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神匠》
第52节

作者: 牧大李
收藏本书TXT下载
  “老不死的,这回咱俩可想到一起咧!”
  江涛这两天已经摆开架势,做木工活准备盖新房子了。

  小东子烧也退了,有了个窝,能吃饱穿暖,变了一个人似的,有了精气神。他整天像个尾巴,跟在江涛屁股后面喊着“刚大哥刚大哥”,帮着他递东西。小西子则和允儿姐姐一起照看着盐坊的一摊子。
  “刚涛,今儿个先把你手头的活放放,咱和你大哥去趟花儿岔,给王麻子家送彩礼去。”
  自打他和允儿成婚,郑老伯就不再称他为“刚公子”。可江涛倒好,到如今还改不了口,把岳丈大人叫“老伯”,把岳母叫“大娘”。他觉得这样倒亲切。两位老人也习惯了,并不责怪他。
  “能行,老伯。啥时候走?”
  “喒(现在)就走。”
  王麻子的女娃名叫巧儿,王麻子压根儿不想把乖女嫁到南山岔。他们花儿岔坝田多,这几年又没遭灾,风调雨顺的。不缺吃来不缺穿,日子总体上比南山岔人过得滋润,尤其比郑家好。
  邻居给外甥保媒,王麻子不好直接推辞。他眉头一皱,计上心来。随口一说,彩礼要十匹锦缎。他心里暗自乐着,这不得把老郑家吓跑才怪哩!
  郑老伯从牛车上取下一壶“凉州醇”酒,老大恭恭敬敬斟满一大碗,绿茵茵的,瞧这都馋人。

  “亲家,吃了这碗酒,咱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巧儿是个攒劲女娃,你瞧这是我家大后生,也攒劲着哩。真是有姻缘,俩娃生辰八字都合着呢!”
  王麻子满脸雀斑,用手推着这酒,笑得很勉强:
  “郑老兄的后生攒劲着呢,没得说。养女百家求,这个理我王麻子可懂的。上回我不是告诉媒人了,谁拿来十匹锦缎的彩礼,这乖女就是谁家的媳妇。”
  “彩礼的事好说,好说。他伯先吃了这碗酒,彩礼我们双手奉上。”
  见大事不妙,媒人赶紧发话了。
  “哎,我王麻子做事,一是一二是二,说到做到,从不食言!几位只要按我说的送来彩礼,这亲事,今儿个咱就定了!”

  “好,我佩服你的为人!抬彩礼!”
  江涛和大哥从牛车上卸下彩礼,一卷一卷往王麻子家上房里抱。
  一匹,两匹,三匹……八匹,九匹,十匹。
  两个大后生累得气喘嘘嘘。王麻子眼睛越睁越大。他长这么大了,丝绸坊倒是去过几回,可自家摆上这么多的绸缎还是头一遭。
  “呃——,呵呵,我同意娃娃这门亲事,同意,同意。”
  王麻子双手端起这碗酒,轻轻一湮,奠了各方神圣,咕嘟咕嘟一饮而尽。

  “亲家这酒真是好酒,香,真香!”
  王麻子改变了主意,决定把女儿嫁给郑家大后生。
  长辈们在一起谈论正事,江涛扯一扯大哥的胳膊肘,把大哥交到了院子里。
  “大哥,巧儿嫂子你见过了吗?”

  “没,还没过门,哪能见呢?”
  江涛突然可怜起大哥来了。
  就在此刻,阁房门“嘎吱”一声,门缝里一女子探了探身子。
  但见此女子:头挽垂练髻,红绢绳上翠珠摇。浅靥含轻笑,眸似春水清波流。腰身多婀娜,春笋纤纤娇媚态。
  江涛揣摩这女子正是巧儿。原来她一直在旁边阁房窗眼里偷窥着郑老大呢。

  巧儿冲她未来的女婿莞尔一笑,郑老大心都快化了。他也憨憨地冲她笑了。他还想再仔细看一眼。“嘎吱”一声,门又闭上了。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郑老大站在院子里,朝着阁房痴痴地张望,满脑子都是巧儿的倩影。
  就在这一刻,大哥害上了相思病。这不仅是世上女子的病,亦是男人的通病。
  江涛做了个鬼脸,又推了推大哥。
  “大哥,你咋了?”

  郑老大像个腼腆的孩子,臊得满脸通红:
  “没,没咋。”
  王麻子也算是个厚道人。亲家女婿临走之时,他执意要将一半彩礼退回。郑老伯执意不要,说:
  “这不十全十美的事儿,咱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亲家笑纳!”
  老大的婚姻大事有着落了,郑老伯心头一块石头也就落了地,一大家子人都替大哥高兴。

  郑老大忙里偷闲,一个劲打胡矶。想着巧儿,他浑身是劲,越打越攒劲。盖新房子的胡矶,码得整整齐齐,像是即将出征的士卒方阵。旁边的土坑越挖越大,越挖越深。
  “老伯,我看这新房子还是选个新址建好点。”
  “为啥不建在原地哩?”
  “你想啊,老伯。建房子时,咱这么多人得有个临时的住处,这是其一。其二呢,大哥成家住进这院新房子,到时候我二哥成家呢?”
  郑老伯捋着胡子想了想:哎,还是女婿娃想得周到。
  “你看新房子建在哪儿好哩?”
  “西山盐坊同南山学堂之间有一块平地,我看那边地势高,也平坦宽展。”
  “好,那就盖在西山下吧。这两日我去乡里请风水先生,先把橛钉下来。”
  老伯叹了一口气道:

  “眼下,你大哥的事有了眉目,可老二的事八字还没一撇呢!”
  “我看,我二哥的事也快了。”
  “啊?你咋晓得?”
  “老伯,您没瞧见吗?老二心里早就有了小西子,他俩可黏糊着呢。”
  “这不是胡整吗!”
  没想到岳丈大人竟然发了这么大的火,江涛后悔说了刚才的话。

  碱盐土煮完了,西山盐坊冷冷清清。
  有允儿在,南山学堂就整天热热闹闹。燕子、莺儿、拴弟,还有小西子,妹妹们每天都跟着允儿姐姐读书习字。
  每旬头一日,韩先生照例骑着毛驴来授课。这天,男娃们也会来。“考考先生”讲完课还会挨个考一遍,布置好下次要考的文章。
  郑老大的胡矶码了一个方阵,盖新房绰绰有余。江涛的木工活也准备得差不多了,大梁二梁、柱子椽子、榫子卯子、门框窗扇等等,整整齐齐立在窑洞门口。
  万事俱备,只等黄道吉日立木上梁。
  家里还有三头牛,老伯和大哥每天都要去山里给它们割冰草。
  县令大人这月没派人来取盐,乡亲们都眼巴巴等着交了盐领工资。江涛决定先到县里打探打探消息再说。
  “在下江涛见过果大人。”
  “噢,刚公子,别来无恙!刚公子是找胡大人的吧。方才劝农使巡察州县,胡大人可是立了奇功一件呐!刚公子你功不可没,可喜可贺,可喜可贺!”
  “多谢大人谬赞,在下何德何能?不敢当,不敢当!请问果大人,胡大人现人在何处?”
  “你有所不知,前几日钦差大人回朝述职,胡大人奉命随行,也去长安了。听说钦差大人很欣赏胡大人的才干,他这次进京,回来必定是要升职的呀!”
  “那关于盐的事呢?他没安顿吗?”
  “你不提这事我还差点忘了呢,最近朝廷讨论盐政改革,各地盐监都加紧巡察,胡大人说还得等等,风声过了再煮啊。”
  江涛心头一凉,煮盐的事,今后怕是没戏唱了。南山岔那十几户人家还眼巴巴等着赚通宝呢,这么一来,不是把乡亲们耽搁下了吗?
  还是郑大哥说得有道理,煮盐并非长久之计,经营好田里庄稼才是根本。看来,我得另寻出路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