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晋天下——一个没有血色的王朝》
第1节作者:
昊天牧云 第一章时势造出的豪杰,戒急用忍的高手
——先说说司马懿
本来不用再讲这个历史名人了。但讲到晋代,就不能忽略司马懿。如果没有这个老先生,中国历史就不会有晋朝,李白同学就不会写出“晋代衣冠成古丘”这个句子。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只要出现诸葛亮这个光辉形象,也就一定出现司马懿这个反面人物。在大部分人的辞典里,诸葛亮是与“足智多谋”连在一起的,而司马懿却是跟“阴险狡诈”混做一处。
可以说,他成为很多人心目中的不良分子,完全是罗贯中让他成为孔明同学主要对手的原因。
当然,要是客观地讲,他是不是个坏分子,谁也说不清。不过,有一点,大家的看法是一致的:他是个聪明绝顶的人——能把诸葛亮玩得吐血而死,那智商当然是没得说了。
在那个像乱麻一样纷争的世界里,有一个聪明的脑袋就是最大的资本,或者可以说,那时,聪明就是第一生产力。
作为三国时代的政治家,他免不了会有很多敌人。很多人都只把诸葛亮当成他的首席敌人,但我相信,他心目中的头号对手并不是孔明同学。
他心目中NO1敌人肯定是老曹同志。
下面我们先来看看司马懿和老曹同志的关系。
首先他和老曹的关系是员工和老板的关系。
其实他和老曹的关系也是潜在的对手关系。
他成为老曹公司的员工时,是二十九岁。
他是世家公子。他的老祖是汉初的功臣,叫司马仰,跟刘邦干过革命,属于汉代的老一辈革命家。之后,司马氏的子孙都世代当汉朝的高级员工,领汉朝的工资,而且做得很顺利,没出现过站错队、表错态的政治错误。世家的作用在那时是巨大的。那时做事很讲究出身。你看看刘备,本是个编草鞋、摆地摊一见城管就跑得命都不顾的小生意人,后来要干革命,还得把自己编成中山靖王的后代呢——这个家伙编草鞋的本事如何,不得而知,但这个故事却编得很有水平。再看看后来刘备称帝时,那份大臣们的劝进表里,领衔的是谁?是马超同学。马超当时在刘备的圈子里,绝对不是最有发言权的人,但因为他的出身是刘备马仔队里的最牛B的,所以他的名字就排在最前面,其他张飞呀、诸葛亮呀等等实际最牛B的人物也只能跟在他的后面。那时有个好的身世,也跟现在有个好的爸爸差不多。
司马氏没犯政治错误,但汉朝的第一把手们却不断地犯这样那样的错误,最终使汉家的天下让张角弄得像一八宝粥似的乱得一塌糊涂。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天下太平的时候,你还可以喝粥过日子,天下乱成一锅八宝粥时,你可能连粥都喝不上,说不定还要搭上一条命。那些“家破人亡”、“妻离子散”之类的成语,就是在天下大乱时用得最多的。不过对于某些人来说,天下大乱正是他们发家的良机,这个时候正是他们走上历史舞台的最佳时刻。这些人大多都有“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的性格。如果不是天下大乱,司马懿也许只能像他的前几代祖先那样,把那个贵族当到天老地荒,要是能弄个方面大员当当,可以自主地花某一个地方纳税人的钱,就已经OK了。但这天下一乱,发家的机会就向他直逼过来。
他的智商跟诸葛亮不分上下,而他出来混的情形居然也跟诸葛亮差不多,都是老板去请几次才懒洋洋地出来。不过,诸葛亮出来时赚足了风头,而他却差点丢了性命。
诸葛亮是刘备去请的,说是“凡三往,乃见”,去了三次才见得着。见面之后,诸葛亮就把话题拉开,婆婆妈妈了大半天,在差不多“为秋风所破”的茅草屋里,帮穷得就差没卖短裤的刘备规划了一幅宏伟蓝图,把那个泪腺特别发达的刘备说得热泪盈眶,两人的关系马上如鱼得水。从这点来看,诸葛亮出山是积极的,而且是做过充分准备的,只等草鞋叔叔来上演一出“三顾茅庐”的戏之后,接着来一段出山宣言(即隆中对——如果没有准备,他能隆中对么?),最后就屁癫屁癫地跟刘备去了。
请司马懿的是刘备的死对头曹操——这就注定了他要成为诸葛亮的死对头。曹操那时也是个爱才的老板,只是他的家底比刘备厚,不像刘备那样,身边除了关羽张飞几个能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好汉之外,连个生活秘书都没有,做什么事都得“亲自”出马。曹操手下的马仔很多,他只派个跑腿的去请司马懿同志出来跟自己混。
没想到,司马懿不是诸葛亮,一请就出。
青年时期的司马懿是个爱党爱国的愤青,对汉皇帝还是有一点感情的。他那时有点看不惯曹操的做法,又有点看不起曹操是阉官的后代,再加上局势不明朗,怕站错队,入错党,那可不是玩的。因此,曹操叫他出来当公务员时,他硬是不鸟阿瞒同学。
他说,他已中风,起不了床,总不能天天坐着轮椅去上班白领纳税人的钱吧?
曹操一听,我靠!你才多大年纪?就中风边瘫了?你骗谁啊你?骗人技术得有点含金量啊,别学周老虎那一套,连全国人民都不信的事儿也拿到老子面前展览。
曹操很不爽,又派个便衣半夜去侦察一下,看看你中风了还能跟老婆演不演少儿不宜的情节?
不知是曹操派的便衣太不专业露了马脚,还是司马懿有先见之明,知道老曹要在半夜派人来侦察,就硬是躺在床上“坚卧不动”,直挺挺地睡了个素觉。据说那个侦探还用针刺进司马懿的身体,司马懿居然还是“坚卧不动”,脸上一点表情也没有。你看看这个“坚”字,就知道司马懿同学那时演得是多么的逼真——整个身体是植物人的翻版。其表演中风的艺术跟赵本山大叔恐怕也有得一比,而且这个忍耐力,估计赵大叔是达不到的。
曹操看到他这样了,就TNND先放你一马。
但曹操最终还是放不过他。
曹操知道这家伙是个人才,要是让他跑敌人的阵营里,只有给自己增添麻烦。因此,他当了丞相之后,又派人去叫司马懿出来。这回老曹的官大了,说话已经牛B得没有道理了,根本不给你什么理由。那个去请司马懿的人直接就对司马懿背诵曹操的语录:“若复盘桓,便收之。”哼,你还扭扭捏捏,老子就把你抓起来,然后再处理你。
司马懿听了这个话,知道再“中风”下去,这个脑袋搬家的可能性就太大了。为了保住这个脑袋,他只好去曹操那里报到。
曹操给他的职位是“文学掾”(这个掾就是主管意思),是个主管丞相府文书以及教育的员工,还让他跟曹丕共事。
司马懿就在这个时候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这一年,是建安十三年,司马懿二十九岁。
应该说,在整个三国时期,曹操和刘备看人的眼光是不错的。
曹操不久就知道司马懿同学不简单,他在发现司马懿是一个有王佐之才的人的同时,还发现他是个有野心的家伙。曹操曾对他下过很不好的评语。老曹当年的原话是:“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
你想想,“非人臣”这样的话从曹操嘴里说出,说明已经很严重了。严重到什么地步?严重到曹操可以找个借口把司马咔嚓的地步了,而曹操要找个借口并不难。
他这话是对曹丕说的。
他说这句话的目的,就是要曹丕提防这个家伙,当心这个家伙以后要断送曹家的天下。那时曹操虽然不过皇帝的瘾,但他相信他的儿子会当这个皇帝的。因此就提醒一下他的这个儿子。
老曹虽然看透了司马懿,但在这个事上居然没有践行“宁教我负天下人”的重要论著,而只是对儿子语重心长一下。也许他自以为已经语重心长了,儿子应当把他的话认真贯彻下去。我估计一定是老曹那时只想做个好人,不想当逼死人才的刽子手。就像他不想当皇帝而让他的儿子去当皇帝一样,让儿子去杀这个司马懿。因为,曹操知道,司马懿的脑袋很好用,也就是说,这家伙的软件很厉害,但他不给司马懿指挥枪杆子,司马懿的软件再怎么厉害,没有枪杆子这个硬件,他的任何一个儿子都可以玩转这个司马懿。
谁知,有时父亲看儿子就是看得不那么透。曹操更没有想到,有时软件就是木马,可以慢慢地进入你的系统,最终控制你的硬件。
也许是曹丕这小子在酒后或者在梦中,把他老爸的这话复习了一遍,让司马懿听到了,或者是司马懿这个人的脑袋是特别聪明,从老曹看他的目光中知道老曹对他不放心,因此就特别小心谨慎。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