游,就着尘土吃完了半口袋红枣,丝毫没有不舒服的感觉,土里生长出来的牛伊万身体奔儿棒。
  对于现在人们厌恶土得掉渣的土腥气,正是牛伊万最喜欢的味道,一捧黄土仔细的嗅其中的味道,仿佛在白鹿原顶上看到一望无际等待收割的麦田,咥了一海碗油泼面,温暖舒适的感觉通体顺畅。
  当大女儿牛艺芸出生后,北漂10多年的牛伊万创业做了一款风靡一时的软件从日本拿到风险投资,三环内有房有车手里还有了一些闲钱,为了给尚在襁褓中的宝贝女儿蓝天白云的生活环境和对妻子健康的考虑,那个时候牛伊万频繁的来往于美国和中国之间考察踩点,最终下定决心移居到纽约。

  向着回家方向深一脚浅一脚缓慢的移动着,心里默念道:“生活TMD给我来了一个玩笑!北京经常雾霾指数超过500爆表,从来不咳嗽。纽约空气清新雾霾指数只有18,晚上咳的睡不着觉。”
  皇后大道上车辆稀少,只有大型清雪车不停地把积雪推到道路两旁,整个下雪季节中,老雪未化新雪又至,层层叠加形成阻碍通行的小雪山。本来地铁4站到家,即使走路也就半个多小时。
  不远的路程却显耗费了相当大的体力。大雪中这么久只移动了不到一半的路程,牛伊万矗立在雪中非常的无助,有一种被卡住了的感觉。
  突然间看到不远处一辆白色的亚洲龙轿车,冒着风雪迎面驶来,打着双闪车尾不断地左右漂移,这样的路况下还开车如此勇猛,牛伊万瞬间就认出了一定是合伙人萨沙的车,终于得救了!
  日期:2019-10-17 02:08:02
  《纽约咳》第3章 账户被冻结

  刚认识萨沙的时候,牛伊万还不叫牛伊万,那时候从北京初到纽约,中国护照上的名字叫牛鑫。不论是美国人还是早期到美国的老华人们,大部分“牛”
  “刘”不分。每次去办事儿等候时,牛鑫经常不知道是在叫自己的名字,错过不少次排队叫号。
  住在酒店内牛伊万翻遍了同城分类的网站找房子,不经意中看到了地产中介萨沙的电话号码,相约在皇后区森林小丘见面看房。
  第一次见到萨沙直接就上了这辆丰田亚洲龙,看房路上萨沙使用车内蓝牙接连打了10多个电话,希伯来语单词被快速的投掷近牛伊万的耳朵。让牛伊万没有想到的是,从此以后听到除英语以外,最多的外语就是希伯来语。

  萨沙开车风格凶猛而彪悍,伴随着大声接打电话的声音,非常容易使人晕车。这时候萨沙越发来劲的说:“丰田车非常好,比他年轻时在以色列沙漠里开坦克轻松多了,看着空调多么给力。”
  萨沙是出生在以色列的犹太人,年轻时在以色列军队服役,之后去了欧洲,最后到达纽约定居,四处漂泊之后的萨沙张口就来,可以讲好几国语言。他年近60岁,古铜色的脸庞,身材高大魁梧,将军肚略微突起,一年四季不管刮风下雨都穿着同样款式的新百伦运动鞋。
  萨沙每天很早就到了办公室,从来不知疲倦从早忙到晚,如同打了鸡血一般的斗志昂扬。也许是走过太多地方,经历过太多事情,萨沙几乎可以与任何人和谐相处。眼睛里透着真诚,初次见面就很容易让人产生信任,真诚中也透露着犹太人的精明。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