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我到大唐》
第60节

作者: 黄自在
收藏本书TXT下载
  “好,既然你有心,朕就成全你!朕也在此承诺,若是他日你让朕见到了玉米和土豆,朕会封你侯爵,于你阿耶一般!”三郎陛下豪迈。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小子在此先谢过陛下!”冯元一咧嘴,露出了八颗标准的大白牙。

  “好,但是,你敬献土豆有功,朕还是需要赏赐你的,不然让天下百姓如何看朕?”三郎陛下再说道。
  “既然如此,那小子想请陛下赏赐一物!”冯元一说道。
  “何物,说来!”三郎陛下道。
  “小子恳请陛下赐墨宝一幅!”冯元一立即说道,三郎陛下多才多艺,能赋诗作画,更是擅长音律,一手书法也是不凡,当然,冯元一看中的并不是三郎陛下的术法那么简单。
  “这有何难,准了!”三郎陛下一听,顿时就乐了。
  “谢陛下赏赐!”
  冯元一赶忙一拜,转头就对身后喊话道,“冯炎,笔墨纸砚!”
  “看来你早有准备啊,连笔墨纸砚都准备好了?”三郎陛下笑着说道,宰相们也是一乐。
  冯元一亲自为陛下磨墨,高力士铺开了纸张,三郎陛下拿起笔就要大笔一挥,这时冯元一又说话了,“陛下且慢,墨宝的内容可否依照小子的想法?”
  “哦,你想让朕写什么?”三郎陛下一愣,问道。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冯元一取过另外一支毛笔,在一旁写下了八个大字。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三郎陛下口中念着八个大字,心中念头飞转,他知道冯元一要这八个字的意思了,于是大笔一挥,龙飞凤舞,八个大字就出现在了眼前。
  “谢陛下赐墨宝!”冯元一心中喜悦,再次感谢道。
  三郎陛下知道冯元一要的这八个字,肯定是用在云居书院了,重视教育这是没错的,而且他与冯元一早就有了默契,借助活字印刷术提升民间对儒学的解释权,进而稀释山东大儒或者世家大族对儒家解释权的垄断,进而降低他们在民间的影响力。
  只是,三郎陛下不知道,冯元一想要的可不仅仅是稀释山东大儒或者世家大族的权利,他想要的是借助教育,提升社会各个阶层的知识水平,进而改变士农工商各阶层的地位,更进一步改造大唐。

  任何时代,社会的进步都绝对不是某一部分人可以完成的,必须是需要全民参与,全民动员才可以达到的,只有知识更普及了,思想才能解放,后的一些思维和技术,才可能在大唐被推广,被普及。
  冯元一所谋甚大!
  宰相们看着冯元一提出的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八个大字,心中各有所想,他们甚至教育的重要性,为什么世家大族可以延续百年甚至千年,而普通黔首却是经常朝不保夕,其实说到底还是教育的区别,平民百姓一天能吃上两顿饱饭,已经算是幸福生活了,哪里还有能力供养儿子读书呢,而世家大族却是不同的。
  就在这边说话的功夫,田间的土豆已经收割了不少,李嗣谦和李瑶哥俩一直在田间忙碌,李瑶一变噼里啪啦的拨弄着算盘,李嗣谦则是一边详细的记录着数据。
  随着一亩又一亩的土豆被收割,最新的亩产数据也传到了三郎陛下耳中,亩产十九石的数据很快就被刷新,十九石半,二十石……

  三郎陛下兴致很高,直到天色渐晚,才不得不回去,并且交代屯田司再全部收割完毕之后,第一时间把数据送到宫中。
  三郎陛下有些恋恋不舍,看着田地间的土豆,就像男子看到了美人一般,宰相们也是一副被刷新了三观的感觉,临走要了一些土豆,带着回去了。
  至于冯元一,得到了三郎陛下的墨宝,早就高兴的不得了,立马让冯炎收紧了,他打算回去之后,找匠人刻成牌匾,放到书院和私塾,高高挂起来。
  一连几天,有关土豆的消息就像是长了翅膀一样,传遍了长安城内外,一时间几乎整个长安城都在关注曲江池边上的屯田司,那里正在收割着土豆,这两天已经有不少百姓甚至权贵过来围观了。
  这个时代,无论是身居高位的权贵,还是地里刨食的黔首,对于粮食都是有着无限的追求和渴望,谁都不会嫌弃粮食多。对于突然出现的亩产二十石的粮食,是人都充满着好奇。
  甚至,有消息灵通之人,已经从各方面得到了确切的消息,除了土豆之外,大唐之外还有玉米和红薯亩产不在土豆之下的高产作物,新丰侯小侯爷已经签了军令状,要为大唐为陛下寻来!
  这样的消息,使得百姓闻之无不奔走相告,特别是得到消息的农户,一个个对着皇宫方向跪地礼拜,感念陛下圣明,心中感念陛下的同时,也在感谢着敬献土豆的新丰侯世子冯元一。
  这些天三郎陛下心情很好,历朝历代的君王都知道,想要基业长青,就必须让百姓吃饱饭,只有百姓吃饱了饭,天下才可能太平,毕竟太宗说过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三郎陛下深以为然,所以土豆的出现算是给他开创的开元盛世增添了一大柴。
  作为李氏大唐的皇帝,三郎陛下心中一直就有个想法,那就是他治下的大唐,要超越他老祖宗太宗李世民的贞观朝,自改元开元以来,三郎陛下先后启用姚崇宋璟为相,为他治下的大唐开启了盛世之路。
  现在的大唐,百姓们安居乐业,内无纷争,外无战乱,大唐上下君臣同心,共谋盛世。站在大明宫殿前,俯瞰长安,遥望天下,三郎陛下心中升起了一股豪迈之意,这一刻他想向祖宗禀告他是如何的文治武功,他想向上天说明,他治下的大唐完成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富强。
  在三郎陛下畅想着自己美好帝王生活的同时,宰相张嘉贞也开始了他的忙碌。他自从见识了土豆的高产之后,心中一直念念不忘。
  身为当朝宰相之首,在他之前姚崇宋璟功绩彪炳,作为后来之人张嘉贞是有压力的,或者说心中是不服气的,他从来不认为自己的能力在姚崇宋璟之下。
  自从坐上宰相之位后,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如何做出一番成绩,来证明自己,与姚崇宋璟比肩,甚至超越他们,只是一直没有寻到合适的机会,眼下土豆的出现,张嘉贞认为,这就是上天给予他的机会。
  姚崇之所以能成功,得益于陛下新登基,武周之后帝国的腐朽给了姚崇力挽狂澜的机会;而宋璟更是在姚崇的肩膀上,将盛世推向了一个高峰,现在到了自己接手,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契机了。
  张嘉贞决定,不可错过!
  张嘉贞是靠着自己的能力,一步一步从地方的位置走上了宰相之首的位置的,在地方任官时,风生水起,也使之养成了“说一不二”的习惯,办事雷厉风行,容不得他人置喙。
  这样的习惯和办事风格虽然提高了办事的效率,帮助他在地方干出了政绩,但是到了中枢,成为了百官之首的宰相,却又让他养成了心思急躁、刚愎自用的毛病。
  “……土豆亩产如此之高,而且亦菜亦饭,此等作物真是上天赐予大唐的宝贝,户部当立即行文天下,推广之!”政事堂里张嘉贞说道。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