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史并不如烟——风云际会的三百年》
第44节作者:
曲昌春 日期:2008-12-2 21:44:34
借着剿灭张金称的锐气,杨义臣挥军直指高士达和窦建德。
对于杨义臣,窦建德还是听说过很多他的事迹,尤其是消灭张金称的过程,甚至可以写进军事教科书。粗人高士达并不这么看,听说杨义臣是畜牧部长,一个管养猪的怕他做啥。然而高士达错了,虽然杨义臣是管养猪的,但他的智商却非常高,而且远远在他高士达之上。
看着窦建德无间道建功,高士达的心也痒了,所以这一次他决定亲自出征,让窦建德留下来看守大营。
第一次交战,杨义臣的部队败得落花流水,一触即溃,高士达喜出望外,原来这个养猪的不过如此。当夜高士达犒赏三军,以示庆祝。
窦建德没有亲临战场,他没有看到真实的战况,但是从旁人的描述中他知道,杨义臣很有可能在诈败,背后一定有阴谋。
高度兴奋的高士达却并不这么看,他认为这是他指挥有方,管养猪的杨义臣不过是徒有虚名,来日一定把他斩落马下。
其实高士达说对了,五天后果然斩落马下,不过主语换了,被斩落马下的不是杨义臣,而是高士达。
斩落高士达之后,杨义臣趁胜冲进大营,整个大营溃散,窦建德抵挡不住只能带着一百多骑兵逃走,一路跑到了饶阳。
眼看着窦建德只带着一百多人马逃走,杨义臣乐观的以为这股变民军就算消灭了,然而这一次错过就是永远,之后他再也没有机会剿灭窦建德了,让他遭祸的居然是一纸剿匪报告。
按照朝廷的规定,杨义臣将剿匪报告呈交给皇帝,结果杨义臣汇报的数字把杨广吓了一跳。
“数十万?哪来这么多变民?”
杨广一忧虑,近臣就得马上减压,此时在杨广面前的近臣是内史侍郎虞世基。
虞世基接过杨广的话头,“小股盗匪已经不需要皇上操心了,杨义臣都剿灭了。不过杨义臣手握重兵长期在外,时间长了恐怕对朝廷不利!”
虞世基一句话触到了皇帝的软肋,带兵的大将才是杨家防范的重点,绝不能让别人照着杨家取代北周的剧本再演一遍,绝不!
皇帝一声令下,杨义臣班师,解除兵权,遣散部队,你的任务结束了。
杨义臣不明不白的被解除了兵权,自此再也无法登上剿匪的舞台,而被他视作无足轻重的窦建德却又东山再起了。经过招募,一百多骑兵的队伍迅速扩充到了三千人,又从三千人扩充到了十万余人,无足轻重已经变成了举足轻重了,自此窦建德成为隋末起义军中极为重要的一支,从二线演员跃升到一线了。
日期:2008-12-3 21:25:03
介绍完窦建德,再来介绍另外一位一线演员,这个演员的名字叫李密。
说起来,在隋朝造反行业中,李密得算是资深演员了,杨玄感造反的时候,他就是高参了。
当时李密给杨玄感提供了三套方案:第一套夺取幽州(北京),把皇帝阻隔在辽西走廊地带,与高丽联手,擒获皇帝;第二套方案进攻大兴,夺取关中;第三套方案攻取洛阳,再图发展。结果杨玄感选择了第三套方案,最终失败。
其实仔细想来,李密的方案有纸上谈兵之嫌,即使杨玄感采用第一套方案,李密所说的情况也不可能发生,高丽没有胆量一路追击隋军,而杨玄感的乌合之众其实也守不住幽州,因为他们是没有经过军事训练的民工,从战争装备看,其实就是一群白条鸡。
第二套方案看起来不错,但实施起来也值得商榷,以杨玄感的白条鸡部队,能抵挡住宇文述、来护儿、卫文昇、樊子盖这四大恶人吗?恐怕也很难。
通读隋唐交接的历史,赫然发现李密这个人其实很矛盾,明明知道关中的重要性,却一直与王世充在洛阳纠缠(部分原因是因为他的手下关东人居多,对关中没有兴趣);明明知道谁得关中就有望得天下,却对李渊入关熟视无睹,保持自我感觉良好;明明已经投降李渊,却又选择中途逃跑,这些都说明李密这个人充满了矛盾。
矛盾归矛盾,公平的说,李密还是很聪明的,他的智商首先体现在一次关键的逃跑上。
杨玄感兵败之后,李密也被抓获归案,被官方押解前往洛阳。在押解的路上,李密开始策划越狱。走到高阳郡的时候,李密和同伴拿出身上所有的黄金放在了押解官的面前,极其诚恳的哀求押解官帮他们料理后事,料理后事剩下的全归押解官所有。
一看有黄金,再看要求也不高,押解官有些心动了。在随后的押解路上,李密和同伴每天都求押解官供应酒菜,一喝就是一宿,一喝就耍酒疯胡言乱语,毕竟是快死的人了,押解官对他们倒有些同情,接触了一段时间,押解官放松了警惕。
李密等人被押送到了河南安阳的石梁驿,离洛阳已经不远了,李密的行动开始了。当晚他们称兄道弟的将押解官灌醉,然后在墙上挖开了一个大洞,就这样李密虎口脱险了,而押解官之前的同情完全错了,应该同情的不是李密,而是他自己。(走脱钦犯杀无赦)
虎口脱险的李密并没有就此过上幸福的生活,而是走上了九死一生的险路,此时的他,全国通缉,图上有影,任何一个公开的行业都无法从事,所以只能继续在造反圈里混了。
李密先投奔的是平原郡的变民首领郝孝德,郝孝德没有发现他有什么特长,只是把他当成一个来蹭饭的,尊重根本无从谈起。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李密又辗转跳槽到了齐郡变民首领王薄的帐下,结果王薄也没有发现他的优点,李密还得继续寻找下家。
没有工作的日子,李密穷困潦倒,忍饥挨饿,最惨的时候吃过树皮,后来没有办法只能躲到淮阳郡的一个村庄里隐姓埋名以教书为生。
刚吃上饱饭没几天,淮阳郡的官员们就听说一个来历不明的先生在一个村庄里授课,据说水平还很高。官员们用自己的逻辑一推测,本地没听说有隐士,那么一定是外地来的,这个时候从外地来的,莫非是通缉令上的李密?据说这个人的水平就很高。
辛亏当地民风淳朴,村民们提前报信,李密这才提前从教室跑了,又从教书先生变成造反从业者。
李密又辗转投奔自己的妹夫,雍丘县长丘君明,丘君明不敢收留又把李密介绍给了当地的侠义之士王秀才。
王秀才很欣赏李密的才华,就做主把自己的妹妹嫁给了李密,李密再次过上了安定的生活,心里不想再折腾了。
然而折不折腾他说了不算,政府说了算。李密妹夫丘君明的堂侄道听途说了这个消息,并把李密和通缉令对上了号,然后迅速向政府告发,一张无形的大网又向李密扑来。
英雄人物在初期总是能幸运躲过几次灾难的,这一次李密又躲过去了,官府来收网的时候,抓到了王秀才,抓到了丘君明,唯独没有抓到李密,李密居然当时恰巧不在家。
庆幸之余,还得继续跑路,还好当时河南一带起义的比较多,李密还能在起义的圈里来回寻找工作机会。
初期李密反复跟各个首领谈如何平定天下,夺取全国,然而那些粗人首领自保还来不及,谈统一天下,那是痴人说梦,李密就是一个疯子。眼看工作又没有着落,这时“李姓当王”的流言帮了李密。
变民首领们分析了李密的出身和经历,发现此人出身高贵(曾祖是北周八柱国之一李弼),经历坎坷(被杨广赶出过仪仗队、陪杨玄感造反失败),屡遭磨难,屡屡脱险。
经过一通分析,粗人首领们得出结论,“莫非未来的天子就是他?”
然而猜测始终只是猜测,在没有成为现实之前谁又能肯定呢?不过经过一通分析之后,大家不再把李密当成疯子,而是当成了有升值空间的潜力股,对他逐渐看重起来。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