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顷刻间兴亡过手----郑国霸业兴衰录》
第35节作者:
子非嘉澍 日期:2020-05-09 10:47:08
公孙子都,也就是公子阏的死法,这里采用的是《东周列国志》的说法。
但是这个说法存疑,本来以为会有人跳出来拍砖。不想等了两天也没有人吭一声,看来这个帖子真的是没什么人看。
还是我自己出来自相矛盾一下吧。
《春秋左传》中有载,“伯治与于雍纠之乱者。九月,杀公子阏,刖强鉏。”
就是说公子阏这个人不但没有在庄公朝被吓死,而且一直活到了厉公朝。一直到厉公第二次登基为君之后,在清算雍纠之变的事件中才被厉公所杀。
如果不是郑国公族中有两个叫阏的人,那么就只能说是《东周列国志》说的太过于杜撰。但是考虑到《东周列国志》是一个小说,为了故事的流畅和逻辑的合理杜撰一些史实也在所难免。
我这个东西也不能说是严肃的考据作品,因此不需要过于合于史实,就这么着吧,杜撰就杜撰吧。
日期:2020-05-14 00:04:46
45
这一年的郑国在国际上纵横捭阖,通过与齐国和鲁国的结盟,其主导的远交近攻的外交政策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在齐鲁两国的牵制之下,中原地区以宋、卫为首的反郑联盟被破除,原来反郑的陈、卫等国纷纷转向,成为郑国的跟班。传统的地区性大国宋国,已经被彻底打服,再也无力组织起有效的还击,连周天子也被玩弄于股掌之中。
公元前712年,堪称是郑庄公一生的高光时刻。
而这一年,由郑庄公开创的霸业也即将翻开新的篇章。郑庄公似乎已经不再满足于周边态势的平静,他要努力开创属于郑国的霸业。从地缘政治的角度上来看,郑国所在的洛河以东黄河以西的这块地界,堪称形胜之地。西面是崤函天险、北面是绵长的太行山,东方是黄河阻隔,三面都有大江大河的护卫,只要守住南面就可以确保域内无忧,堪称表里山河的风水宝地。但是凡事皆有两面,这样的半封闭的地域,偏安一隅是可以的,但如果要经略天下的话,那就是困难重重。为了冲出洛阳盆地的限制,在更加广阔的田地里运筹帷幄,就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南下。于是,为了冲出各派势力犬牙交错的洛阳盆地,郑庄公决定将郑国的势力范围不断向南扩张,而拿下许国就是这个南下战略的第一步。
从公元前722年平定弟弟的叛乱,到公元前712年使许国成为自己的半殖民地的十年间,郑庄公已经形成了具有自己特点的战略思想。这种战略思想完全抛弃了单纯通过武力打击解决问题,而是通过拉盟友玩谈判这种政治手段,用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收益。因此,对于现在的郑庄公来说,能用谈判解决的问题就坚决不要动手,如果玩阴的可以实现目的,那就不要管手段是不是光明正大。经历了十年成长,曾经那个在四面楚歌的境地之中进退维谷的姬寤生终于以他自己的方式完成了自己的黑化,成为一个老道的帝王和政治家郑庄公。
就在这一年,郑庄公完了了一桩与周桓王的交易,就忠实的贯彻了这种用最小代价获取最大收益的战略思想。
伐许之战后,周桓王发布了一条奇怪的诏令,赐给郑庄公温、原、絺、樊等十二座城邑周边的田地。面对周天子态度的转变,郑庄公也立刻表现出自己的诚意,他将邬、刘、功蒍、邗四处城邑周边的田地之出产献给周桓王。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这都是一场逻辑混乱的交易。我们不说用四地换十二地是否等价,但从所有权方面来说,就是不对等的交易。邬、刘、功蒍、邗四地是郑国的田地,而温原十二邑却不是周王室的私有财产,而是属于苏国的疆域范围。也就是说,周天子用其天下共主的身份,强行变更了苏国十二座城池周边田地的归属,使其一夜之间成为了郑国的土地。很可能是郑庄公在其中上下其手,对周桓王施压,迫使其同意这种莫名其妙的产权交换,从而促成这幢奇怪的交易。
当然,苏国不是姬周的嫡系诸侯也是原因之一。
苏国跟南方的楚国同源,据说也是祝融的后人,苏国也叫温国,在现在的河南省温县附近。苏国开国的国君苏忿生是周武王的大司寇,主管周朝的政法工作,虽然不是姬周宗室,但是作为周王朝开国的柱石,其家族一直很受周天子的倚重。但是到了东周的时候,已经没有人把周天子当回事儿了,别说周桓王的重臣了,周桓王作为天子都要受各诸侯国的夹板气。于是在郑庄公的胁迫之下,周桓王同意拿苏国的十二块肥沃的田地换了郑国的四块鸟不拉屎的贫瘠之地。
翻开地图,这一块土地大体上就是太上山与黄河之间的走廊,自古堪称兵家必争之地,我们就可以看出郑庄公做的这个交易简直是赚翻了。温原十二邑,大体上就是苏国全部的疆域,其地域范围大致西起今河南济源,东至新乡,北达太行南麓的焦作,南抵黄河北岸的温县。拥有了温原十二邑之后的郑国,向西可以将晋国堵在伏牛山西面,使其无法东出山西盆地,向东则可以进入卫国,与郑国本土相配合可以形成对卫国两面夹击的态势。向南则将手伸入了汉阳诸姬的势力范围,同时对洛邑形成包裹之势,周天子更加弱势。通过这一桩稳赚不赔的交易,郑国的势力范围强势突破了黄河天堑,冲出了中原腹地的河洛平原,直达战略纵深辽阔的华北平原。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