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神匠》
第50节

作者: 牧大李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还有,东皋里南山岔是个很苦窖的山村,只有十几户人家。县里带领大伙修整梯田,开荒种地,种植苜蓿,放牧牛羊,吸纳流民,老百姓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了。人丁增加了,农牧发展了,税赋自然不在话下。”

  “你说哪里?你是那里的黎民吗?”
  钦差大人声如洪钟,打断了江涛,问道。
  “回禀大人,我说的是金城县东皋里南山岔,草民正是那里的百姓。”
  “好,好,好!诸位,辛苦啦!咱们散会。两位大人,明日本官要到南山岔瞧瞧!”
  江涛没想到,自己的几句话竟成了这次盛会的总结语。
  京官踏上南山岔这片土地,有史以来这应该是头一遭。老百姓感叹当今万岁爷真是圣明。
  听说劝农使大人是钦差大臣,那就是说他是万岁爷亲自派来的,代表着皇上哩!
  乡亲们起了个大早,天还没亮,家家户户的院子就从里到外扫了个干干净净。特别是平日里不讲卫生的人家,满院子干了的鸡屎垛,今儿个也有铲屎官站出来铲了。
  西山盐坊冷冷清清,允儿的南山学堂,也临时放了假。几个烧火丫头积极响应允儿姐姐的号召,暂时扔下烧火棍,放下“五经”,准备到各自的田里锄草。

  一旦钦差大人问起,她们会说全村的丫头平日里干完家务,都会跟着爷娘去务农。她们明白,钦差大人是劝农使。
  老二和几个羊倌来了个合兵一处,百十只羊汇成河,白茫茫一片。也有黑羊混迹其间,分外显眼。羊们习惯了自己的小团伙,翘着小尾巴四处跑,几个羊倌吆喝着往一块赶。
  江涛为自己的发现感到好笑,山羊们下巴上的小胡子多么像胡县令!
  南山岔十几户人家,哪有这么多的羊呢?

  这可是二哥的馊主意,他说这样一来,胡县令在钦差大人面前有面子,胡县令有颜面,还能亏欠了南山岔,亏欠了妹夫你?
  劝农使宇文云大人的大队人马出现在村子下面的河滩上时,郑老二的山羊大军就在对面的山坡上。
  晨曦映照下的山野,绿草茵茵。大群的羊儿散开在向阳的山坡上,悠闲自在地啃啮着青草。这一幕,令钦差大人驻足观赏了好一阵子。
  “朝中每每言及陇右,总说牧业搞得风生水起。本官今日一见,果真名不虚传呐!”

  “宇文大人,据我所知,这里的百姓每家每户至少有二十只山羊。——哎,刚公子,咱村里另外的羊呢?”
  “禀大人,还有几群在山背后呢。”
  “哈哈哈,好,好!”
  谈笑间,钦差大人进了村。只见郑老伯领着村里的男人们分为两列,跪在村口的马路两边,执礼迎接钦差大人大驾光临。
  “草民拜见钦差大人!”
  江涛心想,就差山呼万岁。
  刺史大人与县令大人,一个牵马,一个扶鞍。一个圆嘟嘟的衙役,蜷缩着身子趴在旁边充当了临时下马石。
  真是灵验!就在这时,南山岔每家每户圈里的牛商量好似的“哞哞”叫起来。江涛不得不佩服老吕头的妙招。一夜不添一口草料,它们早上远远地瞧见主人背篓里鲜嫩的冰草,哪有不叫的道理。
  自然,劝农使大人又得去牛圈里瞧瞧了。
  郑老伯家两头黄牛,一头母牛是江涛从县里买来的,还有一头公牛,是前日里县里紧急分来的官牛。

  钦差大人小心翼翼地将脸凑近牛栏,母牛一边大口大口嚼着青草,嘴角流着绿水,一边睁着铜铃大眼,凑过来大量这位钦差大人。好像在牛的眼里,钦差大人哪里长得和普通人不一样似的。
  “这母牛怀犊子了?怀的是哪头牛的犊子呢?”
  “回禀大人,怀的是它的。”
  江涛心里失笑得差点憋不住,随手指了指圈里的公牛。一帮后生们,赶忙捂住嘴,有的还转过身子去了。

  “朝廷颁发的《关市令》,尔等可知晓?故意杀牛马一头,坐几年牢?”
  “回禀大人,草民都知道,一年半。”
  胡县令故意踩了江涛的脚尖,趁机朝他连连使眼色,江涛心领神会。
  “大人,这南山岔的耕牛可都是县里分来的官牛。家家户户都有了耕牛,乡亲们垦荒种地的热情可高了!”
  “好,好!胡县令做得好!耕牛是农业的命脉,你可是抓住了这一牛鼻子!”
  考察了耕牛,顺便瞧了瞧毛驴,钦差大人提出还要养马。说这里可是茶马道要津,想想法子就能搞到胡人的良种马,不妨试试杂交,说不定能搞出宝马来。

  江涛觉得钦差大人的这几句话,话粗理端,不知胡县令有没有动心。劝农使连马都管上了,这钦差大人就是钦差大人,让牧监情何以堪?
  宇文大人还真是清官一枚。到了百姓家里,一口粗茶也不吃,就火急火燎去田间地头视察。
  跑惯了平坦的官道,这高头大马走在山间小路上,似乎有些胆怯。宇文大人虽然满身的北方血统,但恰逢开元盛世,好多年都没带兵打仗了,小肚腩拽得他剽悍不起来。
  他向山路一边深不见底的悬崖瞥了一眼,不禁有些眩晕,两腿好像不是长在自己身上,簌簌地抖动起来。他赶忙仰起头来假装看天空。这里的天真蓝,仿佛鲜卑祖先牧场的苍穹。
  初秋时节,一场透雨让山里的秋天长得绿油油。劝农使大人下了马,爬上一座小土丘,登高远眺。

  黄土高原的沟沟壑壑,分明在告诉来过这里的每个人一个残酷的事实,那就是这里干旱少雨,交通不便,几乎不适合人生存。
  可就是在这沟壑纵横的山间,总有人能独具慧眼,开垦出田地,尤其是层层叠叠的梯田。田里绿油油的庄稼,仿佛又在用生机勃勃告诉人们另一个道理。
  宇文大人沉吟良久,向胡县令问起了梯田的事:
  “这主意不错!你们谁想出来的?”
  “下官不才,给他们教授的。”
  县令胡大人一马当先,大言不惭。

  “老夫认为,做地方官就要像胡县令这样,想黎民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嘛!刺史大人,本官看这梯田还应该向其他县推广。等回京之时,本官要向圣上讲讲这事儿!”
  钦差大人竖起了大拇指,胡县令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
  晌午时分,天越来越热,钦差大人下令回县里。
  “哎呦呦,他奶奶的!”
  侍卫以为钦差大人遇到危险了,“唰啦”一下抽出宝剑,两道寒光划出完美的弧线,罩着他们的主子。二剑相搭,犹如白鹤亮翅。

  这架势简直惊呆了在场的小伙伴们。江涛定睛看处,这才发现钦差大人一屁股坐倒在了黄土堆上,捏着脚腕直咬牙瞪眼。
  虚惊一场。原来是大人的脚崴了!
  宇文大人脸色铁青,其实江涛心里明白,脚崴了倒不要紧,要紧的是钦差大人的面子也崴了。
  胡县令这时候恨不得俯下身子背起钦差大人,可他能背得动他吗?
  劝农使宇文云大人得下榻金城客栈养几日伤。

  天赐良机,胡县令正好能好好发挥发挥他的特长,好好孝敬孝敬钦差大人。
  他幻想,如果运气好的话,还有可能同当今圣上的这位红人成为深交、至交。保不准他这个八品芝麻官的仕途也许会从此一帆风顺,平步青云呢!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